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拓扑结构悬垂型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与制备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60621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815.能源化工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AEMs) for fuel cells applications is facing a serious difficulty, the conductivity-stability dilemma.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is project is willing to synthesize novel pendant type AEMs with dendrimer or star shaped structure. These structures possess intrinsic ionic clusters with suitable size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which will form connective ionic channels accompanied by the penetration of water molecules. Thus, ideal micro-morphologies can be expected. The combination of polymers with amino groups and "grafting from" strategy is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dendrimer shaped architecture; cyclodextrin is used for constructing the star shaped architecture. By investigating the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ies of AEMs prepared by obtained polymers, the proposed micro-morphologies in this project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in improving hydroxide conductivity, retarding swelling and enhancing stability.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develop AEMs, promoting the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of fuel cells.
针对现有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综合性能不佳,电导率和稳定性此消彼长,本项目拟构建尺寸合适、分布均一的离子簇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贯穿离子通道的微观相分离形貌图,开展具有树枝结构和星型结构悬垂型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利用氨基聚合物,结合“grafting from”策略实现树枝结构的搭建;利用环糊精实现星型结构的搭建。通过将聚合物制备成膜,并对其性能和形貌进行研究,验证新型微观相分离形貌在提高阴离子交换膜材料电导率、耐溶胀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性。本项目的实施将为阴离子交换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

结项摘要

针对现有燃料电池用阴离子交换膜综合性能不佳,电导率和稳定性此消彼长,本项目构建了尺寸合适、分布均一的离子簇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形成贯穿氢氧根离子传输通道的微观相分离形貌。本项目按计划进行,借助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开展了一系列接枝型阴离子交换膜的设计和制备:(1)通过可控活性聚合接枝超疏水的含氟接枝链,促进离子化主链的聚集,形成直通且贯穿的离子通道;(2)通过接枝双疏水链,促进离子化主链的聚集形成离子通道。并通过精确调节接枝链的碳链长度,找到具有微相分离程度最高的结构;(3)通过在聚合物主链上密集接枝离子链,在分子层面上构建离子簇,实现具有尺寸均一的离子簇的形貌构建。在微观形貌构建成功的基础上,对基于以上几种结构的聚合物所制备的膜的宏观性能进行考察,包括耐溶胀性能,氢氧根电导率、碱性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发现以上结构均能够在稳定性的保持和电导率的提升上发挥作用。最后,将这些阴离子交换膜成功组装在燃料电池中,获得了较高的功率密度。在解决稳定性和电导率的矛盾基础上,并基于以上研究工作的结论,继续开展了在离子聚合物中掺杂具有保湿功能的“蓄水池”的研究工作,以挑战阴离子交换膜在高温、低湿下的使用性能。“蓄水池”的添加使得阴离子交换膜在低湿度下能够正常工作,因而在高温下也输出了较为优异的功率密度。本项目的实施为阴离子交换膜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了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研究成果以论文和专利形式呈现,包括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论文1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论文2篇,申请专利1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A novel strategy to construct highly conductive and stabilized anionic channels by fluorocarbon grafted polymers
氟碳接枝聚合物构建高导电稳定阴离子通道的新策略
  • DOI:
    10.1016/j.memsci.2017.10.050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Ran Jin;Ding Liang;Yu Dongbo;Zhang Xu;Hu Min;Wu Liang;Xu Tongwen
  • 通讯作者:
    Xu Tongwen
Dual hydrophobic grafted chains facilitating quaternary ammonium aggregations of hydroxide conducting polymers: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双疏水接枝链促进氢氧化物导电聚合物季铵聚集:理论和实验研究
  • DOI:
    10.1039/c8ta00500a
  • 发表时间:
    2018-04-14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影响因子:
    11.9
  • 作者:
    Ran, Jin;Fu, Cenfeng;Xu, Tongwen
  • 通讯作者:
    Xu, Tongwen
Highly conductive and stabilized side-chain-typ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s: ideal alternatives for alkaline fuel cell applications
高导电性和稳定的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碱性燃料电池应用的理想替代品
  • DOI:
    10.1039/c8ta05876h
  • 发表时间:
    2018-09
  • 期刊: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影响因子:
    11.9
  • 作者:
    Jin Ran;Liang Ding;Chengquan Chu;Xian Liang;Ting Pan;Dongbo Yu;Tongwen Xu
  • 通讯作者:
    Tongwen X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冉瑾的其他基金

二维氧化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荷电化限域通道精密构筑与离子筛分强化
  • 批准号:
    22278105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二维氧化石墨烯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荷电化限域通道精密构筑与离子筛分强化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二维材料构筑高效离子筛分限域通道及筛分机制研究
  • 批准号:
    2197806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