产电细菌在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0037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Microcystis bloom in eutrophic lakes is the mainly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Microcystis always displays colonies in cyanobacterial bloom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for social demands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icrocystis colonies. Previous study found five strains of associated bacteria can induce unicellular Microcystis into colonies. Among these bacteria, four strains, including Aeromonas sp., Bacillus sp., Enterobacter sp. and electric model strain Shewanella sp., were electricigens. The project intends to research the role of different electricigens species in Microcystis colony formation, and determine nutrition/metabolism,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extracellular metabolic substances in the coculture, and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polysaccharides gene, and compar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bacteria and algae in the formation of Microcystis colonies, and analysis key gene expression to resolve the mechanism of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The results will clearly elucidate the role of electrochemical bacteria in Microcystis morphology change with two pathways: colony disaggregation and colony formation. The study can make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and cyanobacterial blooms, and provide novel credible scientific data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for exploiting the more effective solution to cyanobacteria blooms.
微囊藻成因的蓝藻水华暴发是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并且微囊藻多以群体表型存在,因而解析其群体形成机制具有紧迫的社会需求和显著的科学意义。前期研究发现五株可诱导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生活于微囊藻胶被中的附生细菌,其中有四株细菌具有产电能力,包括气单胞菌、芽孢杆菌、肠杆菌及产电菌的模式种希瓦氏菌。本项目拟研究不同种类产电细菌在微囊藻群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检测其对微囊藻细胞在营养代谢、光合效率和胞外分泌物等方面的影响,探索其对微囊藻胶被重要组成产糖基因的调控机制,比较藻群体形成不同阶段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分析关键功能基因表达水平,解析其中存在的某种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机制。研究结果将分别从群体形成和群体解散两个角度阐明产电细菌在微囊藻表型变化中的作用,探索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机制与蓝藻水华暴发的相关性,为分子层面揭示其成因并开发更加有效的干预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微囊藻作为富营养化淡水湖泊暴发蓝藻水华时的优势藻,常释放有毒物质对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微囊藻细胞周围生活着大量与微囊藻共生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微囊藻的生长以及形态变化密切相关。本项目通过采集野外微囊藻样品,分析微囊藻表型变化前后,附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了附生细菌与微囊藻形态变化的特定选择性;测定对微囊藻形态变化有显著影响的附生细菌的产电特性,探索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机制在产电细菌影响微囊藻表型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自富营养水中分离群体微囊藻,室内观察微囊藻的表型变化,群体微囊藻的直径由220 μm减小为84 μm,胶被逐渐溶解,最终便成为单细胞微囊藻;2)鉴定微囊藻的附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发现微囊藻附生细菌中2株Gamma-变形杆菌门(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1株拟杆菌(黄杆属菌)和2 株Alpha-变形杆菌门(不可培养的细菌和紫杆菌属)与微囊藻群体表型保持密切相关; 3)铜绿微囊藻在四株产电附生细菌维氏气单胞菌,乙酰微小杆菌,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聚集成为群体微囊藻;产电细菌腐败希万氏菌可以促使惠氏微囊藻产生群体;4)产电细菌可以促使微藻的产生更高电流,提高微藻转化光能为电能的效率。本项目的实施阐明产电附生细菌在微囊藻表型变化中的作用,探索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机制与蓝藻水华暴发的相关性,为分子层面揭示蓝藻水华成因并研发更加有效的干预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Spatial variation in bacterial community in natural wetland-river-sea ecosystems.
自然湿地-河海生态系统细菌群落的空间变异
  • DOI:
    10.1002/jobm.20170004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J Basic Microbio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ng Hongxia;Zheng Shiling;Ding Jiawang;Wang Oumei;Liu Fanghua
  • 通讯作者:
    Liu Fanghua
具产电性能光合细菌DH-3的分离及其对多种底物污水处理能力的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科学集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士翔;王文静;刘峰;刘芳华
  • 通讯作者:
    刘芳华
渤海不同区域沉积物古菌的多样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海洋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炳臣;郑世玲;张洪霞;魏文超;王欧美;刘芳华
  • 通讯作者:
    刘芳华
水分条件对滨海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海洋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洪霞;郑世玲;魏文超;王炳臣;王欧美;刘芳华
  • 通讯作者:
    刘芳华
Enrichment culture of 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 with high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高磁化率电活性微生物的富集培养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
  • DOI:
    10.1016/j.bioelechem.2018.01.005
  • 发表时间:
    2018-06-01
  • 期刊:
    BIOELECTR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Chen, Lei;Zhang, Peng;Liu, Fanghua
  • 通讯作者:
    Liu, Fanghu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商丘地区番茄白粉菌的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裴冬丽;王文静;王芳;李成伟;马原松
  • 通讯作者:
    马原松
土壤微形态分析在考古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DOI:
    10.19336/j.cnki.trtb.2016.04.3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钰;吴克宁;査理思;鞠兵;王文静;冯力威;陈壮
  • 通讯作者:
    陈壮
沙门菌CRISPR与耐药性的关系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DOI:
    10.16656/j.issn.1673-4696.2018.001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兽医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琳;赵霞;王磊;王文静;张瑞良;徐军;王瑞
  • 通讯作者:
    王瑞
植物病毒载体构建策略和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成伟;王来;王文静;裴冬丽
  • 通讯作者:
    裴冬丽
地下穴贮滴灌系统的设计及其对‘赤霞珠’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果树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于坤;郁松林;刘怀锋;王文静;许雯博;白泽晨
  • 通讯作者:
    白泽晨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