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聚体对PAHs生物有效性及其结合残留形成的影响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132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1.环境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Soil aggregates are the main places of material and energy transformations within the soil,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bound residue form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The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emphases the only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on the sorption and sequestration of PAHs, however, the role of physical occlusion on the PAHs within soil aggregates has never been taken seriously. In this proposal, artificially spiked PAH-contaminated soils and long-term field PAH-contaminated soils will be us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oil aggregates. FTIR, SEM, X-ray diffrac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alyzers and other modern instruments will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organic matter, mineral types and pore structure of soil aggregates. Combined with 13C isotope labeling technique, the following major research contents are included. The effect of aging time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forms (bioavailable, extractable and non-extractable fractions) of PAHs in soil aggregates will b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OM, minerals and aggregate structure on PAH aging and bound residue formation will be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PAHs and release of PAH-bound residues in soil aggregates will be ascertained; the mechanisms of bound residue formation of PAHs in soils will be elucidated.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and possible measur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remedi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H-contaminated soils.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对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有效性和结合残留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有的研究主要强调了单一土壤有机质(SOM)对PAHs的吸附和锁定作用,而土壤团聚体结构对PAHs的物理封闭作用却未被重视。本项目从土壤团聚体的角度出发,采用人为添加PAHs的污染土壤和野外长期PAHs污染土壤,利用FTIR、SEM、X衍射、比表面积分析仪等现代仪器来表征有机质结构、矿物类型和团聚体孔隙结构等特征,并结合13C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老化时间对PAHs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配特征及其存在形态(有效态、可提取态和结合残留态)的影响,揭示SOM、矿物以及团聚体结构对土壤中PAHs老化和结合残留形成的作用,探明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变化对PAHs生物有效性及其结合残留释放的影响,阐明土壤中PAHs结合残留的形成机制,为PAH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估与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措施。

结项摘要

项目从土壤团聚体的角度出发,以野外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土壤和无PAHs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和化学分组方法将土壤分成不同粒径团聚体和有机质组分,研究了可提取态和结合残留态PAHs在野外污染土壤不同组分中的分配特征和生物有效性,以及老化时间对芘在不同土壤组分中结合残留态的形成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⑴ 6个野外污染土壤中,轻组的质量百分比只有1.0~9.8%,但其富集的PAHs量却占土壤中PAHs总量的5.9~60.6%,且轻组中PAHs生物有效性较高;⑵ 3个野外污染土壤中,结合残留态PAHs的占比分别为4.02±1.62%、11.07±1.80%和39.43±2.16%,与土壤比表面积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土壤微孔面积和微孔体积大小顺序也都一致,表明了团聚体结构对结合残留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且2~3环PAHs比5~6环PAHs更容易形成结合残留。有机碳含量高的土壤中结合残留态PAHs越难被降解,且结合残留态PAHs中2~3环比5~6环降解更少,可能是低环PAHs更多的存在于微生物难以进入的土壤孔隙中;⑶ 野外污染土壤中,大团聚体裂解成小团聚体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原先锁定在团聚体内部的PAHs,促进了PAHs的消解;⑷ 芘在全土中的老化程度要远高于重组,说明轻组和土壤团聚体结构是影响土壤中芘老化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各粒径组分中结合残留态芘的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比表面积是影响土壤中结合残留态芘形成的主要因素;⑸ 桥键阳离子的种类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有机矿物复合体对菲吸附容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矿物类型对菲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不明显。项目研究结果阐明了土壤团聚体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中PAHs老化和结合残留形成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揭示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动态变化会促进PAHs的消解。已发表学术论文9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1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土壤有机质组分中多环芳烃分配特征和生态风险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文静;李广坡;倪进治;陈卫锋;杨柳明;魏然
  • 通讯作者:
    魏然
外源芘的添加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亚热带水土保持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红;孙姗姗;倪进治
  • 通讯作者:
    倪进治
Effect of cadmium on pyrene biodegradation in solution and soil using free and immobilized Escherichia sp. on biochar
镉对游离和固定化大肠杆菌在溶液和土壤中生物降解芘的影响。
  • DOI:
    10.1016/j.apsoil.2019.103472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Applied Soil Ecology
  • 影响因子:
    4.8
  • 作者:
    Meiyu Yang;Hong Zhang;Jinzhi Ni;Weifeng Chen;Liuming Yang;Ran Wei
  • 通讯作者:
    Ran Wei
生物炭对污泥施用土壤中三氯生生物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DOI:
    10.13671/j.hjkxxb.2018.028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美玉;罗力;陈卫锋;倪进治;魏然
  • 通讯作者:
    魏然
Variation in soil aggregate-size distribution affects the dissip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long-term field-contaminated soils
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变化影响长期田间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消散
  • DOI:
    10.1007/s11356-017-9919-z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Wei Ran;Ni Jinzhi;Chen Weifeng;Yang Yusheng
  • 通讯作者:
    Yang Yush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泉州市表层土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纪旺;倪进治;杨红玉;魏然;陈卫锋;杨玉盛
  • 通讯作者:
    杨玉盛
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异质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卫锋;倪进治;杨红玉;魏然;杨玉盛
  • 通讯作者:
    杨玉盛
福州内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其风险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卫锋;倪进治;杨红玉;魏然;洪惠玲;杨玉盛
  • 通讯作者:
    杨玉盛
福州市区街道灰尘中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及其来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卫锋;倪进治;杨红玉;魏然;杨玉盛
  • 通讯作者:
    杨玉盛
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分析试验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倪进治;王军;李小燕;郭涓;杨红玉;魏然
  • 通讯作者:
    魏然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倪进治的其他基金

土壤中负电荷辅助氢键对多环芳烃溶出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表征指标及其老化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0971265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