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穹状沙丘形成演化的动力过程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100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01.地貌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Dome dunes are relatively low dune forms without slipface and they are usually circular or oval in plan view. Compared with the slipfaced dune forms, aeolian researchers know little about the morphdynamic process of dome dunes. Indeed, the dome dunes have been related to different wind regimes in various dun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To clarify the forming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of dome dunes, the present proposal will conduct a case stud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dynamic geomorphology and by means of modern measuring equipments in the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ome dunes will be investigated. Meanwhile, the airflow patterns and the aeolian sand transport over dome dunes will be measured in-situ.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une morphology, local wind regime and sand supply will be discussed quantitatively. Finally, the morphdynamic process of dome dunes in this region will be revealed. The prospectiv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not only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dune evolution during the early stage, but will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une morphdynamic simulation and dune morphology analogue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穹状沙丘是一种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发育落沙坡的独特沙丘类型。相对于各种具备落沙坡的沙丘个体或群体而言,风沙地貌学界对穹状沙丘形态动力过程所知甚少,甚至不同沙丘分类系统将其归属于不同的动力环境。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本项目拟以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穹状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测量技术并结合动力地貌学理论,从穹状沙丘形态特征与动态演化观测入手,探明沙丘表面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分析该地区沙丘形态演化与风况、沙源丰富度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穹状沙丘形成演化的动力过程。本项目的预期成果,不仅可以完善简单沙丘演化序列形态动力学理论框架,而且可为沙丘动力学数值模拟、行星风沙地貌类比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结项摘要

穹状沙丘是一类独特的沙丘类型,其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无落沙坡,一般认为处于沙丘发育的初级阶段。学界对该类型沙丘的认知较少,关于该类型沙丘的形成风况也不明确,甚至不同沙丘分类系统将其归属于不同的动力环境。为了揭示穹状沙丘的形成环境和发育过程,本研究在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哈勒腾河流域,采用野外观测、数值模拟、风洞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穹状沙丘形态动力学研究。针对60个典型穹状沙丘的三维高精度形态学测量表明,研究区穹状沙丘大多呈椭圆形外观,其长轴和短轴长度平均值分别为14.5 m和13.3 m,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平均坡度分别为4.6°和5.1°,而其高度介于0.12 m至0.91 m之间,平均高度为0.52 m。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各形态参数、尤其是二维和三维形态参数之间的几何关系。根据跃移饱和长度理论,计算分析了穹状沙丘幸存和新月形沙丘发育的临界最小尺度分别为13.7 m和15.3 m,意味着研究区61.7%的穹状沙丘将会消散,仅有20%的沙丘可以幸存并进一步发育。相应地,形成稳定穹状沙丘和新月形沙丘的高度分别为0.54 m 和0.60 m。通过分析风况,发现有利于穹状沙丘形成的季节为冬季,此时具有输沙势小、风向变率大的特点。通过沉积物和沉积构造分析,发现组成穹状沙丘的沉积物多来自于哈勒腾河冲洪积物,其内部近水平的沙波纹纹层表明穹状沙丘的初始堆积是松散沙片,并未经历复杂的风成搬运过程。在穹状沙丘表面开展的形态动力过程观测表明,穹状沙丘迎风坡气流加速且处于侵蚀状态,最大输沙通量发生在沙丘顶部,越过沙丘顶部之后气流减速并发生沉积。穹状沙丘是研究区简单沙丘演化序列中的关键环节,根据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动力学过程的五阶段沙丘演化模式。对穹状沙丘形态学、沉积学、表面动力过程和演化模式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完善穹状沙丘形态动力学理论框架,而且可为沙丘动力学数值模拟提供更为精确的初始条件、并为行星风沙地貌类比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沙丘三维形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广强;杨转玲;董治宝;田敏
  • 通讯作者:
    田敏
Long-term measurements of aeolian transport directional variations over a zibar surface in the northern Kumtagh Sand Sea
库姆塔格沙海北部齐巴尔表面风沙输送方向变化的长期测量
  • DOI:
    10.1016/j.geomorph.2020.107452
  • 发表时间:
    2020-12
  • 期刊:
    Geomorph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Guangqiang Qian;Zhuanling Yang;Zhibao Dong;Wanyin Luo;Zhengcai Zhang
  • 通讯作者:
    Zhengcai Zhang
Variation in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as a function of wind direction and height in the Sanlongsha dune field of the northern Kumtagh Desert, China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龙沙沙丘场粒度特征随风向和高度的变化
  • DOI:
    10.1016/j.aeolia.2019.06.004
  • 发表时间:
    2019-10
  • 期刊:
    Aeol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Yang Zhuanling;Qian Guangqiang;Han Zhiwen;Dong Zhibao;Luo Wanyin;Zhang Zhengcai;Lu Junfeng;Liang Aimin;Tian Min
  • 通讯作者:
    Tian Min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三垄沙地区风沙运动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罗万银;张正偲;逯军峰;李继彦
  • 通讯作者:
    李继彦
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dome dunes in the northeastern Qaidam Basin, China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穹丘沙丘形态及沉积特征
  • DOI:
    10.1016/j.geomorph.2019.106923
  • 发表时间:
    2020-02
  • 期刊:
    Geomorph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Qian Guangqiang;Yang Zhuanling;Luo Wanyin;Dong Zhibao;Lu Junfeng;Tian Min
  • 通讯作者:
    Tian M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正偲;钱广强;赵爱国;董治宝
  • 通讯作者:
    董治宝
不同坡度障碍物前气流场特征及其对回涡沙丘形成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爱国;张正偲;钱广强;罗万银;董治宝
  • 通讯作者:
    董治宝
关于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风沙地貌的讨论
  • DOI:
    --
  • 发表时间:
    2008-11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治宝;屈建军;钱广强;卢琦
  • 通讯作者:
    卢琦
直立阻沙栅栏流场特征的风洞模拟实验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治宝;袁文丽;钱广强;罗万银;王洪涛
  • 通讯作者:
    王洪涛
栅栏防护体系空气动力学效应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沙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罗万银;董治宝;钱广强;马立鹏
  • 通讯作者:
    马立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钱广强的其他基金

基于无干扰测量技术的三垄沙地区砾波纹形态动力过程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库姆塔格沙漠北部粗颗粒波状沙丘的形成环境与发育过程
  • 批准号:
    41271022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回涡沙丘形成与发育的动力过程
  • 批准号:
    4080100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