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尾水受纳水体底质微生物群落对典型抗生素衰减过程的作用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0907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4.城乡水系统与生态循环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Wastewater reus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to alleviate water crisis in China.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antibiotics in reused wastewater could bring ecological and health risks. The decay of antibiotics in river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hydraulic diffusion, sediment ad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Therefor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on the decay of antibiotics in the river received effluen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biotics from effluen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will be firstly discussed for recognizing the typical antibiotics which could remarkably affect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Field tests and model experiments in laboratory will be used to study the response mechanisms of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to the typical antibiotics under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ical antibiotics biodegradation and variation of sediment microbial community will be clarified by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decay coefficient would be obtained based on the equations of mass conservatio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s well as biodegradation.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fate of antibiotics in the river and guaranteeing the secur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
城市尾水补充河湖水体是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尾水中含有的一些新兴污染物,如抗生素等,会给水环境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尾水中抗生素进入河流水体后,其归宿取决于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中底质吸附和微生物降解是其衰减的主要机制。本课题拟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受纳水体为研究区域,以河流水体中普遍检出的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研究尾水中抗生素与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性,识别影响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典型抗生素;其次研究动水条件下典型抗生素对受纳水体底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以及该作用下微生物群落变化对抗生素降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扩散-吸附-降解多机制耦合作用下典型抗生素的衰减规律,建立多机制耦合作用下典型抗生素的衰减方程,为河流水体中抗生素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研究对水环境保护与水体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本项目针对城市尾水中含有的抗生素给水环境带来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问题,开展了水动力、微生物联合作用下抗生素降解机制与规律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河流不同污染程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水动力条件对自然水体中生物膜群落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河流沉积物中细菌群落构建与抗生素的生物降解模型研究等,基于以上研究发表SCI论文3篇。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不同污染程度下微生物群落的均匀度、物种丰度和主导菌群分布均具有一定差异。污染程度较大的样点中微生物均匀度较差,且微生物丰度也较低。随河流污染程度的增加,变形菌相对丰度先增加后波动,中等污染程度下最高;放线菌相对丰度直线下降,轻度污染程度下最高;厚壁菌相对丰度先降低后增大,在中度污染程度河流中丰度最低。.(2)结合微生物的迁移、扩散机制,本研究首次将生态位分化作用引入水动力条件对自然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模拟的模型研究中。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当试验水槽中流速介于0.041~0.061m/s之间时,生物膜群落生长条件最佳。同时,群落构建的驱动性因素随着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当流速小于0.05m/s时,群落中个体的增殖起主要作用;当流速大于0.05m/s时,主要驱动因素则为微生物个体的迁移。.(3)利用生态学中的确定性和随机性模型模拟研究了河流底质典型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过程。发现微生物群落演替的确定性和随机过程会显著影响SMX的降解途径,当SMX超过阈值浓度20 μg/kg时,生态位分化诱导的功能菌群作用是其主要的降解机制,当SMX低于20 μg/kg时,多微生物-多底物间的共代谢作用是其降解的主要机制。研究成果可以解释自然河流底质中SMX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对于抗生素污染河流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How could wastewater reuse in China meet the national ambitious water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国的废水回用如何满足国家雄心勃勃的水管理战略?
  • DOI:
    10.5004/dwt.2017.20230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Zhang Wenlong;Li Yi;Wang Chao;Wang Peifang;Wang Qing;Wang Dawei;Li Y
  • 通讯作者:
    Li Y
Modeling the Biodegrada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y Assembly Linked Antibiotics in River Sediment Using a Deterministic Stochastic Combined Model
使用确定性随机组合模型模拟河流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组装相关抗生素的生物降解
  • DOI:
    10.1021/acs.est.6b0157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Wenlong Zhang;Yi Li;Chao Wang;Peifang Wang;Jun Hou;Zhongbo Yu;Lihua Niu;Linqiong Wang;Jing Wang
  • 通讯作者:
    Jing Wang
Integration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on WWTPs with combined sewer systems
整合生命周期评估和统计分析,了解降雨对污水处理厂合并下水道系统的影响
  • DOI:
    10.1016/j.jclepro.2017.11.158
  • 发表时间:
    2018-01
  • 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影响因子:
    11.1
  • 作者:
    Li Yi;Hou Xing;Zhang Wenlong;Xiong Wei;Wang Longfei;Zhang Shanxue;Wang Peifang;Wang Chao
  • 通讯作者:
    Wang C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北京“7.21”特大暴雨过程暖区降水和锋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 DOI:
    10.3969/j.issn.1004-9045.2017.02.002
  • 发表时间:
    2017-04
  • 期刊:
    暴雨灾害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段伯隆;张文龙;刘海文;王心月
  • 通讯作者:
    王心月
装配式停车楼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双 T 板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威;张文龙
  • 通讯作者:
    张文龙
适用于低速UWB的多径接收算法改进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光通信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英杰;王晓峰;曲朝阳;张文龙
  • 通讯作者:
    张文龙
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塑料助剂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文龙;吉超;戴亚杰;赵洪
  • 通讯作者:
    赵洪
PVA微滤膜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琦;邹长伟;朱方旭;张文龙;杨明生
  • 通讯作者:
    杨明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文龙的其他基金

城市污染河流水体垂向非均匀层微生物群落分布及其对硫转化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
    51879079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