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耦合作用下IPMC材料界面结构对其机电性能的影响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0513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12.微纳机械系统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 (IPMC) is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materials, which has been explored extensively in biomimetic machinery and flexible mechanical-electronic devices. Given th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lectrode and the polymer is essential to the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PMC and the regulation method of the interface is the current “bottleneck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roject proposes to prob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nterface structure on the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PMC under multi-physics coupling. The interface formation (including the rough landscape between metal and polymer and micro/nano particles and porous structure) will be investig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of the electrode interface will be explored; in addition, by introducing the interfacial fea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cal transient electro-mechanical parameters into the mass transfer kinetics and dynamic stress/strain distribution model, a multi-physical model of IPMC will be established, with which the relationship of interface structure with the electro-mechanical parameters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IPMC,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oriented regulation methods of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will be analyzed from a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is project is expected to realize application-oriented regulation of IPMC material and provide rationale an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its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thus will promo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简称IPMC)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在仿生机器、柔性机械电子器件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该材料电极与聚合物的界面结构对其机电性能至关重要,其界面参数的调控机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本项目提出针对界面结构在电-化-机多场耦合条件下对IPMC机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项目将基于实验研究IPMC界面多尺度结构特征(金属与聚合物的粗糙接触面,微/纳米级渗入颗粒及多孔结构等)的形成规律,探索合理的电极界面表征方法;将界面结构边界及对应的局域瞬态力电参数引入质量传递动力学和应力/应变动态分布模型中,从微观角度建立IPMC多物理场模型;进而分析界面结构与IPMC力电参数和动态响应的关系以及面向不同功能需求的电极界面调控方法。本项目研究有望实现面向应用的IPMC界面调控,将为IPMC机电性能的优化改进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对推动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结项摘要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简称IPMC)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在仿生机器、柔性机械电子器件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该材料电极与聚合物的界面结构对其机电性能至关重要,其界面参数的调控机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本项目针对界面结构在电-化-机多场耦合条件下对IPMC机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项目首先根据现有IPMC制备工艺设计了正交实验,制备了不同界面特征的材料。通过SEM分析了材料的形貌特征,获取了电极厚度和界面面积,测试了材料的电致动性能及电化学性能。提出将W-M函数运用到模拟界面轮廓,基于有限元的思想,建立了基于W-M函数拟合界面轮廓的方法, 利用泊松方程和Nernst-Planck方程在COMSOL软件中建立了内部传质模型。将提取的实际界面、平电极和Koch曲线模型作为对比,分析了基于W-M函数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与实际界面相比W-M函数模型的误差均小于4%,不同迭代次数的Koch曲线模型适合特定分形维数的界面。基于拟合结果,提出了有关特征尺度的经验公式。此外,基于W-M函数的核心参数—分形维数和特征尺度提出特征粗糙度的概念对界面轮廓进行表征。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工艺参数对IPMC界面特征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微针糙化工艺,通过控制负载和滚动周期来控制基膜的糙化程度,为基膜批量糙化提供了新思路。从基膜在制备工艺中的变化对界面电极形成的影响角度分析,首次提出将基膜糙化工艺置于第一次离子交换步骤之后,结合微针糙化工艺,开发了一套新的制备工艺流程,成功制备出深针状电极IPMC,渗入电极平均深度可达80 μm左右。渗入针状电极结构简洁,没有复杂的分支,降低了材料的刚度从而在很大程度提升了材料机电性能。对工艺改进前后的IPMC进行测试对比,发现改进后的比电容和末端位移最高分别为改进前的5倍和4倍,同时还具有高频响应特性,可实现在20 Hz频率下的有效工作。本项目的工作将为IPMC及其它电致动聚合物机电性能的优化改进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对推动该类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8)
Electrically and Sunlight-Driven Actuator with Versatile Biomimetic Motions Based on Rolled Carbon Nanotube Bilayer Composite
基于卷状碳纳米管双层复合材料的具有多功能仿生运动的电力和阳光驱动执行器
  • DOI:
    10.1002/adfm.201704388
  • 发表时间:
    2017-11-24
  • 期刊: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Hu, Ying;Liu, Jiaqin;Wu, Yucheng
  • 通讯作者:
    Wu, Yucheng
Ionic polymer with single-layered electrodes: a novel strategy for ionic actuator design
具有单层电极的离子聚合物:离子执行器设计的新颖策略
  • DOI:
    10.1088/1361-665x/aae00a
  • 发表时间:
    2018-10-01
  • 期刊: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Chang, Longfei;Yu, Linfeng;Wu, Yucheng
  • 通讯作者:
    Wu, Yucheng
IPMC驱动柔性机器鱼速度控制系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龙飞;李超群;牛清正;杨倩;胡小品;何青松;吴玉程
  • 通讯作者:
    吴玉程
Ionic Electroactive Polymers Used in Bionic Robots: A Review
用于仿生机器人的离子电活性聚合物:综述
  • DOI:
    10.1007/s42235-018-0065-1
  • 发表时间:
    2018-09-01
  • 期刊: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Chang, Longfei;Liu, Yanfa;Hu, Ying
  • 通讯作者:
    Hu, Ying
High-performance 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 actuators fabricated with microneedle roughening
采用微针粗化制造的高性能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执行器
  • DOI:
    10.1088/1361-665x/aaee26
  • 发表时间:
    2019-01-01
  • 期刊: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Chang, Longfei;Yang, Qian;Hu, Ying
  • 通讯作者:
    Hu, Y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球磨工艺对制备超细 WC 粉末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材料与冶金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龙飞;王 伟;茹红强
  • 通讯作者:
    茹红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