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破碎化对白头叶猴肠道寄生虫的影响及其行为适应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187051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C0312.保护生物学
- 结题年份:2022
- 批准年份:2018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9-01-01 至2022-12-31
- 项目参与者:庾太林; 骆海玉; 覃盈盈; 商贵铎; 张克处; 林建忠; 刘佳; 魏斌; 段晓敏;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Human-induced habitat fragmentation has severely threatened wildlife’s long-term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Therefore, indentifying the influence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wildlife and their behavioral adaptation mechanism has been a central of conservation biology. The white-headed langur (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 is an endangered primate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It is confined to the limestone habitats. However, the current population of this species has been influenced severely by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high-level human disturbance. In this project, we focus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parasites of white-headed langurs inhabiting in continuous and fragmented habitats, and compare the variations of parasite diversity and infection prevalence, feeding behavior, time budget, habitat use, ranging behavior and individual spatial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forest structur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pattern and intensity of human disturbance, we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abitat fragmentation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hite-headed langurs and parasites, and understand their behavioral strategy adapting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 This project will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n the theory in primate parasitology and behavioral ecolog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administration to make conservation plan for rare and endangered wildlife inhabiting fragmented habitats.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大多数野生动物生境趋于破碎化,严重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生境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是近年来保护生物学所关注的热点。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生境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目前,现有种群正受到栖息地破碎化和高强度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本项目拟以肠道寄生虫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连续适宜生境与破碎化生境条件下白头叶猴种群的肠道寄生虫多样性和感染率、觅食行为、活动时间分配、栖息地利用、日移动行为和个体空间分布的比较研究,结合生境的景观特征和植被结构、种群密度以及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的差异,分析生境破碎化和人类活动对白头叶猴-寄生虫之间交互关系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揭示生境破碎化条件下白头叶猴的行为适应策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促进灵长类寄生虫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为管理部门如何保护破碎化生境中生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大多数野生动物生境趋于破碎化,严重威胁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生境破碎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是近年来保护生物学所关注的热点。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生境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目前,现有种群正受到栖息地破碎化和高强度人为活动的严重影响。本项目拟以肠道寄生虫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连续适宜生境和破碎化生境条件下白头叶猴种群的肠道寄生虫多样性和感染率、觅食行为、活动时间分配、栖息地利用、日移动行为和个体空间分布的比较研究,结合生境的景观特征和植被结构、种群密度以及人类活动方式和强度的差异,分析生境破碎化和人类活动对白头叶猴-寄生虫之间交互关系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揭示生境破碎化条件下白头叶猴的行为适应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结合2000-2020年景观动态变化,2000-2020年的白头叶猴生境源地减少,通过建立53条生态廊道(10条短重要廊道),使每个生态源地均能连通形成网络回路,廊道间存在51个生态节点和11个生态障碍点。(2)在白头叶猴肠道中鉴定出10种寄生虫,即阿米巴原虫、食道口属线虫、类圆线虫、猴结节线虫、球虫、钩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蛔虫、司氏伯特绦虫、卷口线虫。(3)连续适宜生境中的白头叶猴种群感染肠道寄生虫的种数和感染率明显低于破碎化生境中的种群。(4)同一生境的白头叶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雨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旱季。(5)白头叶猴在觅食、活动时间分配、日漫游距离和栖息地利用均存在明显的群间差异,大群的白头叶猴月平均采食植物种数明显多于小群白头叶猴。与小群白头叶猴相比,大群白头叶猴花费更多的时间移动,较少的时间休息,日漫游距离更长,更偏好利用山脚。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促进灵长类寄生虫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为管理部门如何保护破碎化生境下生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their metabolic functions to calcareous succession process
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功能对钙质演替过程的响应
- DOI:--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9.8
- 作者:Yan Jiahui;Li Qiang;Lu Linan;Wang Jiaqi;Zhou Qihai;Zhong Juxin
- 通讯作者:Zhong Juxin
广西恩城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兽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文华;宋晴川;黄蓉;赵家新;李友邦;周岐海
- 通讯作者:周岐海
非人灵长类动物肠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DOI:--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陆媚静;范鹏来;孙涛;周岐海
- 通讯作者:周岐海
中国石山叶猴生态学研究进展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兽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周岐海;黄乘明
- 通讯作者:黄乘明
白头叶猴旱季食物营养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21
- 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黄颖;韦晓;吴茜;黄乘明;孙涛;周岐海
- 通讯作者:周岐海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白头叶猴食物组成的地域性差异比较
- DOI:10.16088/j.issn.1001-6600.2017.01.013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克处;袁培松;黄恒连;唐小平;周岐海;黄中豪
- 通讯作者:黄中豪
喀斯特石山生境中熊猴的雨季食物组成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黄中豪;唐华兴;刘晟源;黄乘明;周岐海
- 通讯作者:周岐海
Attacks on adult females with infants by non-resident males in the Franccedil;ois langur
弗兰地区非居民男性袭击携带婴儿的成年女性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
- 影响因子:4.9
- 作者:周岐海;罗帮;黄乘明
- 通讯作者:黄乘明
花坪保护区鸟兽物种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生物多样性
- 影响因子:--
- 作者:汪国海;施泽攀;刘秀菊;周岐海;肖治术
- 通讯作者:肖治术
环境和社会因素对喀斯特石山猕猴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 DOI:10.16829/j.slxb.201702003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兽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唐创斌;蒋建波;黄乘明;鲁长虎;周岐海
- 通讯作者:周岐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周岐海的其他基金
喀斯特生境中白头叶猴的营养需求和觅食策略研究
- 批准号:32170492
- 批准年份:2021
- 资助金额:55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喀斯特生境同域分布熊猴和猕猴的群体大小差异和行为适应比较
- 批准号:31670400
- 批准年份:2016
- 资助金额: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黑叶猴不同地理种群的觅食对策比较--生境差异与行为适应
- 批准号:31360093
- 批准年份:2013
- 资助金额:47.0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喀斯特生境中熊猴的觅食对策和生境选择研究
- 批准号:31172122
- 批准年份:2011
- 资助金额:62.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喀斯特石山生境中的白头叶猴繁殖对策研究
- 批准号:30860050
- 批准年份:2008
- 资助金额:25.0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