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巢湖鱼龙多样性及其古环境背景水温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720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excavation on the Spathian (Olenikian, Lower Triassic) Middle-Upper members of Nanlinghu Formation at Majiashan region in Chaohu of Anhui and the high-resolution synthetic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more than eighty new specimens of Early Triassic primitive ichthyopterygian Chaohusaurus geishanensis Young and Dong, 1972, and new primitive ichthyopterygians, clarify the morphologic - anatom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characters, discuss its taxonomic affinity and phylogenetic position, study the biodiversity of Chaohu primitive ichthyopterygians; applying the facies and chemostratigraphic analyses, chosing appropriate apatite samples to analyze the oxygen isotope composition, reconstruct the paleo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discuss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the morphologic changes-biodiversity-ecology of Early Triassic primitive ichthyopterygian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在对安徽巢湖马家山及邻区下三叠统奥伦尼克阶斯帕斯亚阶南陵湖组中上段地层进行系统发掘、高分辨率综合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系统观察、对比描述发掘到的80多条早三叠世原始鱼龙-龟山巢湖龙新标本和其他鱼龙新类型等化石,进行详细国内外比较,厘定其形态结构特征变化,明确其分类属性和分支谱系位置,理清其生物多样性组成;应用岩相分析、化学地层分析等多学科手段,特别是选择合适的化石样品进行磷酸盐矿物的稳定氧同位素分析,探讨巢湖鱼龙生活的环境水体温度及其变化,讨论早三叠世原始鱼龙形态演化和多样性及生态与古环境水体温度的关系。

结项摘要

本项目按计划顺利执行,根据新的发现,增加了野外工作量,拓展了研究区域。在建立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和分支谱系分析基础上,讨论了安徽巢湖早三叠世原始鱼龙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位置及其在鱼龙谱系中的地位,研究命名了多个基干鱼龙形海生爬行动物如柔腕短吻龙、小头刚体龙等及伴生生物并在Nature、Scientific Reports、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首次系统探讨了早三叠世巢湖动物群的多样性组成以及其地层分布特征,认为巢湖龙的集中产出层位应为奥伦尼克阶斯帕斯亚阶中部,最早的巢湖龙出现约为248.8myr前,在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3.35myr,认为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起源后快速辐射。讨论了巢湖龙动物群的古生态、古环境背景以及早三叠世巢湖龙等早期鱼龙的形态演化-生态和古环境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完成了研究目标。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5篇;标注本项目资助的论文36篇,其中SCI论文29篇;另发表国际会议摘要26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carapace-like bony 'body tube' in an early triassic marine reptile and the onset of marine tetrapod predation.
早期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中的甲壳状骨质“身体管”和海洋四足动物捕食的开始
  •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4396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Chen XH;Motani R;Cheng L;Jiang DY;Rieppel O
  • 通讯作者:
    Rieppel O
贵州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比耶鱼属未定种的发现及其意义
  •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4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蒋里;倪培刚;孙作玉;江大勇
  • 通讯作者:
    江大勇
安徽巢湖马家山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的研究发掘进展及其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基础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冠宝;季承;黄建东;张蓉;孙作玉;李岩;孙即才;江大勇
  • 通讯作者:
    江大勇
Ammonoid age control of the Early Triassic marine reptiles from Chaohu (South China)
巢湖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的菊石年龄控制
  • DOI:
    10.1016/j.palwor.2014.11.009
  • 发表时间:
    2015-09-01
  • 期刊:
    PALAEOWORLD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Ji, Cheng;Zhang, Chao;Tintori, Andrea
  • 通讯作者:
    Tintori, Andrea
THE EARLY TRIASSIC EOSAUROPTERYGIAN MAJIASHANOSAURUS DISCOCORACOIDIS, GEN. ET SP NOV (REPTILIA, SAUROPTERYGIA), FROM CHAOHU, ANHUI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早三叠世始龙翅目马家山龙discoracoracoidis,gen.
  • DOI:
    10.1080/02724634.2014.846264
  • 发表时间:
    2014-01-01
  • 期刊: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Jiang, Da-Yong;Motani, Ryosuke;Ji, Cheng
  • 通讯作者:
    Ji, Ch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Nothosaurus yangjuanensis n. s
阳娟无龙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大勇;M.W.Maisch;郝维城;孙
  • 通讯作者:
A new mixosaurid ichthyosaur f
混合龙科鱼龙一新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大勇;L. Schmitz;郝维城;孙
  • 通讯作者:
A basal mixosaurid ichthyosaur
基础混合龙科鱼龙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大勇;郝维城;M.W.Maisch;A.
  • 通讯作者:
    A.
Guanling Biota: A Marker of Tr
关岭生物群:Tr的标志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大勇;R.Motani;李淳;郝维城
  • 通讯作者:
    郝维城
贵州盘县生物群时代的牙形石地层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作玉;孙元林;江大勇;郝维城
  • 通讯作者:
    郝维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江大勇的其他基金

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三叠纪起源和第一次辐射及其演化-迁移模式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229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三叠纪生物圈复苏过程中的贵州盘县动物群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及其全球对比
  • 批准号:
    40672002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志留系生物-化学地层界线及其环境对比
  • 批准号:
    40302009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