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类地行星探测的偏振成像关键技术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70305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1901.光学、紫外和红外天文技术和方法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Earth-like planet detection requires an imaging contrast of 10E(-10) in the visible wavelength, which pose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exoplanet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is proposal, a key technique named Polarimetry Imaging for Space-based Earth-like planet detection (PISE) was proposed. The PISE technique has several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other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polarization differential imaging and high-contrast dark hole: (1) The PISE technique can provide an imaging contrast gain of 1000 times in the visible wavelength, which can achieve a total imaging contrast of 10E(-10) when combining with a high-contrast coronagraph we previously developed,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Earth-like planet imaging; (2) The PISE technique can measure all the Stokes parameters of the planetary light, and the polarimetric accuracy can achieve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10E(-4), which paves the way for the high-accuracy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of the light signals from the Earth-like planet; (3) The PISE technique can cover an entire area within the field of view of the CCD camera with a single imaging procedure, and its dete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The proposal will lay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space-based Earth-like planet detection for China.
探测类地行星需要在可见光波段实现10E(-10)的成像对比度,这对系外行星成像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本项目基于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提出空间类地行星探测的偏振成像(Polarimetry Imaging for Space-based Earth-like planet detection,简称PISE)关键技术。相比于偏振差分成像技术以及高对比度暗区技术,PISE技术的优势为:(1)PISE技术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实现1000倍的成像对比度增益,联合研制的高对比度星冕仪在可见光波段达到10E(-10)的成像对比度,满足探测类地行星的要求;(2)PISE技术能够测量行星光的全部Stokes参量,而且偏振测量精度达到10E(-4)量级,为类地行星光信号的偏振精测奠定基础;(3)PISE技术进行一次成像就能够覆盖探测器视场内的整个区域,探测效率高。本项目将为我国开展空间类地行星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结项摘要

类地行星直接成像是当今天文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和热点,其终极目标是探测发现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并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地外生命信号,有望回答“人类在宇宙中是否孤独”这一基本科学问题。然而,对类地行星成像探测时需要在可见光波段实现10E-10的超高成像对比度,这对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本项目开展了基于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的空间类地行星探测偏振成像关键技术(简称PISE)研究,主要包括:LCVR的驱动电压——相位延迟量高精度定标、基于LCVR的偏振调制与偏振解调、实验系统的响应函数计算等内容。实验结果表明:(1)PISE偏振技术在可见光波段实现了1000倍的成像对比度增益,联合研制的高对比度星冕仪可以达到10E-10的成像对比度。(2)PISE偏振技术能够获得行星光的全部Stokes参数,并且偏振精度达到10E-4量级。(3)PISE偏振技术的探测效率高,可以实现对2λ/D以外整个区域的偏振成像探测。综上所述,本项目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未来开展类地行星的空间偏振探测奠定技术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high-speed and high-efficiency imaging polarimeter based on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 retarders: Design and test
基于铁电液晶延迟片的高速高效成像旋光仪:设计与测试
  • DOI:
    10.1093/pasj/psab007
  • 发表时间:
    2021-04
  • 期刊: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Japan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Jing Guo;Deqing Ren;Yongtian Zhu;Xi Zhang
  • 通讯作者:
    Xi Zh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宽调谐范围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特性分析及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浩;关宝璐;高国;邓军;沈光地;郭晶;郭霞;梁庭;顾晓玲
  • 通讯作者:
    顾晓玲
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遗产地居民步行环境满意度研究——以鼓浪屿为例
  • DOI:
    10.19775/j.cla.2020.11.009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园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渊;高小涵;杨林川;郭晶
  • 通讯作者:
    郭晶
七筋菇种群的克隆多样性及其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祎玲;李欣;郭志刚;赵桂仿;郭晶
  • 通讯作者:
    郭晶
南阿尔金巴什瓦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 对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启示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晶;李云帅;于胜尧;张建新
  • 通讯作者:
    张建新
一种新的重构语义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Journal of Chinese Computer System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红敏;郭晶;陈林;许蕾;徐宝文
  • 通讯作者:
    徐宝文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