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和形态证据的中国马先蒿属分类系统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032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202.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genus Pedicularis L. (Orobanchaceae), with more than 600 species, i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 which more than half species (360 species)occur in China, particularily,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is the one of the center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Due to high degree of varations, and convergent and parallel evolution in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e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infra-generic classfication have been debated for a long time. The extrem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the large geographic extent of this genus have resisted the classfication treatment of whole genus, and the infra-generic relationship and species delimitation are still remaining problematic.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of Tsoong (1963), we will study on moleculer phylogeny of this genus, in particular, focusing on the Chinese Pedicularis species. Firstly, we will reconstruct the phylogenetic framework of Pedicularis using molecular data from different genomes, including nuclear ITS and chloroplast loci (rbcL、trnH-psbA、rps16,trnL-F and matK). Secondly, we will trace evolution of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such as, phyllotaxis orientation, floral characters, pollen and seed morphological data to map onto moleculer-based phylogenetic trees, and to reveal likely plesiomorphic and synapomorphic states for major clades, and to seek for key characters used to diagnose infrageneric taxa. Ultimately, we can re-examination infra-generic classfication of Tsoong's classfication base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and revis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s.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some important clues for further study the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the whole genus in the worldwide.
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隶属于列当科(Orobanchaceae),是北温带分布有600多种的大属,中国有360多种,横断山区是该属现代分布中心和多样性中心之一。由于该属植物形态多样、平行进化与趋同进化并存,长期以来其种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研究十分困难。到目前为止,对该属的分类学研究仍是区域性的,并且属下各分类系统存在许多争议,因等级划分所依据的营养或花部性状各异,缺乏一个较自然的属下分类系统。本项目以钟补求(1963)分类系统为主要依据,开展分子系统学研究,选取核基因和叶绿体片段进行单独和联合系统发育分析,重建以中国马先蒿属为核心的分子系统框架;结合广义形态学特征(叶序排列方式、花部形态、孢粉和种子形态性状),推断形态性状的同源性或同塑性,建立形态性状演化模型,并寻找关键的分类性状,对钟补求系统进行再认识,为深入研究世界范围的马先蒿属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重要依据。

结项摘要

北温带大属马先蒿属(列当科)的花部形态结构强烈变异,属下分类非常困难。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是该属分布和多样化中心,狭小的区域生长一半以上的物种。该属早期的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形态性状建立,难免有一定的人为性,且属下分类依据的关键性状也存在争议。该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目前较为薄弱,缺少比较完整的属下分子系统框架。本研究以中国分布种类,特别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的种类为主,也涵盖国外其他分布地区的关键类群,借助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片段,重建了以国产马先蒿为主体的分子系统框架,对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分类系统进行评价。结合叶序、花部特征、蜜腺和种子形态性状,探讨了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分类学意义,寻找关键分类性状。(1)基于核基因ITS和叶绿体基因matK、rbcL和trnL-F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马先蒿属为单系,其中13个主要分支得到强烈支持,分子系统框架与基于形态性状建立的分类系统差别较大。建议叶序、茎叶形态等营养性状应作为马先蒿属属下分类的主要依据。花部性状发生过多次独立演化。提出应整合形态性状、分子系统发育结果以及地理分布构建马先蒿属较为完整和客观的分类系统。(2)花部、蜜腺和种子形态具有较高的同塑性,但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马先蒿属蜜腺形态学及蜜腺类型演化研究表明,该属具有膨大蜜腺或延长蜜腺,或者无蜜腺。蜜腺类型与花蜜有无、喙长和传粉方式均不相关。一些长喙类群中具有蜜腺结构,但这些蜜腺不具有传粉回报功能,可能是退化结构。种子形状、基本纹饰、网孔内切向壁纹饰和网孔形状等性状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可用于一些类群的鉴定。(3)三个同域分布种对马先蒿种间生殖隔离多个隔离指数的量化研究表明传粉前隔离有效减少了种间花粉传递,而传粉后隔离完全阻隔了基因流。提出传粉前隔离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过度强调,传粉后隔离对马先蒿属的物种共存和维持可能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的新观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phylogeny of the large temperate genus Pedicularis (Orobanchaceae), with an emphasis on species from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
大型温带马先蒿属(列当科)的全面系统发育,重点关注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
  • DOI:
    10.1186/s12870-015-0547-9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BMC Plant Biology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Yu Wen-Bin;Liu Min-Lu;Wang Hong;Li De-Zhu;Yu Wen-Bin;Wang Hong;Yang Jun-Bo;Li De-Zhu;Liu Min-Lu;Mill Robert R.;Ree Richard H.;Wang H
  • 通讯作者:
    Wang H
Impact of pre- and post-pollination barriers on pollen transfer and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mong three sympatric Pedicularis (Orobanchaceae) species
授粉前和授粉后障碍对三种同域马先蒿(列当科)物种花粉转移和生殖隔离的影响
  • DOI:
    10.1111/plb.1283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Plant Bi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iang H.;Ren Z. -X.;Tao Z. -B.;Zhao Y. -H.;Wang H.;Liang H.;Tao Z. -B.;Bernhardt P.;Li D. -Z.
  • 通讯作者:
    Li D. -Z.
Pedicularis wanghongiae (Orobanch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王红马先蒿(列当科),来自中国西南部云南的一新种
  • DOI:
    10.11646/phytotaxa.217.1.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Phytotaxa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Liu Min-Lu;Yu Wen-Bin;Liu Min-Lu;Yu WB
  • 通讯作者:
    Yu WB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Sensor device applied to joints and prosthesis system
应用于关节和假肢系统的传感器装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红
  • 通讯作者:
    王红
一种通用论坛信息提取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锐;谭文韬;付园斌;王红
  • 通讯作者:
    王红
Synthesis and catalytic reactivity of mononuclear substituted tetramethylcyclopentadienyl molybdenum carbonyl complexes
单核取代四甲基环戊二烯基钼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活性
  • DOI:
    10.1007/s11243-015-0014-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Transition Metal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王红;韩占刚;郑学忠;林进
  • 通讯作者:
    林进
中空微球的应用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化工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红;司甜;肖小琴;虞翔
  • 通讯作者:
    虞翔
差动自感式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机床与液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国良;茹毅;王红
  • 通讯作者:
    王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红的其他基金

横断山区马先蒿属同域分布物种间生殖隔离和共存机制
  • 批准号:
    32071670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东亚鼻花族特有翅茎草复合群的系统学和物种分化研究
  • 批准号:
    3097020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金沙江流域滇川黔交界地区药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批准号:
    3067016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横断山区马先蒿属不同对称性花的发生和分化
  • 批准号:
    30570115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云南高山马先蒿与熊蜂生物地理学和协同进化的研究
  • 批准号:
    39970060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13.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