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寒武系分枝型宏观藻类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62001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important Ediacaran to Cambrian early metazoan biotas in Guizhou Province contain not only rich animal fossils, but also a diverse macroalgal flora. The latter provides a key opportunity for research on the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f early metaphytes, thereby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entire plantae. Preliminary work suggests that the evolution of macroalgae from the late Ediacaran to Early Cambrian Epoch 3 had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 descending – lowering – ascending –flourishing” process. There are many changes of the algal assemblages and algal morphology in this process, but there appear to be some genera that cros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eoproterozoic and Cambrian. All of this must have to do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rious biological groups in the ecological system. To document the evolution of macroalgae across this interval in detail,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axonomic study of this material. To do so, methods such as microfossil proces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DES will be used. This study will also examine the palaeoecology and the palaeo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se units in Guizhou.
贵州寒武系地层中赋存有丰富的早期后生生物群,它们不仅包括丰富的动物化石,还产出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这些宏观藻类组合经历了一个从埃迪卡拉纪后期极度繁盛到末期渐渐衰败再至寒武纪早期逐渐复苏直至寒武纪中期再度繁盛的过程。期间,宏观藻类组合特征及藻体形态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且有一些属种穿越新元古代-寒武纪界限。这些现象的发生与该时期海洋环境变化情况及生态系统生物类群相互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本项目以贵州寒武系早期后生生物群中的分枝型宏观藻类为研究对象,借助微体化石处理方法及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将各生物群分枝型宏观藻类系统分类完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藻类在古生态、古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初步研究,最终目的是探索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宏观藻类的演化趋势。从而为整个早期后生植物(宏观藻类)及低等植物登陆前的漫长演化提供材料。

结项摘要

本项目通过100多天的野外工作,采集到化石1500多块,在积极参加大量的学术活动及进行大量国内外合作研究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全面研究了产于贵州寒武系早期后生生物群中宏观藻类,完善了各生物群中宏观藻类组合,其中牛蹄塘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包括5属5种,杷榔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包括4属4种,清虚洞组宏观藻类组合包括5属5种,凯里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包括16属19种(含2未定种)及7个属种未定藻,为这一时期的古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对玛波利亚藻Marpolia 作了一个全面的再研究,将凯里生物群中的Paraamphiroa siniansis Yang et al., 1999、Guizhouella ramulosa Yang et al., 2001和 Thamnophton formasus Yang et al., 2001等归入Marpolia 中,理清了这一类型宏观藻类的众多同物异名的问题。以寒武纪大爆发(CE)和奥陶系大生物多样性事件(GOBE)等关键过渡时期的69个化石沉积物的非钙化宏观藻类的分类和形态测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精细的数据库来研究从CE到GOBE的时间框架内宏观藻类的形态和生态,对宏观藻类从寒武纪-奥陶纪的一个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宏观藻类乃至早期植物的演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了贵州黄莲剖面杷榔组三叶虫地层,黄莲剖面由下而上可分为2个三叶虫带,下部为Oryctocarella duyunensis Zone,主要产三叶虫Oryctocarella duyunensis,起于距杷榔组底界38m,延伸地层347.6m。为这一时期的宏观藻类产出地质背景及其时代位置进行了基础研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trilobtes biostratigraphy for the Balang and “Tsinghsutung” Formation, Cambrian series 2, stage 4 in the Balang area, Jianhe, Guizhou, South China.
贵州省剑河县巴朗地区寒武纪第2系第4期巴朗组和清苏通组三叶虫生物地层.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studios Geologico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o Yuanlong;Peng Shanchi;Yuan Jinliang;Esteve J;Yang Xinglian;Wu Mengyin
  • 通讯作者:
    Wu Mengyin
贵州松桃黄莲寒武系都匀阶杷榔组三叶虫地层划分及意义
  • DOI:
    10.19800/j.cnki.aps.2019.04.00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伍孟银;赵元龙;杨兴莲;陈争鹏;杨光福
  • 通讯作者:
    杨光福
Paleoecological Signifificance of Complex Fossil Associations of the Eldonioid 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 with other Faunal Members of the Kaili Biota (Stage 5, Cambrian, South China)
贵州Eldonioid Pararotadiscus与凯里生物群其他动物群复杂化石群落的古生态意义(华南寒武纪第5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Paleontology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Zhao Yuanlong;Wang Mingkun;S. T. LoDuca;Yang Xinglian
  • 通讯作者:
    Yang Xinglian
Seaweed morphology and ecology during the great animal diversification events of the early Paleozoic: A tale of two floras
早古生代伟大的动物多样化事件期间的海藻形态和生态:两种植物群的故事
  • DOI:
    10.1111/gbi.12244
  • 发表时间:
    2017-06
  • 期刊:
    Geobiology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LoDuca S T;Bykova N;Wu M;Xiao S;Zhao Y
  • 通讯作者:
    Zhao Y
贵州剑河寒武系“清虚洞组”高肌虫类清泉虫Qingquanella Cui et Hou, 1985的初步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光福;赵元龙;陈婉怡;张源;陈争鹏
  • 通讯作者:
    陈争鹏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贵州新元古代到寒武纪早期特异埋藏后生生物群及其研究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洪;李丙霞;程心;伍孟银;李勇;彭进;杨兴莲;李锋军;赵元龙
  • 通讯作者:
    赵元龙
黔东北江口陡山沱组庙河生物群中的革辛娜藻Gesinella Steiner et al.,1992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伍孟银;赵元龙;彭进;傅晓平
  • 通讯作者:
    傅晓平
贵州寒武纪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的固着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元龙;彭进;闫旭;毛永琴;伍孟银
  • 通讯作者:
    伍孟银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都匀阶清虚洞组宏观藻类化石的发现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傅晓平;伍孟银;赵元龙;朱伟华;杨宇宁
  • 通讯作者:
    杨宇宁
贵州麻江下司寒武系杷榔组棘皮动物始海百合新类型化石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伍孟银;罗绣春;文荣琴;刘玉娟
  • 通讯作者:
    刘玉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伍孟银的其他基金

贵州剑河交榜寒武系第4阶全球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的深入研究
  • 批准号:
    42162005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3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