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结非晶/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结构性缺陷问题的基础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066003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403.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集成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采用双结micromorph叠层电池结构,能较好地解决非晶硅太阳电池光衰退问题和提高其效率。但这种电池存在如下结构性缺陷:(1)顶、底电池的np连接缺陷,pn结反偏影响光生载流子收集效率;(2)顶电池本征层减薄,影响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效率;(3)顶、底电池电流不匹配,影响电池性能。提出用n+_ZnO:Al/p+_μc-Si:H薄膜结构的重掺杂n+p+隧道结串接叠层电池顶、底电池方案,及采用偏光源方法实现顶、底电池电流匹配的研究内容。用隧道结隧穿特性和其自身的陷光性能,综合地解决双结micromorph的np连接缺陷和内部陷光问题,是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点。研究中,n+p+隧道结高透光性、高电导特性、良好隧穿性能和陷光特性工艺的解决,是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预期成果揭示双结micromorph叠层电池结构性缺陷影响电池性能的机理,及电池效率大于13%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结项摘要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一种具有良好隧穿性能和陷光性能的ZnO:Al/p+-μc-Si:H遂道结薄膜材料,同时研究用这种遂道结薄膜材料来连接双结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顶电池与底电池的连接缺陷问题,达到了计划合同书要求。项目完成过程中:(1)首先,研究了导电性能、透光性能和陷光性能优异的ZnO:Al薄膜制备工艺及在太阳电池前电极上应用,具体开展的研究内容为:①通过二步法直接制备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绒面ZnO:Al薄膜。ZnO:Al薄膜透过率达到了85%以上,最低的电阻率也达到了7.8×10-4Ω•cm。将这种薄膜应用到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前电极上时,发现前电极与电池窗口层之间接触势垒高,影响电池性能,插入一层微晶硅层后,电池填充因子达到70.5%,转换率也达到了7.9%。②研究了ZnO透明导电薄膜带隙宽度和电阻的调控规律。采用溶胶-凝胶制备Mg-Sn共掺杂ZnO薄膜,发现Mg、Sn掺杂量的变化,可以达到调控ZnO薄膜带隙宽度和电阻的目的,当Mg:Sn掺杂比例为2at%:0.5at%时,ZnO薄膜带隙宽度为3.27eV、电阻率为3.1×10-2Ω•cm的最佳值。③进行了对ZnO薄膜的氢化处理以减小ZnO层与a-Si:H的接触势垒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对ZnO薄膜的氢化处理可以改善ZnO:Al-H薄膜的电学性能,起到降低ZnO层与a-Si:H的接触势垒高度的目的,电阻率最低达到7.58×10-4 Ω•cm、透过率保持在80%左右;同时,发明了一种对SEM图像进行二维傅立叶变换分析的方法,定量地分析薄膜表面形貌;(2)第二,利用优化工艺制备的ZnO:Al薄膜基础上,研究了ZnO:Al/p+_μc-Si:H隧道结制备及性能,获得了具有优异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ZnO:Al/p+_μc-Si:H隧道结:光透过率大于80%,电阻率为8.89×10-4Ω.cm,当测试电压为0.08V时,其隧穿电流为24.5mA/cm2。(3)最后,研究了用ZnO:Al/ p+_μc-Si:H隧道结,来连接双结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顶电池与底电池,发现当隧道结厚度为51nm时,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的顶/底电池电流匹配最好,电池的性能参数为:短路电流为Jsc =15.69 mA/cm2, 开路电压Voc=1.44 V, 填充因子FF=64.49%, 转换效率Eff=14.67 %。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溶胶-凝胶法制备Li掺杂ZnO纳米薄膜及其表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新华;胡跃辉;张效华;杨丰;陈义川;陈俊;马德福
  • 通讯作者:
    马德福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Sn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光电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陶瓷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德福;胡跃辉;胡鸿豪;张效华;陈义川;陈新华
  • 通讯作者:
    陈新华
Effects of cobalt doping concentration on properties of zinc oxide films prepared by sol-gel
钴掺杂浓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薄膜性能的影响
  • DOI:
    10.1504/ijsurfse.2014.059306
  • 发表时间:
    2014-02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f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0.8
  • 作者:
    胡跃辉
  • 通讯作者:
    胡跃辉
Bi_(1.65)Zn_(1.0)Nb_(1.5)O_(7.225)陶瓷和薄膜的结构和介电性能对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效华;辛凤;胡跃辉;杨丰;陈义川
  • 通讯作者:
    陈义川
氢化处理对Li-W共掺杂ZnO薄膜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义川;胡跃辉;张效华
  • 通讯作者:
    张效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调制溅射气压对ZnO ∶ Ga 薄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陶瓷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帅伟强;胡跃辉;张效华;胡克艳;陈义川
  • 通讯作者:
    陈义川
共掺浓度对Na-Al共掺杂ZnO薄膜 微观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材料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义川;胡跃辉;胡克艳;张效华;童帆;帅伟强;劳子轩
  • 通讯作者:
    劳子轩
缓冲层对溶胶凝胶制备ZnO∶Sn薄膜性能的影响
  • DOI:
    10.16553/j.cnki.issn1000-985x.2016.02.060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范建彬;胡跃辉;陈义川;胡克艳
  • 通讯作者:
    胡克艳
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比与应用前景
  • DOI:
    10.13957/j.cnki.tcxb.2015.03.005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陶瓷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辛凤;张效华;胡跃辉;陈义川
  • 通讯作者:
    陈义川
Al-Sn共掺杂浓度对ZnO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 DOI:
    10.16521/j.cnki.issn.1001-9642.2018.07.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陶瓷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义川;胡克艳;张效华;朱文均;帅伟强;劳子轩;胡跃辉
  • 通讯作者:
    胡跃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胡跃辉的其他基金

带电银纳米线定向排布的动力学行为及电学性能稳定性研究
  • 批准号:
    62041405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ZnO:X透明导电膜的调制掺杂生长与氢化处理的研究
  • 批准号:
    61464005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46.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双结串接非晶/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若干问题的基础研究
  • 批准号:
    60940016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