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甲烷渗漏的生态环境效应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6097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2.海洋化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Marine gas seeps is a big source of methane to the ocean, and potentially to the atmosphere, 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e fluxes and dynamics of these systems are poorly defined. For example,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a process converting methane to carbon dioxide and biomass in most ocean waters, is unknown. In shallow seep fields, methane released from the seafloor is either emitted to the atmosphere directly, or dissolved into the seawater and ultimately oxidized by microbes. Thus, the biochemical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carbon dioxide may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 To better constrain these variabl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studie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e plumes, quantification air-sea fluxes of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ethane oxidation rate were proposed at Yinggehai natural seep field, one of the biggest natural seeps in China, to study the ultimate fate of spilled methane and its effect to the eco-environment.
海底天然气渗漏区是向海洋输送甲烷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人们对于这个甲烷输送过程的量级和机制并不清楚,特别是海洋微生物把海水中溶解甲烷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能力及该过程对海洋生物量的影响依然有待深入研究。浅海环境由于深度浅,甲烷从海底释放出来后一部分通过海气交换释放到大气中去,一部分甲烷则有可能被微生物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对海洋初级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清楚解析这些过程,本研究选取我国最大的浅海海底天然气渗漏区之一的莺歌海天然气渗漏区为研究区域,确定莺歌海天然气渗漏区甲烷羽流的分布特征,定量研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海气交换通量,确定甲烷的氧化速率和甲烷转化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以期系统的研究浅海环境海底渗漏甲烷的最终归宿,探讨海底甲烷渗漏过程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选取莺歌海天然气渗漏区为对象,以渗漏区甲烷的归宿为聚焦点,确定莺歌海天然气渗漏区甲烷羽流的分布特征,定量研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海气交换通量,重点关注甲烷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期深入理解浅海环境天然气渗漏区甲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本项目研制了海水中关键可溶性气体含量的连续测定装置和海水中溶解甲烷的提取及其同位素的样品制备装置,该两套装置的搭建将为海水中关键可溶性气体的含量测定及海水中溶解甲烷的同位素分析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并在莺歌海甲烷渗漏区进行了试验和调研,具有两大亮点:(1)海水中溶解甲烷的提取及其同位素测定的前处理装置的设计,将传统繁杂的同位素分析方法拆分为船上样品富集、陆地实验室样品处理和检测三部分,在保证样品可靠性的前提下缩短船上样品收集的工作量,并综合考虑了不同海区溶解甲烷的浓度/同位素比范围和最新同位素质谱仪和加速质谱仪对样品的要求,实现快速高效地从调查区域获取同位素样品,加深我们对水体中甲烷的多重来源的认识;(2)将海水中关键可溶性气体含量的连续测定装置连接到激光衰荡光谱仪和测氡仪上,对莺歌海天然渗漏区表层海水和低层大气中甲烷、二氧化碳、氡的含量进行了高精度连续监测,并对其中一个渗漏口进行了连续24小时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莺歌海海域的SGD速率在1~388 cm/day,甲烷的水汽界面交换通量为5.48 ~ 5.81 × 104 mol day-1,二氧化碳的水汽界面交换通量为3.2 to 3.25 × 107 mol day-1。该研究揭示了地下水输入对莺歌海天然渗漏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填补了我国莺歌海天然渗漏区对大气中甲烷通量的贡献量的空白。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近岸海底地下水排泄观测方法及环境影响评述_杨文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文盟
  • 通讯作者:
    杨文盟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New insight into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methane, S and Fe above the Sulfate-Methane Transition Zone in methane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area, South China Sea
含甲烷水合物沉积物中硫酸盐-甲烷过渡带上方甲烷、硫和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新见解:以南海东沙地区为例
  • DOI:
    10.1016/j.dsr.2019.01.011
  • 发表时间:
    2019-03
  • 期刊: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季伟;李玲;柏仕杰;许恒超;陈顺;杜梦然;彭晓彤
  • 通讯作者:
    彭晓彤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