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纬电离层太阴潮汐变化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64006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11.空间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As a hot issu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ionosphere,the study of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lunar tide variation can reveal the 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processes and contribute to space weather forecasting and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MLT)-ionosphere model building. Based on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crest location and equatorial electrojet strength obt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station observation data, global ionospheric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maps (GIM) of MIT, Geomagnetic station data and CHAMP satellite measurements data, combining with various ionospheric parameters (such as TEC, ion drifts velocity, F2 layer peak height,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atmospheric parameters (such as atmospheric temperture and wind) and space weather parameters, the variation of low-latitude ionospheric lunar tide are studied: the occurrence rule and generating condition of ionospheric lunar tide variation are studied through comparatively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onospheric lunar tide variation and atmospheric activites; the seasonal and solar cycle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lunar tide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re studied by long-term analysis;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of ionospheric lunar tide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are studied through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the ionospheric lunar tide in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ector.
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变化特征是当今电离层研究的热点,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大气和电离层之间的耦合过程,为中间层和低热层-电离层的模型构建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理论基础。本课题利用GPS台站观测数据,全球总电子含量图(GIM)数据,地磁台站数据和CHAMP卫星探测数据获得赤道异常峰位置和赤道电激流强度数据,同时结合其它电离层常规观测数据(如总电子含量、离子漂移速度、F2层最大电子密度高度和F2层临频)、大气参量(如大气温度和风场)和空间天气参量数据,开展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变化特征研究:通过对比和统计分析电离层潮汐变化和大气活动的相关性,研究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的出现规律和产生条件;通过分析长时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电离层潮汐变化,研究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的季节和太阳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全球各个经度区域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变化情况,研究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的经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项摘要

低纬度电离层太阴潮汐变化特征是当今电离层研究的热点,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大气和电离层之间的耦合过程,为中间层和低热层-电离层的模型构建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理论基础。本课题利用GPS台站观测数据,全球总电子含量图(GIM)数据,地磁台站数据和CHAMP卫星探测数据获得赤道异常峰和赤道电激流数据,同时结合其它电离层常规观测数据和大气参量数据,开展低纬度电离层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主要结果包括:(1)2006-2015年期间,南北赤道异常峰的强度和纬度位置存在关联和差别,而且这种关联和差别随着季节和太阳活动变化。(2) 2003年4-5月和2004年9-10月期间,中国低纬度电离层存在准6日周期性扰动变化,这种扰动是由于增强的行星波与潮汐风场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引起的。(3) 2006-2015年期间,中国低纬度电离层表现出明显的与月球潮汐调制有关14.76天周期振荡。14.76天周期振荡发生在所有北半球冬季,且与北半球平流层突然增温事件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此外,14.76天周期振荡还出现在其他季节,如5月和8月,而且在这些季节的振幅有时与在北半球平流层突然增温期间的振幅相当。14.76天周期振荡的发生率和振幅在太阳活动高年(2012–2015)比太阳活动低年(2008–2010)更高和更强。(4) 2009-2020年期间,中国扇区电离层参量同时出现14.76天和12.42小时的周期振荡(称为半日月潮或M2潮),其中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F2层临频的M2潮汐振荡振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异常峰峰值区域,而电离层F2层最大电子密度高度的M2潮汐振荡振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异常峰的赤道方向侧边区域。此外,北赤道异常峰的M2潮汐振荡振幅明显大于南赤道异常峰。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crests in the East-Asian sector during 2006-2015
2006-2015年东亚扇区南北赤道电离异常波峰对比研究
  • DOI:
    10.1016/j.asr.2021.04.003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Mo Xiaohua;Zhang Donghe
  • 通讯作者:
    Zhang Donghe
Lunar Tidal Effect on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Region in China Low Latitude
月球潮汐对我国低纬度赤道电离异常区的影响
  • DOI:
    10.1029/2021ja029845
  • 发表时间:
    2021-10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Mo Xiaohua;Zhang Donghe;Liu Jing;Hao Yongqiang;Xiao Zuo;Shi Jiankui;Wang Guojun
  • 通讯作者:
    Wang Guojun
Quasi-10 d wave modulation of an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during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tratospheric warming of 2002
2002年南半球平流层变暖期间赤道电离异常的准10d波调制
  • DOI:
    10.5194/angeo-38-9-202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nnales Geophysicae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Mo Xiaohua;Zhang Donghe
  • 通讯作者:
    Zhang Donghe
Six-Day Periodic Variation in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Region
赤道电离异常区六天周期变化
  • DOI:
    10.1029/2020ja02822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Mo X. H.;Zhang D. H.
  • 通讯作者:
    Zhang D. H.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Effect of annealing treatment on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La-Ti-Mg-Ni-based alloy
退火处理对La-Ti-Mg-Ni基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 DOI:
    10.1016/s1002-0721(12)60071-4
  • 发表时间:
    2012-05
  • 期刊:
    Journal of Rare Earths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蒋卫卿;莫晓华;韦银燕;周正诚;郭进
  • 通讯作者:
    郭进
南宁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毛星苗;莫晓华
  • 通讯作者:
    莫晓华
2002~2003年SSW期间东亚扇区电离层南北赤道异常峰经向运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莫晓华;张东和;Larisa GONCHARENKO;张顺荣;郝永强;萧佐;裴嘉政;Akimasa YOSHIKAWA;HaDuyen CHAU
  • 通讯作者:
    HaDuyen CHAU
Fe、Co和Ni掺杂LiBH4放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材料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莫晓华;蒋卫卿
  • 通讯作者:
    蒋卫卿
2004年11月一次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TEC扰动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空间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莫晓华;肖佐;覃健生;谢世标;张东和;叶锦凤;李强;赵迎新
  • 通讯作者:
    赵迎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莫晓华的其他基金

低纬电离层行星波扰动研究
  • 批准号:
    4236401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32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平流层突然增温期间电离层赤道异常区周期性变化研究
  • 批准号:
    41464006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