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超新星爆发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86300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1502.恒星结构演化和大气、变星双星和多星系统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 项目参与者:
    石洋; 马延存; 王亚辉; 芦锡震; 努尔曼古丽·努尔麦麦提; 杨梅;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Massive stars usually end their lives as central core-collapse supernova explosions, and leave compact objects (neutron stars or black holes). However, based on the recent theoretical simulation, many of them can undergo failed supernova explosions (FSNs), and directly collapse into black holes. Furthermore,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FSNs had been observed. FSNs depend on the stellar structures and chemical abundances of the core-collapse progenitors. It is well known that more than 70% of massive stars are in binary systems, and binary interactions have great effects on the stellar structures and evolutions. Using the models of binary evolutions and neutrino mechanism,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studying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FSNs in massive binaries, discussing the mass distribution of the black holes formed via FSN channel, and finding out the formation channel for ‘heavy’ black holes. With help of the method of population synthesis, the project investigates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a large sample for black-hole binaries via FSN channel, discusses the gravitational waves released by them, and gives possible progenitors for GW150914.
通常来说,大质量恒星都会以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发结束自己的生命,形成致密天体(中子星或黑洞)。然而,最新的理论模拟显示,许多中心核塌缩可能会经历失败的超新星爆发(FSN),直接塌缩成黑洞,并且在观测上已经发现可能的候选体。FSN的发生依赖于中心核塌缩前恒星的结构和化学丰度。众所周知,70%以上的大质量恒星处在双星系统中,而且双星的相互作用对恒星的结构与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借助双星演化模型和中微子机制,本项目将重点研究大质量双星系统中FSN发生的物理条件,分析由FSN通道形成的黑洞质量的分布特点,给出‘重’黑洞的形成条件。最后利用星族合成方法,研究由FSN通道形成大样本双黑洞系统的统计特性,借助引力波辐射模型讨论这些双黑洞系统并合时产生的引力波,给出引力波GW150914可能的前身星系统。

结项摘要

观测结果表明,超新星爆发率低于用恒星诞生率计算的爆发率,这被称为“红超巨星问题”,可能原因是一些大质量恒星经历了失败超新星。通过研究双星相互作用对中心核塌缩超新星前身星结构和演化的影响,本项目模拟了中心核塌缩超新星爆发,给出了形成失败超新星的物理条件,讨论了恒星旋转、金属丰度、磁场等物理参数对失败超新星的影响。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大质量恒星的结构与演化、理解双星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致密度参数ξ_(2.5)可以用来判定大质量恒星是否爆炸成功。为研究旋转、金属丰度和磁场等参数对大质量恒星可爆性的影响,本项目计算了初始质量在10~55M_⊙之间的大质量恒星中心核塌缩时的致密度参数,利用恒星演化程序MESA,模拟了具有不同旋转速度、金属丰度和磁场的大质量恒星从零龄主序到中心核塌缩前的结构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旋转模型,从对流中心碳燃烧到辐射中心燃烧的过渡发生在20M_⊙,相应的失败超新星发生的区域为21-23M_⊙和30M_⊙以上。但对于V_(ini)=600kms^(-1)和金属丰度为1/50Z_⊙的快速旋转模型,过渡发生在11M_⊙。然而,经历化学均匀演化(CHE)的模型将产生长伽玛射线暴,不能被视为失败超新星。旋转引起的混合导致CHE,并在中心氦耗尽后形成更大的CO核。同时,快速旋转的模型在氦燃烧期间有更猛烈的^(12)C(α,γ)^(16)O反应速率,因此^(12)C质量分数较低,这导致中心碳燃烧阶段的能量生成减少。对于V_(ini)=300kms^(-1)的1/50Z_⊙模型,那些初始质量低于∼34M_⊙的模型将经历正常演化,而高于该初始质量的模型将经历CHE。对于V_(ini)=600kms^(-1)和金属丰度为1/50Z_⊙的有磁场的恒星模型,失败超新星发生的区域出现在18M_⊙∼23M_⊙附近。对于金属丰度为1/10Z_⊙的旋转模型,金属丰度的增加更有利于正常演化和产生更少的长伽马射线暴,这导致失败超新星的质量上限更高。.在本项目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发表了16篇SCI收录论文,培养毕业1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培养2名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Formation of Bimodal Dust Species in Nova Ejecta
新星喷射物中双峰尘埃的形成
  • DOI:
    10.1088/1538-3873/ab45dd
  • 发表时间:
    2019-06
  • 期刊: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Duolikun Adili;Zhu Chunhua;Wang Zhaojun;Liu Helei;li Lin;Liu Jinzhong;Lu Guoliang
  • 通讯作者:
    Lu Guoliang
Crust Cooling of Soft X-Ray Transients-the Uncertainties of Shallow Heating
软X射线瞬变的地壳冷却——浅层加热的不确定性
  • DOI:
    10.1088/1674-4527/ac630f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Lu Xiangyang;Lü Guoliang;Liu Helei;Zhu Chunhua;Wang Zhaojun
  • 通讯作者:
    Wang Zhaojun
Formation, diffusion, and accreting pollution of DB white dwarfs
DB白矮星的形成、扩散和吸积污染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 影响因子:
    6.5
  • 作者:
    Zhu Chunhua;Liu Helei;Wang Zhaojun;Lu Guoliang
  • 通讯作者:
    Lu Guoliang
On isolated millisecond pulsars formed by the coalescence of neutron stars and massive white dwarfs
中子星和大质量白矮星合并形成的孤立毫秒脉冲星
  • DOI:
    10.1017/pasa.2018.5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Australia
  • 影响因子:
    6.3
  • 作者:
    Sun Shengnan;Li Lin;Liu Helei;Lu Guoliang;Wang Zhaojun;Zhu Chunhua
  • 通讯作者:
    Zhu Chunhua
Heavy element contributions of rotating massive stars to interstellar medium
旋转大质量恒星对星际介质的重元素贡献
  • DOI:
    10.1088/1674-4527/21/5/129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Wu Rui-Qing;Zhu Chun-Hua;Lu Guo-Liang;Wang Zhao-Jun;Liu He-Lei
  • 通讯作者:
    Liu He-Le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固态夸克星星震模型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原子核物理评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云朝昂;来小禹;王兆军;吕国梁
  • 通讯作者:
    吕国梁
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高能中微子探测及巨型中微子射电探测阵列的选址
  • DOI:
    10.13568/j.cnki.651094.2019.02.0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春花;翟楠楠;沈冬祥;吕国梁;王兆军;李琳;刘荷蕾;Olivier Martineau-Huynh;Charles Timmermans
  • 通讯作者:
    Charles Timmermans
中子星中简并电子气体的临界磁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王兆军;吕国梁;朱春花;张军
  • 通讯作者:
    张军
相对论简并电子气体的磁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王兆军;吕国梁;朱春花;霍文生
  • 通讯作者:
    霍文生
非球对称星风中尘埃的形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国梁;王兆军;朱春花
  • 通讯作者:
    朱春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吕国梁的其他基金

强磁场大质量恒星的结构与演化及相关天体的理论与实测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多信使宇宙学、引力、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孤立毫秒脉冲星的起源
  • 批准号:
    11473024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超巨星快速X-射线暂现源的研究
  • 批准号:
    11163005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含尘埃壳层的渐进巨星分支(AGB)恒星的演化星族合成
  • 批准号:
    10763001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共生星的理论研究
  • 批准号:
    10647003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8.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