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构造带中生代以来的古地磁结果及其对四川盆地构造旋转的制约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221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is project is planned to make a systematic paleomagnetic research on the Mesozoic strata from the Longmen Shan belt of Sichuan province. By carrying out detailed paleomagnetic sampling and remanence measurements, and rock magnetic studies, the reliable Mesozoic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Longemn Shan belt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tonic paleomagnetism, we can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tectonic rotation between the Longmen Shan belt and Sichuan Basin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eval paleomagnetic results from adjacent Sichuan Basin, thus investigating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ongmen Shan since the Mesozoic. Research products on this topic will provide accurate paleogeomagnetic basi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ongmen Shan belt since the Mesozoic, and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Tibet Plateau.
本申请项目拟选择在四川龙门山构造带的中生代地层,通过开展详细的古地磁取样、系统的室内古地磁剩磁测试和岩石磁学实验研究,来获得可靠的龙门山构造带中生代以来的古地磁结果。从构造古地磁学角度出发,对比相邻的四川盆地同时期的古地磁结果,定量分析龙门山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构造旋转关系,从而探讨龙门山构造带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该项研究成果为龙门山构造带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精确的古地磁依据,对探讨青藏高原东缘的形成演化和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龙门山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共同边界,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强烈构造变形和复杂的地质演化,是研究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之一。龙门山构造带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冲断带构成,具有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表明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然而许多研究发现,走滑作用在龙门山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并且走滑作用可能造成龙门山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发生构造旋转作用。但目前的研究对于由走滑作用引起的龙门山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的认识还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古地磁学是定量研究板块运动学过程的有效方法,因此我们选择对龙门山构造带的中生代地层开展系统的古地磁研究。 . 对龙门山构造带剑阁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大邑地区上白垩统灌口组与夹关组、天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和遂宁组以及上白垩统灌口组地层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获得可靠的古地磁数据,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分别为剑阁地区早三叠世:42.9°N,219.3°E,A95 =6.8°,古纬度为6.4°N;天全地区中侏罗世:72.0°N,314.8°E,A95=6.4°,古纬度为14.5°N;大邑地区晚白垩世;74.1°N,246.5°E,A95=4.1°,古纬度为:17.5°N;天全地区晚白垩世74.8°N,325.2°E,A95=3.6°,古纬度为:18.4°N。. 对比同时期稳定的四川盆地参考极显示龙门山构造带自早三叠世以来相对于稳定的四川盆地并未发生明显的水平旋转作用(约1.0°± 7.1°),为此从构造古地磁角度,提出龙门山构造带和四川盆地自早三叠世以来,在动力学上已是统一的构造单元,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构造旋转作用。而龙门山构造带南端天全地区发生的约20°局部逆时针构造旋转作用并非是由龙门山构造带的走滑作用引起的,这可能受鲜水河断裂的走滑作用的影响而造成的。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龙门山构造带 WFSD-2钻孔岩心磁化率特征 及其对大地震活动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蕾;孙知明;李海兵;赵来时;曹勇;叶小舟;王雷振;王焕;何祥丽;韩帅;白明坤;葛成隆;赵越
  • 通讯作者:
    赵越
龙门山断裂带大地震孕震环境的岩石磁学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蕾;李海兵;孙知明;周祐民;曹勇;王焕;叶小舟;何祥丽
  • 通讯作者:
    何祥丽
卫星导航系统自主导航技术研究与验证
  • DOI:
    10.1360/sspma-2020-0236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威;高为广;唐成盼;叶小舟;卢鋆;刘成;常家超;刘文祥;宿晨庚;陈艳玲;王海红
  • 通讯作者:
    王海红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晚白垩世红层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 DOI:
    10.18654/1000-0569/2020.10.1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勇;孙知明;李海兵;曹新文;刘晨光;叶小舟;李成龙;张蕾
  • 通讯作者:
    张蕾
羌塘地块西部晚三叠世灰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勇;孙知明;李海兵;叶小舟;潘家伟;张蕾;刘栋梁;刘晨光
  • 通讯作者:
    刘晨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