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130209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1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多细胞宏体真核生物的出现是地球早期生命进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在地质历史中,自寒武纪至今,宏体真核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主体。但它们是何时,在何种环境背景下以何种形态由微体真核生物演化而来?要回答这些问题,只有保存在前寒武纪岩层中的宏体生物化石才能提供直接的证据。在以往的文献中,距今5.79-5.4亿年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宏体生物群。最近的研究显示,产于安徽休宁县蓝田地区的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距今6.35-5.8亿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宏体真核生物化石群。它不但包含了形态多样的藻类化石,也有类似于腔肠动物或蠕虫类的可能后生动物。对"蓝田生物群"进行系统研究将为人们展现埃迪卡拉纪早期宏体真核生物的演化历史,为探讨宏体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模式提供直接的化石证据;对相关地层的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宏体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环境背景。

结项摘要

多细胞宏体真核生物的出现是地球早期生命进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在地质历史中,自寒武纪至今,宏体真核生物是地球生物圈的主体。但它们是何时,在何种环境背景下以何种形态由微体真核生物演化而来?要回答这些问题,只有保存在前寒武纪岩层中的宏体生物化石才能提供直接的证据。在以往的文献中,距今5.79-5.4 亿年的埃迪卡拉生物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宏体生物群。最近的研究显示,产于安徽休宁县蓝田地区的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距今6.35-5.8 亿年,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宏体真核生物化石群。它不但包含了形态多样的藻类化石,也有类似于腔肠动物或蠕虫类的可能后生动物。对"蓝田生物群"进行系统研究将为人们展现埃迪卡拉纪早期宏体真核生物的演化历史,为探讨宏体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模式提供直接的化石证据;对相关地层的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宏体真核生物早期演化的环境背景。.这一特殊埋藏的生物群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带来了新的启示:微体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迅速演化出宏体形态,它们底栖固着生活在较深水的安静环境中。 也许, 早期多细胞生物形态复杂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有性繁殖方式和世代交替现象的出现紧密相关。 该时期海洋水体复杂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 很可能是蓝田生物群繁盛和特殊埋藏的重要原因。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4)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bellophyton from the Ediacaran Lantian Biota, South China: Application of Geometric Morphometrics in Precambrian Fossil Research
华南埃迪卡拉蓝田生物群扇形藻的定量分析:几何形态计量学在前寒武纪化石研究中的应用
  • DOI:
    10.1111/1755-6724.12099
  • 发表时间:
    2013-08
  • 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Guan Chengguo;Pang Ke;Tang Qing;Rao Xin
  • 通讯作者:
    Rao Xin
Are the new Ediacaran Doushantuo embryo-like fossils early metazoans? A reply
新的埃迪卡拉系陡山沱胚胎样化石是早期后生动物吗?
  • DOI:
    10.1016/j.palwor.2015.08.001
  • 发表时间:
    2016-01-01
  • 期刊:
    PALAEOWORLD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Chen, Lei;Xiao, Shuhai;Yuan, Xun-Lai
  • 通讯作者:
    Yuan, Xun-Lai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germ-soma separation in Ediacaran animal embryo-like fossils
埃迪卡拉动物胚胎样化石的细胞分化和生殖体分离
  • DOI:
    10.1038/nature13766
  • 发表时间:
    2014-12-11
  • 期刊:
    NATURE
  • 影响因子:
    64.8
  • 作者:
    Chen, Lei;Xiao, Shuhai;Yuan, Xunlai
  • 通讯作者:
    Yuan, Xunlai
华南埃迪卡拉系底部钾质斑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凡巍;庞科;唐卿;饶馨
  • 通讯作者:
    饶馨
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MACROFOSSILS FROM THE EDIACARAN LANTIAN AND MIAOHE BIOTAS, SOUTH CHINA
中国南部埃迪卡拉蓝田和庙河生物群的宏观化石保存完好
  • DOI:
    10.2110/palo.2013.085
  • 发表时间:
    2014-06
  • 期刊:
    Palaios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Tang, Qing;Chen, Xiang;Chen, Zhe;Yuan, Xunlai
  • 通讯作者:
    Yuan, Xunla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上前寒武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周志毅主编:《塔里木盆地各纪地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尹磊明;曹瑞骥;袁训来;王宗哲
  • 通讯作者:
    王宗哲
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天柱山卵囊胞—Tianzhushania的新认识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训来;周传明;尹磊明
  • 通讯作者:
    尹磊明
扬子地台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生物群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传明;袁训来;肖书海
  • 通讯作者:
    肖书海
Chuaria 的解剖结构及其植物属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淼;杜开和;王鑫;周传明;袁训来
  • 通讯作者:
    袁训来
长城系串岭沟组球形疑源类的超微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24(2);194-204。200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永波;王丹;袁训来
  • 通讯作者:
    袁训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袁训来的其他基金

基于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9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10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山西五台地区太古代与元古代过渡地层微体化石研究
  • 批准号:
    40472003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3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元古代陡山沱期后生植物多样性及后生动物研究
  • 批准号:
    49972006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1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