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根瘤菌-丛枝菌根共生体碳氮磷交换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0212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01.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In this study, tripartite symbiotic association of alfalfa, arbuscular mycorrhizas fungi and rhizobium was chosen to b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hizobia and mycorrhizal on alfalfa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statu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ies. We would analyze C:N:P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ymbiotic body tissues to clarify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rhizobium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on capacity of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strength of carbon sinks in the host plant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i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coupling mechanisms between suppl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consumption of carbon und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ficiency state; eventually revealing feedback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st plants, microorganism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project could la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use of rhizobia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 as microbial fertilizer, which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以紫花苜蓿-根瘤菌-丛枝菌根形成的共生体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氮磷添加下,研究根瘤菌和丛枝菌根与紫花苜蓿共生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及氮磷营养状态的影响。通过对共生体内各组织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不同氮磷供应下,根瘤菌和丛枝菌根与紫花苜蓿共生对寄主植物光合碳同化能力和碳汇强度的调节机制;进一步掌握在氮磷供应缺乏下,根瘤菌和丛枝菌根对紫花苜蓿氮磷供应与光合产物碳消耗之间的耦联机制;最终揭示寄主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物质交换的反馈关系。本项目可为利用根瘤菌和丛枝菌根作为微生物肥料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真菌,大约80%的陆生植物都能与其建立共生关系。在真菌与宿主植物形成的共生体中,真菌消耗宿主植物提供的光合产物完成其生活史,与此同时,AMF供给宿主植物磷(P)和氮(N)等营养元素。研究表明,紫花苜蓿能够与根瘤菌和AMF形成三者共生体。本项目以紫花苜蓿与AMF的共生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不同浓度N、P或水分条件下,宿主紫花苜蓿光合碳(C)同化的能力、N和P积累能力及叶片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AMF的响应规律;研究了AMF和根瘤菌共同接种对紫花苜蓿的协同增效效益的潜在机制;阐明了叶片和根系的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宿主植物和菌根之间的C消耗与N、P的转运能力的指示作用;通过对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δ13C和δ15N的量化分析,揭示了紫花苜蓿与AMF之间光合C消耗与N、P等营养物质转移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AMF能够通过增强紫花苜蓿的光合气体交换的能力、叶绿素浓度和N、P营养物质含量等,提高宿主紫花苜蓿在低浓度N、P或干旱胁迫环境下的生长能力。与此同时,紫花苜蓿的叶片和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宿主植物对菌根的依赖程度、宿主植物的C消耗与菌根N、P营养物质的转运能力及土壤中营养物质有效性等。然而,由于植物的地上和地下组织在生长环境和生理生化属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AMF和水分的响应规律不同。此外,AMF和根瘤菌的共同接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紫花苜蓿有协同增效效应,但此效应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受外源N、P浓度、菌种类型和宿主植物生长阶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AMF降低了叶片的δ13C,相比之下,叶片δ15N对菌根的响应取决于土壤水分有效性。总之,本项目的开展旨在最终试图揭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AMF与宿主植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反馈关系,能够为进一步利用AMF的属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丛枝菌根真菌与柳枝稷协同固碳机制及对土壤碳氮循环的调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草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树斌;王燚;程宇阳;黄文静;唐驯林;庞仁江;李菁;呼天明;龙明秀
  • 通讯作者:
    龙明秀
丛枝菌根真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草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树斌;郭理想;李菁;王燚;刘泽民;程宇阳;呼天明;龙明秀
  • 通讯作者:
    龙明秀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water availability affect biomass and C:N:P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in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during regrowth
丛枝菌根真菌和水分可用性影响苜蓿(Medicago sativa L.)再生过程中的生物量和 C:N:P 生态化学计量
  • DOI:
    10.1007/s11738-017-2493-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He Shubin;Long Mingxiu;He Xueqing;Guo Lixiang;Yang Jieyu;Yang Peizhi;Hu Tianming
  • 通讯作者:
    Hu Tianming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co-occurrence pattern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through soil profile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switchgrass cultivation
通过土壤剖面观察柳枝稷长期种植的生态多样性和细菌群落共现模式
  • DOI:
    10.1038/s41598-017-03778-7
  • 发表时间:
    2017-06-15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e S;Guo L;Niu M;Miao F;Jiao S;Hu T;Long M
  • 通讯作者:
    Long M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树斌的其他基金

紫花苜蓿与糜子保护播种中公共菌根网络(CMNs)碳氮转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