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测量电荷改变截面研究不稳定原子核31Si的电荷半径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47501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702.核反应与重离子核物理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Charge radius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observables of atomic nuclides, which reflects the proton distribution and thus the nuclear forces inside atomic nuclei. So far, high-precision nuclear charge radii have been an important probe for studying nuclea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searching for new exotic phenomena, examining various nuclear models and exploring the equation of state at low temperature, and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many discoveries such as "neutron halo".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nuclear charge-changing cross section (CCCS) measurem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well and provided a new and powerful tools to determine nuclear charge radii. This method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mapping those exotic nuclei with low yield, and can be used as a complementary method to the isotopic shift. The CCCS method was used mainly in light nuclei with Z≤9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thus the universal scaling law found in the CCCS method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when applying to heavier systems.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to measure the CCCS of 29-31Si, typical nuclides in the sd shell, at relativistic energies at the radioactive beam line RIBLL2 and the external target facility (ETF) at IMP. By studying the dependence of CCCS on the reaction energies and targets, we are aiming to establish a better way to extract charge radii based on the Glauber-type model, and eventually to determine the charge radius of the unstable nuclide 31Si using 29,30Si as calibrator for the CCCS method.
电荷半径是原子核最基本的观测量之一,反映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分布和核子间的相互作用。目前,高精度的电荷半径数据已广泛应用于探索奇特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对"中子晕"等的发现起了关键作用。电荷改变截面(CCCS)的实验测量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电荷半径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于探索产额很低的奇特原子核。然而,目前CCCS方法主要应用于Z≤9的原子核。对于较重的原子核体系,CCCS方法的适用性有待实验进一步检验。基于近代物理物理研究所放射性束流线RIBLL2和外靶终端,我们提议在相对论能区测量29-31Si的CCCS,研究CCCS对入射能量和反应靶的依赖性,探索较重原子核体系的CCCS变化规律,提出适用于较重核区的Glauber模型,最终利用29-30Si定标,提取出31Si的电荷半径以及电荷密度分布。

结项摘要

在相对论能区,通过高精度测量原子核的电荷改变截面(CCCS)来提取电荷半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合探索远离稳定线的奇特原子核。在本项目的支持下,基于兰州重离子储存环装置HIRFL-CSR,本课题组提出并建成了相对论能区原子核电荷改变截面研究平台,在300MeV/u能区开展了29-31Si在碳靶上的截面测量。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建成了奇特原子核电荷改变截面测量平台,研制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飞行时间-电荷分辨探测器系统,其中小尺寸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时间分辨(5.1 皮秒)为当前同类探测器的最佳水平,电荷分辨亦达到国际最好水平;基于这些探测器,首次在RIBLL2实现了Z~20次级束粒子的清晰鉴别,这也标志着RIBLL2成为继德国GSI-FRS、日本RIKEN-BigRIPS之后,可开展300MeV/u能区放射性核束物理实验的一条新的束流线。2)在有限的束流条件下,利用建成的平台成功开展了300MeV/u能区18O和40Ar次级束原子核在C和CH2靶上的电荷改变截面测量,得到了11-15C、13,15-17N、28-32Si等在碳靶上的电荷改变截面数据,结果对于研究电荷改变截面的能量依赖性具有重要意义。3)开展了原子核电荷半径系统学研究,发现相邻多个原子核的电荷半径遵循一套简单的、高精度的公式,这套公式给出了一种提取原子核形状演化和形状相变的线索;进一步发现电荷半径的双微分值δR2p−2n(Z,N)与对应的四级形变值存在一个很好的线性关系。4)对151Lu的质子发射和109In的高自旋态、寻找张量力存在证据等方面开展了实验研究,与合作者在原子核质量预言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3篇,包括Phy. Rev. Lett. 1篇,Sci. Bull. 2 篇,Phys. Lett. B 1篇,Phys. Rev. C 5篇,Nucl. Instru. Meth. A 2篇,邀请综述1篇;另有会议论文2篇,1篇邀请书籍章节;作为组委会成员,共同组织了国际学术会议6次,国内学术会议1次;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35次,其中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4次。毕业硕士生3人,博士生1人。本项目为下一步探索pd壳原子核的幻数演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对于正在建设的HIAF的高能束流线具有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Correlating double-difference of charge radii with quadrupole deformation and B(E2) in atomic nuclei
将电荷半径的双差与原子核中的四极变形和 B(E2) 相关联
  • DOI:
    10.1103/physrevc.95.01430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C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Sun B.H.;Liu C. Y.;Wang H. X.
  • 通讯作者:
    Wang H. X.
Reinvestigation of the excited states in the proton emitter Lu-151: Particle-hole excitations across the N = Z=64 subshell
质子发射器 Lu-151 中激发态的重新研究:N = Z=64 亚壳层上的粒子孔激发
  • DOI:
    10.1103/physrevc.96.06430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C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Wang F.;Sun B. H.;Liu Z.;Qi C.;Zhu L. H.;Scholey C.;Ashley S. F.;Bianco L.;Cullen I. J.;Darby I. G.;Eeckhaudt S.;Garnsworthy A. B.;Gelletly W.;Gomez-Hornillos M. B.;Grahn T.;Greenlees P. T.;Jenkins D. G.;Jones G. A.;Jones P.;Joss D. T.;Julin R.;Juutinen S
  • 通讯作者:
    Juutinen S
Plastic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for precision Time-of-Flight measurements of relativistic heavy ions
用于精确测量相对论性重离子飞行时间的塑料闪烁探测器
  • DOI:
    10.1088/1674-1137/41/6/0660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C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Lin Wen-Jian;Zhao Jian-Wei;Sun Bao-Hua;He Liu-Chun;Lin Wei-Ping;Liu Chuan-Ye;Tanihata Isao;Terashima Satoru;Tian Yi;Wang Feng;Wang Meng;Zhang Guang-Xin;Zhang Xue-Heng;Zhu Li-Hua;Duan Li-Min;Hu Rong-Jiang;Liu Zhong;Lu Chen-Gui;Ren Pei-Pei;Sheng Li-Na;Sun Z
  • 通讯作者:
    Sun Z
Reaching time resolution of less than 10 ps with plastic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使用塑料闪烁探测器达到小于 10 ps 的时间分辨率
  • DOI:
    10.1016/j.nima.2016.03.106
  • 发表时间:
    2016-07
  • 期刊: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o J. W.;Sun B. H.;Tanihata I.;Terashima S.;Zhu L. H.;Enomoto A.;Nagae D.;Nishimura T.;Omika S.;Ozawa A.;Takeuchi Y.;Yamaguchi T.
  • 通讯作者:
    Yamaguchi T.
New high-spin structure and possible chirality in $^{109}mathrm{In}$
$^{109}mathrm{In}$ 中的新高自旋结构和可能的手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Physical Review C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Wang M.;Wang Y. Y.;Zhu L. H.;Sun B. H.;Zhang G. L.;He L. C.;Qu W. W.;Wang F.;Wang T. F.;Chen Y. Y.;Xiong C.;Zhang J.;Zhang J. M.;Zheng Y.;He C. Y.;Li G. S.;Wang J. L.;Wu X. G.;Yao S. H.;Li C. B.;Li H. W.;Hu S. P.;Liu J. J.
  • 通讯作者:
    Liu J. J.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p,γ)-(γ,p)平衡近似的快质子俘获过程模型及其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珈铭;徐晓栋;孙保华
  • 通讯作者:
    孙保华
基于FLUKA 平台的重离子治癌模拟实验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大学物理实验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万冬;李鹏程;喻 晓;孙保华;杜广华
  • 通讯作者:
    杜广华
新型宽带小型化微带天线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庚琪;孙保华
  • 通讯作者:
    孙保华
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保华;孟杰
  • 通讯作者:
    孟杰
原子核电荷改变反应截面的测量及电荷半径
  • DOI:
    10.1360/tb-2020-090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保华
  • 通讯作者:
    孙保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孙保华的其他基金

面向原子核与元素存在极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基于CSR的sd壳原子核幻数演化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U1832211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254.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Ba-Ce同位素链上近质子滴线原子核质量的精确测量
  • 批准号:
    11105010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快中子俘获过程与原子核物理输入量
  • 批准号:
    10947149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