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51478005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E0801.建筑学
- 结题年份:2018
- 批准年份:2014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5-01-01 至2018-12-31
- 项目参与者:张剑葳; 王书林; 俞莉娜; 张梦遥; 彭明浩;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the Chinese ancient tombs,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historical data, research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as a part of the bod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of the ancient tombs,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discovered in the Chinese ancient tombs,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must face the object of study. Compared with the ground ancient wooden buildings, the main advantage is imitation woo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the tomb: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more long; number of emerging with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burial conditions underground closed, so that the time change the history information is relatively pure. Stud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n the relatively clear and more stretches, the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meet to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ncient buildings and tombs so,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ypology of archaeology area, imitation wood building materials the systematic burial,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version between analog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its own and ground wood construction, will enable us to more scientific,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reveal the imitation wooden building materials, culture and history, see the tomb in the science research value, deepening,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buildings, tombs and ancient society, and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cultural heritage.
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演变历程的重要史料来源,同时,作为古代墓葬文物本体的组成部分,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也是古代墓葬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和考古学必须面对研究的对象。与地面上的古代木构建筑遗存相比,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的主要优势在于:保存的历史信息更为悠久;数量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不断涌现;地下封闭的埋藏条件,使其历史信息的年代更迭关系较为单纯。 研究材料的大量积累、历史年代的相对清晰和更为绵延,使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成为古代建筑及墓葬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因此,运用区系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厘清其自身的渊源流变及与地面木构建筑之间的模拟转换关系,必将使我们得以更科学、更系统认识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揭示墓葬中所见仿木构建筑史料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深化、完善我们对古代建筑、墓葬和古代社会的认知,进而推进相关学术研究。
结项摘要
课题组以墓葬中所见建筑史料为基础,并结合建筑遗存、考古遗存和相关历史文献,尝试运用建筑学、考古学和历史学方法,构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史料的多维度研究,内容涵盖建筑史料的测绘记录、精细断代和建立时空框架等。本课题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系列保存于地下和地上的建筑史料之间的互证关系,提出了如以建筑形制时空框架为基础的,融入多学科方法的“1+n多维研究”范式,从而拓展了对建筑史料历史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探索,在建筑史和考古学等学科领域,提出了新的发现和认知。如,本课题提出了建筑史料中使用碳十四测年技术的范式,并指出建筑形制类型学研究与碳十四测年技术可进行结合,从而获得判断同一形制构件用料新旧的可能,为建筑史料的认知打开了一个新视角。又如,通过对墓葬建筑史料和地面建筑史料的对比研究,课题组发现了墓葬中仿建筑形制与地面木构建筑形制之间的时差关系,建立了墓葬仿木构建筑形制的时空框架,为运用墓葬中的纪年建筑史料研究地面建筑,或通过地面纪年材料研究地下墓葬,提供了高精度断代的科学依据,从而提升了建筑史料的历史见证价值。.总之,本课题在研究方法、研究实践和教学育人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扩展了建筑史料的认知体系,建立了打通地上地下建筑史料的研究范式,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研究成果。并在人才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由承担本课题研究的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所申报的“中国建筑的科学认知”课程体系,2017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 徐怡涛),2018年荣获第八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成果第一完成人 徐怡涛)。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宋金时期“下卷昂”的形制演变与时空流布研究
-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2017.02.008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文物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试论作为建筑遗产保护学术根基的建筑考古学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建筑遗产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明代社会金属建筑的项目运作及其象征性的实现——以咸阳铁塔为例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建筑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剑葳
- 通讯作者:张剑葳
新安县石寺李村北宋宋四郎砖雕壁画墓测绘简报
- DOI:10.16319/j.cnki.0452-7402.2016.01.005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俞莉娜;张剑葳;于浩然;朱柠;杭侃;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试论建筑形制考古类型学研究成果对碳十四测年数据分析的关键性作用——以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为例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新云;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刍议文化遗产 价值规律及其评估表达°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中国文化遗产
- 影响因子:--
- 作者: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万历朝的轮廓:从莲池观音到九莲菩萨——明慈圣皇太后的造神之路
- DOI:--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文物季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袁怡雅;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层累与互证:社会史研究中建筑实物史料的价值——以山西陵川郊底白玉宫为例
- DOI:--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文物季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云聪;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柱头科、平身科形制分期研究——兼论故宫慈宁宫花园咸若馆建筑年代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故宫博物院院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藏博;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山西高平南赵庄二仙庙大殿调查简报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文物
- 影响因子:--
- 作者:彭明浩;陈豪;杨佳帆;杭侃;徐怡涛
- 通讯作者:徐怡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徐怡涛的其他基金
基于社会史视角的中国古代乡村宗教建筑研究——以宋元时期山西南部地区为例
- 批准号:51878007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