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镊纳米孔力谱传感器及其单分子测序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67508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404.化学与生物传感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Due to the natural advantages of low cost, fast speed, long read-length and single molecule resolution, nanopore sequencing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3rd generation sequencing method and is being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most recent decade. Currently, a portable Minion sequencer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could sequence a viral genome (>250 kbp) in couple hours with less than $1000 cost. However, the bottle neck of low accuracy, low throughput and single modality is limi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anopore methodology in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The microscopy based optical nanopore technology, which encodes invisible patch clamp signal into visible fluorescent spots blinkings, is boosting the throughput of nanopore sequencing to >10^5/mm^2. Besides that, many microscopy based single molecule methods could now be easily integrated into the optical nanopore platform for more information-rich investigations. This proposal illustrates a novel optical tweezers-nanopore instrument for simultaneous force spectroscopic and nanopore sequencing measurement aiming to improve the sequencing accuracy to more 99%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the throughput high.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this sequencing method also brings autonomou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3rd generation sequencing method for our country.
以英国Oxford Nanopore公司的Minion便携式测序仪为代表的纳米孔测序技术现已经能够在几个小时时间内实现一个病毒基因组(>250 kbp)的测序,而仪器成本也控制在1000美金以下且方便携带。具备如此前景的纳米孔测序方法在本质上仍有诸多不足包括:检测通量低,检测模式单一以及测序正确率低等。最新的光学纳米孔检测阵列技术使得原本不可见的纳米孔电学测量转变成了明亮的荧光亮点信号,该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测通量(10^5/mm^2)并使得纳米孔测序和一系列光学单分子技术结合变为了可能。本申报课题拟原创性的采用单分子光镊技术与纳米孔结合,实现实时的纳米孔/力谱双轨测量,在保持高通量检测的优势下,增加一个力谱检测维度以提高测序正确率。该技术预期进一步突破纳米孔测序的正确率瓶颈,实现单分子测序正确率>99%,并跨越式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

结项摘要

纳米孔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代表。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病原体快速诊断、长片段基因组直接测序和太空测序等应用都被陆续报道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现阶段纳米孔测序技术仍然存在包括测序准确率低,测序通量低等缺陷。本项目拟采用近年来被发展起来的基于钙离子荧光的纳米孔显微成像技术为基础,结合单分子光镊技术实现光镊-纳米孔双模态检测,预期实现由光镊汇报单分子酶动力学步进,由纳米孔汇报单分子碱基特征的双模式测序实现更加精准的纳米孔直接测序检测。在实际的项目开展中,为了匹配双模态运行,项目负责人首先完成了一种高度简化的无电极荧光纳米孔芯片阵列的制作。此外,项目负责人亦成功搭建了一套基于倒置荧光显微镜的单分子光镊系统,并可以完成纳米孔的操控。项目负责人亦自行开发了一套纳米孔测序装置,并可以稳定输出纳米孔测序数据,检测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其中,无电极纳米孔芯片技术除了在整合光镊-纳米孔双模态运行中具备潜在应用。该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纳米孔技术亦展示了首个无需电极的纳米孔直接检测且成本极为低廉,具备潜在的可抛弃式医学检测应用。我们所开发的纳米孔测序技术亦在包括非天然核酸、miRNA和碱基损伤等应用中报道了一系列首创性工作。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光镊-纳米孔的双模态整合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将结合新近开发的共聚焦照明方式实现高速的纳米孔测序信号的荧光汇报,预期有望实现兼顾空间分辨率、检测成本和检测通量的新型纳米孔测序技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4)
Single molecule observation of hard-soft-acid-base (HSAB) interaction in engineered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porin A (MspA) nanopores.
工程化耻垢分枝杆菌孔蛋白 A (MspA) 纳米孔中硬-软-酸-碱 (HSAB) 相互作用的单分子观察
  • DOI:
    10.1039/c9sc05260g
  • 发表时间:
    2019-12-10
  • 期刊:
    Chemic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8.4
  • 作者:
    Wang S;Cao J;Jia W;Guo W;Yan S;Wang Y;Zhang P;Chen HY;Huang S
  • 通讯作者:
    Huang S
Retarded Translocation of Nucleic Acids through α-Hemolysin Nanopore in the Presence of a Calcium Flux
在钙流存在下,核酸通过 α-溶血素纳米孔的延迟易位
  • DOI:
    10.1021/acsami.0c05626
  • 发表时间:
    2020-06-17
  • 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Wang, Sha;Wang, Yuqin;Huang, Shuo
  • 通讯作者:
    Huang, Shuo
Electrode-free nanopore sensing by DiffusiOptoPhysiology
DiffusiOptoPhysiology 的无电极纳米孔传感
  • DOI:
    10.1126/sciadv.aar3309
  • 发表时间:
    2019-09-01
  • 期刊:
    SCIENCE ADVANCES
  • 影响因子:
    13.6
  • 作者:
    Wang, Yuqin;Wang, Yu;Huang, Shuo
  • 通讯作者:
    Huang, Shuo
Osmosis-Driven Motion-Type Modulation of Biological Nanopores for Parallel Optical Nucleic Acid Sensing
用于并行光学核酸传感的生物纳米孔的渗透驱动运动型调制
  • DOI:
    10.1021/acsami.7b18347
  • 发表时间:
    2018-03-07
  • 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Wang, Yuqin;Yan, Shuanghong;Huang, Shuo
  • 通讯作者:
    Huang, Shuo
Direct sequencing of 2′-deoxy-2′-fluoroarabinonucleic acid (FANA) using nanopore-induced phase-shift sequencing (NIPSS)
使用纳米孔诱导相移测序 (NIPSS) 对 2'-脱氧-2'-氟阿拉伯核酸 (FANA) 进行直接测序
  • DOI:
    10.1039/c8sc05228j
  • 发表时间:
    2019-03-14
  • 期刊:
    CHEMICAL SCIENCE
  • 影响因子:
    8.4
  • 作者:
    Yan, Shuanghong;Li, Xintong;Yu, Hanyang
  • 通讯作者:
    Yu, Hany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具有多孔和支撑结构的修复体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 DOI:
    10.16156/j.1004-7220.2021.05.01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芳;黄硕;刘宁;薛洋;胡敏;刘昌奎
  • 通讯作者:
    刘昌奎
FY-4A/GIIRS资料云上温度廓线反演研究
  • DOI:
    10.3788/lop202158.1701002
  • 发表时间:
    2021-09
  • 期刊: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鹏宇;郭强;韩昌佩;张春明;杨天杭;黄硕
  • 通讯作者:
    黄硕
大数据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中的主要研究与应用进展
  • DOI:
    10.3784/jbjc.202206100255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疾病监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源;任翔;黄硕;刘才兄;张翠红;陈伟;王丽萍
  • 通讯作者:
    王丽萍
基于TVDI与荧光的呼伦贝尔市干旱时空动态监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农业信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雅;高懋芳;王晓飞;黄硕;李石磊
  • 通讯作者:
    李石磊
中山翠亨新区潮汐能资源评估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太阳能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运秋;胡金鹏;黄硕;吝红军;姜家强;吴必军
  • 通讯作者:
    吴必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黄硕的其他基金

纳米孔测序分析及其在精准识别碱基损伤与修饰碱基中的应用范例
  • 批准号:
    3197291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单分子生物纳米孔的单碱基分辨miRNA N6腺苷甲基化修饰 (m6A) 测序方法和高通量光学纳米孔测序阵列芯片
  • 批准号:
    9175310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