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补血草属植物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保育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00014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208.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我国发展优势中医药的独有战略资源,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对中药材品质改善、规范化生产、资源和生态修复等有重要意义。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建设种质库,但专业性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工作滞后。药用植物中的补血草,尤其我国现存优势种:中华补血草、二色补血草,在抵抗病毒和治疗癌症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临床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而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快速发展,湿地转化为农田和建设用地,造成补血草属植物数量减少、居群退化,使得补血草的适生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通过对补血草属中的中华补血草和二色补血草两个优势种的道地性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构建种质资源库,拟从种子库、植物离体库、组织培养库、DNA库等四个方面进行建设,以为补血草道地性药材保育和筛选保存有效的繁殖器官和DNA信息。

结项摘要

补血草是我国白花丹科补血草属濒危特有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由于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湿地用地的转变,导致其生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野生居群数量急剧减少,许多重要遗传信息将可能随之消失,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补血草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研究。本项目对我国东部沿海的补血草主要分布区的全面调查,收集了中国东部沿海不同居群的补血草野生样本,在温室进行了植株体的组织培养保存,构建了补血草植物的无菌培养室,保存了不同居群补血草的野生种质资源;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基于核内外的ITS+(TrnL-F)+(PsbA-TrnH)基因序列探讨了白花丹科补血草属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支持白花丹科不同补血草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关系为(((Plumbago + Ceratostigma) + ((Goniolumon + Acantholimon) Limonium))Polygonum);通过优化反应体系,构建了补血草的核内多种分子标记(包括RAPD、ISSR、AFLP)最适反应体系,进而基于RAPD、ISSR、AFLP遗传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初步阐明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补血草植物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探讨了补血草植物的遗传多态性水平及基因流状况。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补血草野生居群的遗传分化水平及遗传结构,比较研究了中华补血草与其它补血草属濒危物种的多样性状况,并对我国补血草各野生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补血草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濒危机制,提出了合理的保护策略和建议,为补血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根据。鉴于市场上药用植物的混杂现象,本研究还建立了基于RAPD、ISSR、AFLP以及DNA序列等分子标记方法的补血草各野生居群及道地性种质的有效鉴别方法,建立的补血草间的分子鉴别标记可有效区别混淆品,然后研究了补血草植株性状及叶片结构及其药用成分。本项目首次运用分子指纹标记对补血草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补血草性状及药用化学成分,提出了濒危机制,为补血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related genera of Plumbaginaceae and preliminary genetic diversity of Limonium sinense in China
中国白丹科近属系统发育关系及补血草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 DOI:
    10.1016/j.gene.2012.06.062
  • 发表时间:
    2012-09-15
  • 期刊:
    GENE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Ding, Ge;Zhang, Daizhen;Zhang, Beibei
  • 通讯作者:
    Zhang, Beibei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method of ISSR fingerprinting marker on Limonium sinense
补血草ISSR指纹标记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Ding Ge;Zhang Daizhen;Yu Yanqiu;Zhao Lingling;Zhang Beibei
  • 通讯作者:
    Zhang Beibei
The redivision of geographic population and genetic structure of Eriocheir in the West-Pacific Ocean.
  • DOI:
    10.1016/j.gene.2012.04.070
  • 发表时间:
    2012-07
  • 期刊:
    Gene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Daizhen Zhang;G. Ding;B. Ge;Huabin Zhang;Chunlin Zhou;B. Tang
  • 通讯作者:
    Daizhen Zhang;G. Ding;B. Ge;Huabin Zhang;Chunlin Zhou;B. Tang
补血草属植物野生资源多样性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鸽;张代臻;张蓓蓓;赵玲玲
  • 通讯作者:
    赵玲玲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Chinese herb of Dendrobium loddigesii
中药石斛石斛微卫星标记的分离与鉴定
  • DOI:
    10.1134/s1022795412080030
  • 发表时间:
    2012-10
  • 期刊:
    Russian Journal of Genetics
  • 影响因子:
    0.6
  • 作者:
    Ge Ding;Daizhen Zhang;Xiaoyu Ding
  • 通讯作者:
    Xiaoyu D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渤海湾口虾蛄线粒体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代臻;丁鸽;张华彬;唐伯平
  • 通讯作者:
    唐伯平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GRNN在房地产估价中的应用
  • DOI:
    10.14188/j.2095-6045.2014.02.024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测绘地理信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鸽;花向红;邱卫宁;田茂
  • 通讯作者:
    田茂
锗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的生长及抗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86-89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凤;丁小余*;丁鸽;刘冬扬
  • 通讯作者:
    刘冬扬
铁皮石斛野生居群RAPD反应体系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9 (1): 84-8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鸽;丁小余*;沈洁;刘冬扬
  • 通讯作者:
    刘冬扬
渤海湾葫芦岛海域口虾蛄mt COI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代臻;丁鸽;张华彬;唐伯平
  • 通讯作者:
    唐伯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