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β和tau蛋白分子探针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联合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715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915.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characterized by early neuropathological pathways-extracellular Senile Plaque (SP)deposits and intracellular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in the brain.β-amyloid (Aβ) and tau protein imagings can be used to observe changes of SP and NFTs in brain in a direct, delicate and specific way.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produce Aβ protein tracer ([11C]-PIB) and Tau protein tracer ([18F]-THK523) , conduct preclinic researchs, including chemical synthesis, isotope labelling, quality control,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value and applied prospects for [11C]-PIB and [18F]-THK523 as Aβ and tau protein molecular probes in AD. The preliminary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for [11C]-PIB in AD is 100%, however, there are Aβ deposits in some neural diseases and normal olderly. In order to make up the relatively inadequate specificity for Aβ imaging, we designed to study the diagnosis of AD in a combined way with [11C]-PIB and [18F]-THK523 imagings. With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for Aβ protein and high specificity for tau protein, Aβand tau imaging tracers may serve as in vivo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D, especially providing a new method of the detection of preclinical AD (with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of 0),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early diagnosis and efficacy monitoring of AD. The combined imagings of Aβand tau protein may be profoundly significant in dectecting and diagnosing of preclinical AD.
老年斑(SP)和神经纤维缠(NFTs)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病理标志,Aβ蛋白和tau蛋白活体显像能直观、灵敏、特异地分别反应SP和NFTs的变化情况。本课题研制性能优良的Aβ蛋白显像剂[11C]-PIB和tau蛋白显像剂[18F]-THK523,进行临床前相关研究,同时探讨其作为Aβ蛋白和tau蛋白显像剂在AD的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前期研究提示[11C]-PIB在AD的诊断灵敏度为100%,但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正常老年中亦可见Aβ蛋白沉积,针对Aβ蛋白特异性相对不足,本课题利用特异性tau蛋白显像剂联合显像,高灵敏性Aβ蛋白与高特异性tau蛋白优势互补,为AD早期诊断,特别是临床前期AD的检诊提供新方法。本课题将为临床上以SP和NFTs为主要病理特征的AD的定量分析、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合适的正电子显像药物,Aβ蛋白和tau蛋白联合显像对AD的早期诊断且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深远意义。

结项摘要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自主设计两种tau蛋白分子探针[18F]-THK523和[11C]-TKF、以及tau蛋白和Aβ蛋白分子耦合探针[18F]-TKP,并建立自动化合成工艺及临床前相关研究,与Aβ蛋白显像([11C]- PIB、[18F]-flutemetamol)联合应用与比较,为临床显像奠定基础。.1. [18F]-THK52前体经自主改进后,标记率、放化纯、比活度有明显改善,分别为(70±5%;>90%;2.5 ± 0.5 GBq/µmol),细菌性和内毒素检测均为阴性。.2. [18F]-THK523在正常C57小鼠的Micro PET显像符合预期;[18F]-THK523急性毒性研究显示安全;放射自显影结果Micro PET相匹配。[18F]-THK523稳定性好、脂溶性好、不带电荷及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且不具有质量浓度依赖性,同时[18F]-THK523为小分子。综上而言,[18F]-THK523满足脑显像剂的基本要求。药代动力学实验显示 [18F]-THK523给药后2 min具有较高进脑量,特别是海马区域,随后快速清除。.3.Tau蛋白显像剂[11C]-TKF在正常动物体内主要通过胆道代谢,总体进脑量较[18F]-THK523更为理想,并且快速洗脱,急性毒性实验阴性。 [11C]-TKF标记率约>40%(无衰减较正),放化纯>95%。.4.自主设计了新型Tau蛋白和Aβ双靶点分子探针[18F]-TKP(前体THKP和标准品TKPF国内外均没有报道)。临床前研究显示[18F]-TKP是一种靶向研究Aβ蛋白和Tau蛋白的潜在PET显像剂。进脑量最高在注射[18F]-TKP后2min,其他大多数脑区的分布相似。.5.通过 [11C]- PIB显像结合脑葡萄糖(FDG)的PET显像,提取脑认知功能调节的关键区域后扣带回、楔叶、嗅皮层、额叶皮质、内侧颞叶及外侧颞叶,并分析临床认知量表MMSE的相关性,比较出MCI人群转化为AD与MCI未转化人群脑部FDG代谢的不同,后扣带回的葡萄糖代谢减低及Aβ蛋白沉积增多的异同在MCI转化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以后MCI所致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减轻AD治疗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发挥潜在的价值。.6.临床前分子影像分析显示Tau蛋白和Aβ双靶点联合显像优势互补,在AD早期诊断中提供有效定量分析手段。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0)
Improved preparation and chemical kinetics on fully automated synthesis of [F-18]-THK523, a PET imaging probe for Tau pathologies
改进全自动合成 [F-18]-THK523 的制备和化学动力学,[F-18]-THK523 是一种用于 Tau 病理学的 PET 成像探针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Zhu Jian-Hua;Li Cong;Chen Jian;Guan Yi-Hui
  • 通讯作者:
    Guan Yi-Hui
Optimization and Biodistribution of [C-11]-TKF, An Analog of Tau Protein Imaging Agent [F-18]-THK523
Tau 蛋白成像剂 [F-18]-THK523 类似物 [C-11]-TKF 的优化和生物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Molecule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Zhao, Bizeng;Zhu, Jianhua;Li, Cong;Chen, Jian
  • 通讯作者:
    Chen, Jian
Assessing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评估特发性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
  • DOI:
    10.1038/jcbfm.2015.173
  • 发表时间:
    2015-12-01
  • 期刊:
    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 影响因子:
    6.3
  • 作者:
    Ge, Jingjie;Wu, Ping;Wang, Jian
  • 通讯作者:
    Wang, Jian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脑肿瘤分子显像剂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肿瘤影像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慧玮;管一晖
  • 通讯作者:
    管一晖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18]-THK523 for tau imaging
[F-18]-THK523 用于 tau 成像的生物学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Zhu Jian-Hua;Li Cong;Chen Jian;Qian Jun
  • 通讯作者:
    Qian Ju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11C-CFT PET显像评价帕金森病与多系统萎缩P型患者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分布特点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玮珊;蒋承峰;吴平;邬剑军;葛璟洁;管一晖;左传涛;王坚
  • 通讯作者:
    王坚
帕金森病不同亚型患者的多巴胺转运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方阳;武猛;王坚;司展;葛璟洁;张慧玮;蒋承峰;管一晖;左传涛;吴平
  • 通讯作者:
    吴平
痴呆症~(18)F-FDG PET脑显像技术操作规范及报告解读要素
  • DOI:
    10.3760/cma.j.cn321828-20210317-0007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慧玮;鲁佳荧;黄喆慜;崔瑞雪;兰晓莉;卢洁;张祥松;富丽萍;尹雅芙;金榕兵;汪世存;邬剑军;赵倩华;管一晖;左传涛
  • 通讯作者:
    左传涛
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蒨;吴平;蒋承峰;葛璟洁;张政伟;郭起浩;邬剑军;管一晖;左传涛
  • 通讯作者:
    左传涛
18F-DPA-714的制备及其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伟;赵军;杨敏;管一晖;左传涛;华逢春;潘栋辉
  • 通讯作者:
    潘栋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管一晖的其他基金

突触囊泡蛋白2A显像对阿尔茨海默病ATN体系的诊断价值研究
  • 批准号:
    82071962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多功能囊泡单胺转运体2分子影像探针18F-FP-(+)-DTBZ在DM和PD的相关性研究
  • 批准号:
    81571345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5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