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电子动力学对分子轨道的依赖及其强场控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47513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506.激光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As the non-sequential double ionization (NSDI) of atoms and molecules involves the correlated motion of two electrons,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ong-field NSDI will benefit people to realize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in the microscopic world more directly and clearly. The recent investigation has demonstrated that, by initiating the ultrafast strong-filed ionization processes of the molecule with an ultrafast laser pulse, the emitted electronic signal carries abundan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lecular orbital of the detected molecule. Therefore, the ultrafast dynamics control of electron and the structural detection of the molecular orbital can be achieved by analyzing and manipulative electron dynamics.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study strong-field NSDI of molecules by solving the time-dependent Schr?dinger equation. Firstly, we investigate the atto-second collision dynamics of correlated electrons from NSDI varying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demonstrate the electron correlation for different molecular orbitals. Then we explore the dependence of the molecular NSDI on the internuclear distance, molecular orientation, wavelength, intensity and carrier-envelope phase. We analyze the physical nature of these dependences.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preceding researches, we study the manipulating and controlling of the correlated electron dynamics of molecules using the two-color laser fields via recollision probability of the returned electronic wave packet.
强场原子、分子非次序双电离中的电子对表现出很强的关联效应,因而开展强场双电离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微观动力学过程的物理本质。最新的研究表明,强场分子电离过程发射出来的电子信号中携带有丰富的目标分子的结构信息,对这些电子信号进行分析和调控,不但有望实现对关联电子发射的控制,还能实现对目标分子轨道结构的探测。因此,本项目拟利用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量子理论开展超强激光驱动下分子非次序双电离电子关联特性研究。首先研究分子结构对阿秒时间尺度的电子碰撞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获得不同轨道结构分子的关联电子电离动力学。随后探索轨道依赖的电子关联与分子核间距、分子取向、激光波长、强度及载波包络相位等的依赖特性,揭示电离动力学对分子轨道依赖的物理本质。最后根据回复电子波包与分子轨道的依赖特性,利用双色场约束并分离单电离电子波包的角分布,通过控制再碰撞概率实现对关联电子动力学的精确操控。

结项摘要

强激光场下原子分子非次序双电离(NSDI)一直是强场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因为NSDI的电子对体现了强烈的电子关联特性,因此对强场原子分子NSDI研究可以使人们在原子分子层面深刻理解自然界的电子关联现象。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和目标开展,我们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椭偏光驱动下分子NSDI。指出双电离概率曲线完全不同于原子的情况;电子关联动量谱往往呈现不对称分布,且随着椭偏率增加这种不对称分布越来越强烈;通过反演分析,指出再碰撞是通过半椭圆形轨迹发生。2)提出鉴别NSDI中短轨道贡献和长轨道贡献的两种可行实验方案。方案一:利用NSDI对few-cycle激光脉冲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鉴别短轨道和长轨道的贡献;方案二:利用不同脉宽的few-cycle的椭偏光,测量NSDI对载波包络相位的依赖。这两种方案在实验上都是容易实现,从而为人们从实验上研究关联电子微观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途径。3)探索并解释了中红外激光脉冲驱动的原子NSDI的微观动力学过程。通过比较近红外激光和中红外激光的结果,发现中红外激光下,有效的再碰撞过以第二次返回轨迹为主,而在近红外激光下,有效的再碰撞主要发生在第一个电子的第一次返回轨迹。指出中红外激光下两电子再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均匀共享行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演示了两电子能量不均匀共享程度可以通过控制激光强度来精确操控。4)研究了反向旋转的双色圆偏光驱动下He原子NSDI,发现中等激光强度下,两电子关联动量谱的极大位置在负矢势三角形各边的中心;较高激光强度下,关联电子动量谱呈现一个双三角形结构;较低激光强度下,关联动量谱明显偏离负矢势三角形各边的中心。5)系统研究了圆偏光下碱土金属原子强场双电离,发现两个新颖的结果即圆偏光下的双电离概率比线偏光下高(与实验小组的最新研究结果一致)、圆偏光时双电离在某特定频率下最容易发生,这不能用再碰撞理论或基于单电子近似的隧穿理论来解释,借助建立的解析模型,我们在强场物理领域提出一种新理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3)
Facile synthesis of nanographene sheet hybrid alpha-MnO2 nanotube and nanoparticle as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
轻松合成纳米石墨烯片杂化α-MnO2纳米管和纳米粒子作为超级电容器的高性能电极材料
  • DOI:
    10.1016/j.jallcom.2015.02.079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影响因子:
    6.2
  • 作者:
    Chunlei Wang;Fangtao Li;Yanan Wang;Haili Qiu;Xiaolei Yi;Yang Lu;Yang Qiu;Zhijun Zou;Benhai Yu;Yongsong Luo
  • 通讯作者:
    Yongsong Luo
Intensity-dependent two-electron emission dynamics in nonsequential double ionization by counter-rotating two-color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er fields
通过反向旋转双色圆偏振激光场实现非顺序双电离中强度相关的双电子发射动力学
  • DOI:
    10.1364/oe.26.02604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Optics Express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Huang Cheng;Zhong Mingmin;Wu Zhengmao
  • 通讯作者:
    Wu Zhengmao
Nonsequential double ionization with mid-infrared laser fields.
中红外激光场的非顺序双电离
  • DOI:
    10.1038/srep37413
  • 发表时间:
    2016-11-18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 YB;Wang X;Yu BH;Tang QB;Wang GH;Wan JG
  • 通讯作者:
    Wan JG
Fabrication and activation of carbon nanotube foa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ergy storage
碳纳米管泡沫的制备、活化及其在储能中的应用
  • DOI:
    10.1016/j.electacta.2017.03.173
  • 发表时间:
    2017-05
  • 期刊:
    Electrochimica Acta
  • 影响因子:
    6.6
  • 作者:
    Chunlei Wang;Yujie Feng;Xiaochen Sun;Haibin Sun;Tao Peng;Yang Lu;Junqi Xu;Yongsong Luo;Benhai Yu
  • 通讯作者:
    Benhai Yu
Large scale α-Co(OH)2 needle arrays grown on carbon nanotube foams as free standing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s
在碳纳米管泡沫上生长的大规模 α-Co(OH)(2) 针阵列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独立式电极
  • DOI:
    10.1016/j.electacta.2016.01.057
  • 发表时间:
    2016-02-10
  • 期刊:
    ELECTROCHIMICA ACTA
  • 影响因子:
    6.6
  • 作者:
    Wang, Chunlei;Qu, Haili;Yu, Benhai
  • 通讯作者:
    Yu, Benha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多主体协作技术的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网络自修复实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晓丽;梁大开;余本海;曾捷;芦吉云
  • 通讯作者:
    芦吉云
热释电双波长光纤测温仪的精度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芳;余本海;孙金锋;施德恒;朱遵略
  • 通讯作者:
    朱遵略
碰撞阈值下氩原子非次序双电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张东玲;汤清彬;余本海;陈东
  • 通讯作者:
    陈东
环境辐射对实时测温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及抑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激光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芳;施德恒;余本海
  • 通讯作者:
    余本海
Pressure-induced phase transition in silicon nitride material
氮化硅材料中压力诱导的相变
  • DOI:
    10.1088/1674-1056/22/2/023104
  • 发表时间:
    2013-02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陈东;余本海
  • 通讯作者:
    余本海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余本海的其他基金

超快光学中的理论问题前沿讲习班
  • 批准号:
    1224720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4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项目
基于角度条纹相机的非次序双电离电子动态关联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6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