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固体废弃物在血吸虫尾蚴长效型药物制剂中的再利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47812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6.固废资源转化与安全处置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 is the only stage of the infection of human and animal. More than 98% of them are floating in the water in a static way. On this basis, the self-diffusion drugs have been invented with fast effectiveness on killing 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However,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ng-term pharmaceutical effect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complex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natural waters. This project will focus on urban solid waste as raw materials, such as sawdust, bamboo powder, organic silt. These raw materials will be treat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o prepare mesoporous materials. The independent invention of the Self-diffusion drug will be loaded into these mesoporous materials. One or several long-term agents with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for 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will be invented. Firstly, the mesoporous materials aperture, diameter and morphology will be prepared through carbonization or burning process. Then these mesoporous materials will be modified by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with multi-functional groups and loaded into self-diffusion drugs. Secondly, the adsorption or release dynamics will be investigated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irdly, it is studied for the long-term effect eval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se new agents on killing cercaria. Finally,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ill be established and optimized.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not only implement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solid wastes, but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signing and exploring pharmaceutical agents with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long-acting.
血吸虫尾蚴是感染人和哺乳动物的唯一阶段,98%以上的日本血吸虫尾蚴生活在水面上,基于此课题组研发了具有快速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水面自扩散型药物。但由于受自然水域环境因素的影响,药物分子薄膜难以在水面上保持长期防治效果。本项目拟以城镇固体废弃物如锯末、竹粉、有机淤泥等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修饰形成介孔材料,然后负载自主创制的聚醚苯酰胺水面自扩散型药物,从而制备一种或几种具有缓释作用的长效型血吸虫尾蚴防治制剂。首先通过碳化或者焚烧等物理过程制备不同孔径、粒径和形貌的介孔材料;采用含多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对其内孔进行化学改性并嫁接自扩散药物;其次开展负载与缓释动力学研究,建立理论模型;然后开展此类新型制剂的长期效应评价和对尾蚴的防治效果研究;最后建立并优化制剂的生产工艺路线与流程。本项目不仅能实现城镇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与利用,而且为环境友好、长效型血吸虫尾蚴药物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血吸虫尾蚴是血吸虫感染人类的唯一阶段。以水面漂浮的血吸虫尾蚴作为防治对象,可以有效地切断吸血病的传播途径。现有的灭血吸虫尾蚴药效时间短,需要制备灭血吸 虫尾蚴的长效型缓释制剂。详细开展了多孔生物质炭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研究,选用多种农林固体废弃物作为生物质原料,从表面形貌、官能团和比表面积等方面探索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炭化的影响。同时,探索了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和不同孔径类型的炭材料。针对血吸虫尾蚴的水面漂浮习性,研究了生物质炭材料的漂浮能力,利用石蜡疏水修饰的方法增加生物质炭材料的疏水性。生物质炭对灭尾蚴药物聚醚苯酰胺的吸附机理研究,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生物质炭材料对药物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基于生物质炭的抗血吸虫尾蚴药物体系的缓释动力学研究,微孔数量多的炭材料缓释体系药物释放时间较长,但释放率低。介孔数量多的炭材料缓释体系药物缓释时间短,但缓释率高。基于生物质炭材料药物缓释体系用于尾蚴的杀灭效果测试,验结果表明载药缓释体系在水中缓释溶液即可有效杀灭血吸虫尾蚴。本项目研究结果为长效型抗血吸虫尾蚴药物制剂的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10)
Design, Synthesis, and Cercaricidal Activity of Novel High-efficient, Low-toxic Self-spreading PEG-N-salicylanilide Derivatives Against Cercariae Larvae of Schistosome Japonicum Floating on the Water Surface
新型高效低毒自蔓延PEG-N-水杨酰苯胺衍生物对水面漂浮日本血吸虫尾蚴幼虫的设计、合成及杀尾蚴活性
  • DOI:
    10.1111/cbdd.12439
  • 发表时间:
    2015-05-01
  • 期刊:
    CHEMICAL BIOLOGY & DRUG DESIGN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Guo, Wei;Zheng, Lv-Yin;Fan, Xiao-Lin
  • 通讯作者:
    Fan, Xiao-Lin
溶剂调控苯丙氨酸衍生物自组装结构的研究
  • DOI:
    10.14127/j.cnki.jiangxihuagong.2017.01.01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江西化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伟林;李亿保;程林秀;范玉兰;李勋;范小林
  • 通讯作者:
    范小林
Formation and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Using a Three-Component Supramolecular Hydrogel for Anti-Schistosoma Japonicum Cercariae.
抗日本血吸虫尾蚴三组分超分子水凝胶的形成和控制药物释放
  • DOI:
    10.3390/nano6030046
  • 发表时间:
    2016-03-09
  • 期刊:
    Nanomaterials (Basel, Switzerlan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 Y;Zhu L;Fan Y;Li Y;Cheng L;Liu W;Li X;Fan X
  • 通讯作者:
    Fan X
'On water' direct vinylogous Henry (nitroaldol) reactions of 3,5-dimethyl-4-nitroisoxazole with aldehydes and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3,5-二甲基-4-硝基异恶唑与醛和三氟甲基酮的“在水中”直接插烯亨利(硝基羟醛)反应
  • DOI:
    10.1016/j.tet.2016.03.07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Tetrahedron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Zhang Yong;Wei Biao-Wen;Zou Li-Na;Kang Mei-Lian;Luo Hai-Qing;Fan Xiao-Lin
  • 通讯作者:
    Fan Xiao-Lin
A near-infrared xanthene fluorescence probe for monitoring peroxynitrite in living cells and mouse inflammation model
用于监测活细胞和小鼠炎症模型中过氧亚硝酸盐的近红外呫吨荧光探针
  • DOI:
    10.1039/c8an01107a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nalyst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Wu Yongquan;Shi Aiping;Li Yuanyan;Zeng Hong;Chen Xiaoyong;Wu Jie;Fan Xiaolin
  • 通讯作者:
    Fan Xiaol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5-硝基呋喃亚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吸虫活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正旺;苏水莲;范小林;刘良先
  • 通讯作者:
    刘良先
硝基呋喃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吸虫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湘君;余磊;黄盼盼;范小林;刘良先
  • 通讯作者:
    刘良先
含羟基氧杂蒽荧光染料合成及其荧光成像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化学试剂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红;吴洁;李媛艳;范小林;吴勇权
  • 通讯作者:
    吴勇权
利用STM研究苝四羧酸分子间的作用机制
  • DOI: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3.06.008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春华;李亿保;谢云志;李勋;范小林
  • 通讯作者:
    范小林
几种杀螺细菌的筛选与功效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青云;李永东;郭道义;曾丹;范小林
  • 通讯作者:
    范小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范小林的其他基金

电缆细菌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其机制研究
  • 批准号:
    52060002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6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棘微纳结构及其仿生学研究
  • 批准号:
    21463003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52.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利用场效应现象检测血吸虫尾蚴的设备研究
  • 批准号:
    50727803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化学极化场效应原理用于血吸虫尾蚴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 批准号:
    50568001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血吸虫尾蚴污染水域净水药剂的研究
  • 批准号:
    50478117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