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降低SHR血压的靶脑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7360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07.腧穴与经络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and effect mode of acupoint combination. Our preliminary studies show that acupuncture can lower blood pressure but is too weak to control blood pressure to normal level. Returning to classic clinical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 research mode, combining use of acupoints similar in function enhances their effect significantly, which is application rule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nd central link of theory, method, prescription and acupoint. So far the mechanism of acupoint combination effect is still unclear due to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strict prospective trials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Our research based on classic acupoint combining method of TCM to hypertension, aims to find out the onset time poin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acupuncture reducing blood pressure, the target brain area of acupoints combination and difference in effect brain area between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using PET-CT and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related to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in target brain area using gene chips in the treatment of needling Taichong, Taixi, Taichong-Taixi combination and taking anti-hypertension medicine to reducing blood pressure in SHRs.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central nervous mechanism of acupoints combination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nd new central target of bringing down blood pressure,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clinical use of acupoints combination in antihypertension therapy, to provide new ideas to material methods of exploring effect mechanism of acupoints prescription.
针灸治病的科学机理与经穴配伍的效应及作用方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我们前期研究表明针刺有一定降压作用,但单个经穴效应较弱,不能控制和维持血压至正常水平。返回经典临床针灸处方的研究模式,以多个功能相似的经穴配伍使用应能显著增强疗效,这是古今针灸临床的应用规律,也是理法方穴的中心环节。迄今经穴配伍作用机理仍不明确,缺乏系统严格的前瞻实验和临床研究。本课题以传统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经典配穴方法为基础,通过针刺SHR的太溪、太冲及太冲配太溪,对比中枢降压药物,发现针刺降压起效时间点,运用PET-CT寻找经穴配伍降压靶效应脑区及针刺与西药效应脑区的差异。应用基因芯片寻找降压靶效应脑区降压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探索经穴配伍降压的中枢效应机制,体现经穴配伍优势,以针刺为基础探寻新的中枢降压靶点和针刺降压作用时间点,为针灸治疗高血压提供选穴配伍的科学依据,也为探寻针灸处方作用原理和治病机理的物质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结项摘要

中枢神经系统在针刺降压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本课题组长期研究,已明确部分与针刺降压机制相关的脑区,但仍有关键脑区及分子未被发现。本项目使用无创动物血压测量系统测量大鼠血压值,描绘针刺降压的动态曲线;基于PET-CT 脑功能成像技术确定靶效应脑区,对针刺降压效应相关的中枢机制进行大脑特异性定位,再用转录组学技术全面的分析与经穴降压效应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为针刺降压效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结果显示:1.针刺降压的时效性研究:针刺太冲组、太溪组在即刻针刺后30至60分钟内降低SHR中升高的血压,而太冲+太溪组的降压时间达到90分钟;在7天治疗期结束后,针刺太冲组、太溪组降压时间可以持续48小时,而太冲+太溪组可以持续降压72小时。2. 针刺降压效应的PET-CT研究:在针刺即刻和疗程后PET-CT扫描结果中,太冲组与模型组比较,丘脑、背侧丘脑、下丘脑管区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延髓、小脑前叶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太溪组与模型组比较,背侧丘脑、纹状体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小脑后叶、视觉皮层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太冲+太溪组与模型组比较,下丘脑、丘脑腹侧眶皮质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延髓、胼胝体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升高。3.针刺降低SHR血压的靶脑区转录组学研究:在延髓中,针刺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Ccr5、Th等,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有:血管平滑肌收缩、5-羟色胺能突触等;在下丘脑中,针刺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Sphk1、Pde5a等,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有: VEGF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等;在丘脑中,针刺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Drd1、Npy等,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合成和分泌等。.初步结论:1.针刺太冲穴、太溪穴及太冲+太溪穴均可降低SHR的血压,且穴位配伍强于单穴疗效。2.丘脑是本次实验中新发现的针刺降压关键脑区。3.针刺可以调节中枢中多条与血压调控相关的信号通路,深入机制有待继续研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赖氏引气归元法结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证探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四川中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玉妹;何科杰;彭得倜;吴沛龙;赖新生
  • 通讯作者:
    赖新生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眩晕浅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沛龙;邹楚冰;赖新生;王玉妹;何科杰
  • 通讯作者:
    何科杰
赖新生教授通元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浅析
  • DOI: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6.064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上海针灸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嘉怡;郑嘉乾;卢许恩;黄暨生;贾超;赖新生
  • 通讯作者:
    赖新生
“引气归元法”结合“调经必效方”治疗闭经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玉妹;詹杰;杜鑫;彭得倜;何科杰;赖新生
  • 通讯作者:
    赖新生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LR3 on Cerebral Glucose Metabolism in a Rat Model of Hypertension: A (18)F-FDG-PET Study.
针刺 LR3 对高血压大鼠模型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18F-FDG-PET 研究
  • DOI:
    10.1155/2018/5712857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 J;Wang Y;He K;Peng C;Wu P;Li C;Lai X
  • 通讯作者:
    Lai X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常规针刺与皮部浅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君军;赖新生;唐纯志;张贵锋;吴俊贤;邹燕齐;黄泳
  • 通讯作者:
    黄泳
针刺外关穴和非穴SPECT脑功能成像的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泳;李赣龙;单保慈;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
  • 通讯作者:
    杨君军
针刺外关穴与外关配伍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天津中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俊贤;黄泳;唐纯志;赖新生;邹燕齐;苏沛珠;杨君军
  • 通讯作者:
    杨君军
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对脑功能区的激活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四川中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明亮;赖新生;黄泳;赵博欣;陈秋源;王海碧;陈俊琦;邓桂珠
  • 通讯作者:
    邓桂珠
浅谈脾胃病中“脾胃”“脑”相关理论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嘉怡;潘华峰;赖新生
  • 通讯作者:
    赖新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赖新生的其他基金

针刺太冲穴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关键脑区及关键分子的研究
  • 批准号:
    81173349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循经取穴规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 批准号:
    90709027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电针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0572419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多种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 批准号:
    30171182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1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