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西太平洋雅浦海沟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0609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2.海洋化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renches with water exceeding 6000 m are seen as huge “trappers” of organic carbon in marine environment. Due to abundant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arbon, unique topographic feature and active microbial activity in trenches, researches on the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se regions are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marine carbon cycling. However, there has been rare research studying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organic carb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n this environment subjected to the extremely high pressure. In this project, we choose the Yap trench (west Pacific) and the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water depth of both side slopes as the studying area and research object, respectively. We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from marine phytoplankton, terrestrial plant and micro-organism derived organic carbon to the total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pool based on the contents and compositions of taxonomic fatty acids and further estimate possible species and biomass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sediments. Moreover, we will further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otal and different sources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Yap trench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complicate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redox conditions and active microbial activities,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geochemical and biomarker indicators (e.g. alkanes and pigments) with in situ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This study will help to expand the new insight of the role of this unique environment played in the marine carbon cycling.
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是海洋环境中有机碳巨大的“捕获器”。海沟中丰富的有机碳积累,独特的地形特征和活跃的微生物活动,使得研究该环境中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对理解海洋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极端高压条件限制,目前对该环境中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依然鲜见报道。本项目选取西太平洋雅浦海沟为研究区域,以海沟两边侧坡不同水深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特征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来研究雅浦海沟不同区域沉积有机碳中海洋浮游植物、陆地植物和微生物来源有机碳的相对贡献,并评估微生物的可能种类和生物量。同时,结合沉积物粒度组成等地球化学参数,烷烃、色素等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以及原位水文环境观测,深入研究复杂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性和微生物活动控制下雅浦海沟不同区域总沉积有机碳以及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分布和保存过程。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拓展海沟这一独特环境在海洋碳循环中所起作用的新认识。

结项摘要

大洋中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等超深渊环境被认为是海洋环境中巨大的沉降颗粒物“捕获器”和活跃的“微生物反应器”。那么如此丰富的有机碳是通过何种途径途径输送进入海沟的呢?是自然沉降,还是沿坡“侧向输运”而来的再悬浮有机碳,亦或是沉积物中原位生长的化能自养微生物来源有机碳?同时,海沟内部不同区域有机碳的源汇过程差异是否显著?本研究即以海沟沟壁不同水深站位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现场水文和地形观测数据为背景资料,通过有机碳及其同位素(13C和14C)等地球化学指标分析、电镜扫描等形态学观测技术以及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明确了超深渊中沉积有机碳含量、组成、分布、保存和埋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沉积有机碳的收支箱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海沟内沉积物的横向输运引起的漏斗效应,导致了显著的颗粒物物理汇聚作用,沉积物沉积速率、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均随水体增加而显著升高;2)海沟侧坡沉积物在横向输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水动力分选过程,富含有机质的细粒级、低密度颗粒物可以沿坡向下输运,而高密度的玄武岩碎屑易于在海沟浅部堆积,坡度较低的大洋板块侧坡具有更高的有机质含量;3)不同粒径和密度颗粒物上有机质来源的差异,导致海沟内部沉积有机碳组成的空间异质性;4)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丰度显著高于古菌丰度,两者的丰度均随深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并受到沉积物组成等环境因子的显著影响;5)沉积有机碳的质量累积速率随深度升高而升高,导致海沟内部沉积有机碳的降解速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保存效率显著低于普通海底平原。该研究明确了海沟中碳等生源要素的源汇过程,为深入了解超深渊带在海洋碳埋藏中的作用提供数据资料。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arison of sedimentary organic carbon loading in the Yap Trench and other marine environments
雅浦海沟和其他海洋环境中沉积有机碳负荷的比较
  • DOI:
    10.1007/s00343-019-8365-9
  • 发表时间:
    2019-10
  • 期刊: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李栋
  • 通讯作者:
    李栋
雅浦海沟沉积有机碳垂向分布及其指示意义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37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彬;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韩正兵;胡佶
  • 通讯作者:
    胡佶
沉积环境对雅浦海沟沉积颗粒物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海洋学报(中文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彬;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韩正兵;胡佶
  • 通讯作者:
    胡佶
超深渊生境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 DOI:
    10.3799/dqkx.2018.xxx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杨志;王奎;韩正兵;于培松
  • 通讯作者:
    于培松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利用纳米SiO_2模板制备壳聚糖季铵盐/海藻酸钠自组装微胶囊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造纸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栋;王小慧;孙润仓
  • 通讯作者:
    孙润仓
PNmerger: a Cytoscape Plugin to Merge Biological Pathways and 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Nmerger:用于合并生物途径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 Cytoscape 插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 影响因子:
    0.3
  • 作者:
    李栋
  • 通讯作者:
    李栋
透射法测量半透明液体热辐射物性的双厚度模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栋;艾青;夏新林
  • 通讯作者:
    夏新林
DISI甲醇发动机分层稀薄燃烧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车用发动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乐高;张自雷;陈天翔;李栋
  • 通讯作者:
    李栋
两种反演半透明液体光学常数的方法对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栋;夏新林;艾青
  • 通讯作者:
    艾青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