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对蛋白质可逆糖基化过程干扰效应的快速筛查和干扰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37714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2.环境分析化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PTS)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s a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Some research shows that PTS is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Protein glycosy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nction regulation of protein. It occurs through the action of glycosyltransferase and deglycosyltransferase. Meanwhile,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two enzymes can be precisely regulated by small-molecule compound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PTS toxicity mechanism, whether PTS can interfere with the reversible protein glycosylation or not and the possible interference mechanism is unclear.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analytical method for protein glycosylation. A simple, fast and label-free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reversible protein glycosylation will be developed. Tyrosine-containing polypeptide, as a substrate of enzyme, i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the surface of indium tin oxide electrode. The tyrosine residue in the polypeptide serves as an electrochemical signal reporter. Its voltammetric current is catalyzed by a dissolved electron mediator. The proposed protocol for monitoring the reversible polypeptide glycosylation is feasible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electrochemical signal between glycosylated and non-glycosylated polypeptide due to the distinct electro-catalyzed tyrosine oxidation, which results from the change of degradation amount in glycosylated and non-glycosylated polypeptide. On this basis, the interference effects of PTS on the reversible protein glycosylation will be screen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PTS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PTS toxicity and pathogenetic mechanism will be explored in detail. This promising strategy can be implemented as a new method for screening and studying the PTS toxic effects on the biomarker enzymes.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是备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已有研究表明PTS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带来危害。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功能调节机制,其中负责催化糖基化的糖基(或去糖基)转移酶的活性会受到小分子化合物的调控。由于PTS毒性作用机制的复杂性,PTS是否会干扰蛋白质糖基化过程及可能的干扰机制,鲜有报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蛋白质糖基化的有效研究手段。本项目拟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免标记的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在氧化铟锡电极表面共价固定酶底物-含酪氨酸的多肽分子,以酪氨酸为信号分子,利用多肽糖基化前后蛋白酶对其水解能力的差异,导致酪氨酸电催化信号的改变,实现对蛋白质可逆糖基化的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PTS对蛋白质可逆糖基化过程干扰效应的快速筛查,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深入探讨污染物毒性分子作用机制及可能致病机理。该项目将为PTS对生物标志物酶的毒性作用的筛查和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结项摘要

蛋白质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共价修饰方式,是蛋白质功能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其中,O位糖基化形式在生物体内分布最广。在哺乳动物体内最常见的O位糖基化形式是O连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和O连接N-乙酰半乳糖胺(O-GalNAc)。目前研究表明,O-GlcNAc糖基化高度动态可逆,参与信号传导、基因转录与翻译、调节细胞周期、介导应激反应通路等多种生物过程。其中负责催化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OGT)或糖苷酶(OGA)的活性会受到小分子化合物的调控。O-GlcNAc水平异常会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的发生。而环境污染物是否会干扰蛋白质糖基化过程及可能的干扰机制,这些问题也是影响这些污染物毒性和致病性的因素,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项目首先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免标记的电化学传感检测方法。在氧化铟锡电极表面共价固定酶底物-含酪氨酸的多肽分子,以酪氨酸为信号分子,利用多肽糖基化前后蛋白酶对其水解能力的差异,导致酪氨酸电催化信号的改变,实现对蛋白质可逆糖基化的检测,在此基础上从体外分子水平系统筛查了污染物与蛋白质O-GlcNAc糖基化修饰酶OGT和OGA的相互作用、作用后酶蛋白的催化活性变化,并进一步在细胞水平研究了酶蛋白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内酶活性变化及后续生物学效应(包括与神经疾病有关的一些关键蛋白糖基化水平的变化、细胞功能如增殖、自噬、凋亡等的变化),由此阐明污染物通过干扰酶蛋白活性导致细胞内酶蛋白功能障碍和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同时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探讨污染物毒性效应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取决于它们与酶蛋白的结合模式和作用位点,且其效应强度与二者的结合能力基本一致,范德华力、疏水、氢键、静电等多种弱相互作用的协同贡献于二者的结合。研究表明,OGT和OGA可能是污染物产生毒性的潜在生物靶点,为污染物毒性分子机制的阐释提供了一条新线索。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3)
Biodegradat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Macrophages through Respiratory Burst Modulation.
通过呼吸爆发调节单壁碳纳米管在巨噬细胞中的生物降解
  • DOI:
    10.3390/ijms17030409
  • 发表时间:
    2016-03-22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Hou J;Wan B;Yang Y;Ren XM;Guo LH;Liu JF
  • 通讯作者:
    Liu JF
Arginine decarboxylase: A novel biological target of mercury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PC12 cells
精氨酸脱羧酶:PC12 细胞中发现的汞化合物的新生物靶标
  • DOI:
    10.1016/j.bcp.2016.08.01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Wang Sufang;Lv Qiyan;Yang Yu;Guo Liang-Hong;Wan Bin;Ren Xiaomin;Zhang Hui
  • 通讯作者:
    Zhang Hui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 with thyroid hormone transport proteins and potential toxicological implications
全氟烷基物质与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的结合相互作用和潜在的毒理学意义
  • DOI:
    10.1016/j.tox.2016.08.011
  • 发表时间:
    2016-07-29
  • 期刊:
    TOXICOLOGY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Ren, Xiao-Min;Qin, Wei-Ping;Guo, Liang-Hong
  • 通讯作者:
    Guo, Liang-Hong
In vitro inhibition of lysine decarboxylase activity by organophosphate esters
有机磷酸酯对赖氨酸脱羧酶活性的体外抑制
  • DOI:
    10.1016/j.bcp.2014.09.011
  • 发表时间:
    2014-12-01
  • 期刊: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Wang, Sufang;Wan, Bin;Guo, Liang-Hong
  • 通讯作者:
    Guo, Liang-Hong
Cellular target recognition of perfluoroalkyl acids: In vitro evaluation of inhibitory effects on lysine decarboxylase
全氟烷基酸的细胞靶标识别:赖氨酸脱羧酶抑制作用的体外评价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4.07.034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Wang Sufang;Lv Qiyan;Yang Yu;Guo Liang-Hong;Wan Bin;Zhao Lixia
  • 通讯作者:
    Zhao Lixi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环糊精对氨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化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郁;双少敏;钞建宾;张国梅;丁海云;董川
  • 通讯作者:
    董川
基于多分支虚拟槽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传感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挺;张志东;杨郁;孙雨耕
  • 通讯作者:
    孙雨耕
环糊精包合作用及其分子识别功能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谱实验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郁;张国梅 双少敏;董振明 潘景浩.
  • 通讯作者:
    董振明 潘景浩.
脂肪醇对槲皮素-环糊精包和物包和作用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秀萍;杨郁;董川;双少敏
  • 通讯作者:
    双少敏
无线传感器网络异构驱动路由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志东;杨挺;杨郁;孙雨耕
  • 通讯作者:
    孙雨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郁的其他基金

DDT及其代谢物雌激素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DDT及其代谢物雌激素干扰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2217620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全氟化合物毒性作用新靶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识别及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21577163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超分子荧光分子开关体系实时动态高通量研究二恶英对氨基酸脱羧酶的毒性作用
  • 批准号:
    2107712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