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学的硅电极自限制锂化力-化耦合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90222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0805.微纳米力学与多尺度力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Silicon has the highest theoretical capacity among all known cathode materials of Li-ion batteries, and has shown great potentia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self-limiting phenomenon occurred during lithiation of silicon greatly affects its charging rate, which is one of the critical issues restricting its promotion.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proved the dependence of diffusion-induced stress on the self-limiting lithia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it is imperative to know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stress and self-limiting lithiation. This project aims to (1) establish the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stress and thermodynamic potentials, which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process, on the thermodynamic basis; (2) establish the mechano-chemical coupling model combining the phase-field theory and viscoplasticit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viscoplastic response and lithiation kinetics; (3) reveal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mechanical deformation and self-limiting lithiation. This project provides a theory-based guideline for the design of electrode structures.
硅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硅在锂化过程发生的自限制现象会严重影响其充放电性能,这是制约其推广与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实验表明,硅电极的自限制锂化与扩散诱导应力有关,为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探明应力与自限制锂化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本项目基于热力学基本原理,建立应力与热力学势之间的关系,继而研究应力与扩散间的相互作用;结合相场理论与粘塑性本构建立力-化耦合模型,研究粘塑性响应与锂化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上述两点建立自限制锂化理论分析方法,揭示力学变形与自限制锂化之间的作用机理,为硅电极结构的设计建立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硅负极极高的理论容量使其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首选之一,然而硅在嵌锂/脱锂过程中发生的巨大体积变形会引起包括自限制锂化在内的一系列现象,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本研究基于热力学框架结合相场理论建立自限制锂化的物理模型,揭示自限制锂化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针对性指导硅负极的设计与使用。通过项目的研究,基于热力学基本原理,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和活化焓得到了应力-扩散的耦合关系表达式;利用Cahn-Hilliard相场理论与正则溶液模型,考虑锂化反应的化学能,建立了率相关粘塑性响应与扩散间的关系式;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对比与复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实际应用方面,运用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硅负极的应力演化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降低硅负极应力的充放电方式,开展硅负极扣式半电池充放电循环实验与开盖SEM形貌观测对提出的应力调控充放电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项目提出的力-化学耦合模型所分析得到的结论可以有效用于开发应力调控充放电循环方法,具有商业推广价值。本研究为硅负极的推广与应用夯实了理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所创新。.完成了项目预期的研究内容。发表SCI论文14篇,直接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4人,申请发明专利2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人次,做分会场报告2人次。与东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肯塔基大学联合发表SCI论文12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A Free Volume-Based Viscoplastic Model for Amorphous Silicon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Battery
锂离子电池非晶硅电极基于自由体积的粘塑性模型
  • DOI:
    10.1149/1945-7111/ab75c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Yong Li;Wenya Mao;Qi Zhang;Kai Zhang;Fuqian Yang
  • 通讯作者:
    Fuqian Yang
A free volume-based analytical model for plastic flow in thin-walled silicon structure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基于自由体积的锂离子电池薄壁硅结构塑性流动分析模型
  • DOI:
    10.1007/s00707-021-03121-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Acta Mechanica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Kai Zhang;Yong Li;Bailin Zheng;Fuqian Yang
  • 通讯作者:
    Fuqian Yang
The Non-local Effects Induced by Rapid Transient Mass Diffusion in a Spherical Silicon Electrod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锂离子电池球形硅电极快速瞬态质量扩散引起的非局部效应
  • DOI:
    10.1007/s10338-021-00257-5
  • 发表时间:
    2021-10
  • 期刊: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Feng Wang;Kai Zhang;Bailin Zheng
  • 通讯作者:
    Bailin Zheng
Rate-dependent lithiation-induced failure modes of a cylindrical core-shell electrode
圆柱形核壳电极的速率依赖性锂化诱导的失效模式
  • DOI:
    10.1016/j.rinp.2020.103018
  • 发表时间:
    2020-03
  • 期刊:
    Results in Physics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Kai Zhang;Jie Chen;Yong Li;Dashun Liu;Bailin Zheng;Yue Kai
  • 通讯作者:
    Yue Kai
Generalized Theory for DISes in a Large Deformed Solid
大变形固体中 DIS 的广义理论
  • DOI:
    10.1142/s1758825122500247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ong Li;Kai Zhang;Fuqian Yang
  • 通讯作者:
    Fuqian Y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单矢量传感器MUSIC算法的DOA估计及性能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国龙;张锴;范展;张光普;刘凯
  • 通讯作者:
    刘凯
新型主动声呐梳状谱信号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国龙;张瑶;付进;张锴
  • 通讯作者:
    张锴
聚电解质涂层/纳米纤维膜复合滤膜的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合成纤维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闵明华;张锴;杨寅;阎怡瑾;王雪芬
  • 通讯作者:
    王雪芬
奇异变形杆菌中赖氨酸鄄圆鄄羟基异丁酰化蛋白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色谱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振昌;田姗姗;翟贵金;张锴
  • 通讯作者:
    张锴
BDCA-1阳性的炎性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医学新知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用;张锴;许琼元;刘莉
  • 通讯作者:
    刘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锴的其他基金

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力—化学耦合劣化与容量衰退的定量关联机制研究
  • 批准号:
    1237217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