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167112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108.经济地理
- 结题年份:2020
- 批准年份:2016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7-01-01 至2020-12-31
- 项目参与者:孙铁山; 吴爱芝; 闫梅; 袁薇薇; 张清正; 孙瑜康; 刘浩; 陈曦; 张杰斐;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urban size and spatial structure on Chinese mega cities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in two aspects. Firstly, it will contribute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Secondly, it helps the mastery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rule and the synthesis of city size and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an optimal developmental model of densely-populated areas. This project plans to conduct a series of systematic studies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and to propose some effective policy suggestions. In detail, the project uses an urban simulat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he generation of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ffects, thus extending the urban spati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from a static one to a dynamic one. The project also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the inverse U shaped law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efficiency, measures the feature of the efficiency of city size in different stages based on a super-efficiency BCC-DEA model for Chinese mega cities, and empirically tests the impacts of agglomeration and polycentricity on urban size efficiency. The project further exploits a dynamic panel econometric model to probe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s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jobs-housing balance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and to quantify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urban size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effects with an intersection variable of urban size and spatial structu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Finally the project will provide implic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s well as strategies for Chinese mega cities and offer suggestions for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make sound public policies for the future optimization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对中国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进行系统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高度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本课题拟从理论、实证和政策层面展开系统研究:应用城市模拟模型揭示城市空间结构效应的实现机制,实现城市空间一般均衡分析从比较静态到动态的方法拓展;探究城市规模效率“倒U型”演化规律的内在机制,并基于超效率BCC-DEA测度超大城市规模效率的阶段性特征,实证检验城市空间的集聚度和多中心性对城市规模效率的作用模式;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职住平衡、环境提升的综合影响效应,并纳入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结构交叉变量实证量化超大城市的城市规模对空间结构效应的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国超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和策略,为国家及区域政府制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策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
结项摘要
系统研究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综合效应,是解决超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理论和实践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本项目重点对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的理论机制、超大城市规模效率的测度与对比、超大城市空间结构的综合测度与演化模式、超大城市空间结构效应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项目基于超效率BCC-DEA测算了超大城市规模效率,基于核密度函数测度了超大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基于计量经济学分析、空间分析等现代技术分析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等。同时,以北京市为例,实证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分工、创新集聚、功能疏解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聚焦京津冀地区,分别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经济发展冷热点、协同创新水平、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以京津冀为空间载体优化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建议。此外,为了探讨超大城市更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本项目总结了国际大都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大都市空间发展表现出由单中心扩张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转变趋势,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是根除大城市病的治本之道。最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超大城市因其较大的人口规模与人员流动性而面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此本项目研究了超大城市韧性建设,超大城市可以从空间规划、卫生设施、基层治理、分级管控、联防联控等方面应对疫情挑战。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中国地区价格指数测度与空间分异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地理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闫梅;李国平;黄金川
- 通讯作者:黄金川
北京: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北京规划建设
- 影响因子:--
- 作者:吴爱芝;李国平
- 通讯作者:李国平
面向2030年的中国城镇化及其区域差异态势分析
- DOI:10.14017/j.cnki.2095-5766.2020.0074
- 发表时间:2020
- 期刊:区域经济评论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国平;孙瑀
- 通讯作者:孙瑀
超大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效应研究评述与展望
- DOI:10.15957/j.cnki.jjdl.2018.01.008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经济地理
- 影响因子:--
- 作者:席强敏;李国平
- 通讯作者:李国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北省唐县通天河沿线两乡14村为例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人口与发展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国平;罗心然
- 通讯作者:罗心然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华北地区2015年“1106”降雪过程诊断分析
- DOI:10.3878/j.issn.1006-9585.2021.20118
- 发表时间:2021-09
- 期刊:气候与环境研究
- 影响因子:--
- 作者:戴玲玲;周玉淑;李国平;邓国;曾勇
- 通讯作者:曾勇
京津冀科技合作网络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 DOI:10.11821/dlxb202206005
- 发表时间:2022
- 期刊:地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席强敏;李国平;孙瑜康;吕爽
- 通讯作者:吕爽
Modified tunneling radiation of the scalar particles and Dirac particles from a five-dimensional black hole
来自五维黑洞的标量粒子和狄拉克粒子的修正隧道辐射
- DOI:10.1142/s021773231650022x
- 发表时间:2016-03
- 期刊: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 影响因子:1.4
- 作者:冯中文;朱晓丹;李国平;方维静;祖小涛
- 通讯作者:祖小涛
基于遗传优化算法的柔性机械臂抑振轨迹规划研究
- DOI:10.13465/j.cnki.jvs.2016.11.001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振动与冲击
- 影响因子:--
- 作者:娄军强;魏燕定;李国平;杨依领;彭文飞
- 通讯作者:彭文飞
Novel approach to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rmored face conveyor power train
铠装工作面输送机动力传动系设计与分析的新方法与实现
- DOI:10.1007/s11431-015-5895-z
- 发表时间:2015-07
- 期刊: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4.6
- 作者:聂锐;何柏岩;袁鹏飞;张连洪;李国平
- 通讯作者:李国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李国平的其他基金
我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
- 批准号:41171099
- 批准年份:2011
- 资助金额:6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我国大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机理及模拟研究
- 批准号:40671046
- 批准年份:2006
- 资助金额:31.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夕阳产业地域的形成、演变与持续发展研究—以东北为例
- 批准号:40071042
- 批准年份:2000
- 资助金额:19.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