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地下水系统中粘土胶粒对质粒DNA迁移与抗药基因转化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224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2.环境水科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Most drinking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have been contaminated by microorganisms.Development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vi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pathogens further intensified this problem. Completed research suggested clay colloid is a key control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NA’s antibiotic resistance.Nonetheless, it remains unclear how the colloidal particle may affect the transport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DNA in heterogeneous and dynamic groundwater systems. Based on column tests, this project aims to explore systematically the influence of clay colloids on DNA transport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via facilitated transport and co-transport processes. A numerical model will be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co-transport of clay colloids with DNA and to quantify the interplay of particle size and structure, DNA concentration,sand graduation and water chemistry (pH, ionic strength and type) with DNA transport. Column tests will further explore the influence these dynamic processes may have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and bacteria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Research findings may enhance understanding on the propag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groundwater, reinforce the prediction capacity of this environmental proces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ontrol of groundwater microbe risk and prevention of water-borne disease.
我国地下饮用水源微生物污染严重,基因转化使致病细菌获得抗药性而产生更大的环境健康风险。研究表明粘土胶粒是影响DNA的抗药基因转化能力的关键因素,但在非均质流动态的地下水系统中,粘土胶粒对DNA迁移和基因转化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本项目拟通过柱迁移实验,系统研究粘土胶粒在携带迁移和共迁移状态下对质粒DNA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迁移和分布的影响机理,开发数学模型模拟粘土胶粒与DNA的共迁移过程,量化粘土粒径与结构特征、DNA浓度、砂介质级配和水化学(pH,离子强度、离子成分)等参数对共迁移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柱实验进一步研究上述动态过程对DNA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药基因转化的影响。研究成果将促进对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抗药性能传播机理的理解,提高对这一环境过程的预测能力,为地下水微生物风险管理和水致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结项摘要

我国地下饮用水源微生物污染严重,基因转化使致病细菌获得抗药性而产生更大的环境健康风险。本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携带抗药基因的DNA片段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和传播的机制的理解,提高对环境中耐药性传播的预测和风控能力。基于此,系统研究了抗药DNA的迁移过程与环境影响机制、DNA对细菌的耐药转化机制这两部分内容。研究结果显示:(1)地下水中三种主要的阴离子(Cl-, SO42-, NO3-)均能促进抗药基因的迁移,但在相同离子强度下促进程度不同。这一离子特异性主要是因为离子的粒径和疏水性不同,造成它们在抗药基因表面的吸附和电性修饰强度不同。相比一价离子,二价离子的表面电性修饰效率更高,从而对抗药基因迁移的促进效果更强;(2)粘土胶粒是水土介质中常见的天然胶粒,它们不但能保护抗药基因在环境中不被降解,还能通过携带迁移机制提高抗药基因的迁移能力,从而增加了抗药基因在水土介质中的传播风险;(3)塑料胶体是抗药基因的重要载体,表面检测出了多种土壤抗药基因。土壤胶体和塑料胶体的异质聚凝,可提高塑料胶体的密度和表面电性,从而使其能垂向向下迁移,增加了抗药基因从土壤迁移进入地下水的风险;(4)塑料胶体的粒径和表面官能团是影响其迁移的重要因子。但在天然地下水环境中,土壤有机物吸附到胶体表面后,会取代粒径和表面官能团而成为影响胶体迁移的主导因子。另一方面,粒径和表面官能团也能影响有机物在塑料胶体表面的吸附类型,从而间接控制塑料胶体的迁移能力。(5)纳米银虽然能通过与细胞膜的交互作用,增加细胞膜的孔隙度,从而提高大肠杆菌对抗药基因的摄取率,但由于毒性效应,会抑制细菌的耐药转化。这表明在生活废水中,纳米银的存在可以降低抗药性的传播风险。(6)农业增肥用的发酵花生壳能持续提高致病菌群的丰度,从而促进抗药基因在致病细菌之间的传播,提高致病风险。这些研究结果,促进了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抗药性传播机理的理解,提高对这一环境过程的预测能力,为地下水微生物风险管理和水致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抗性DNA在水土环境中的迁移归趋与水平转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方园;杨新瑶;陈芳敏;阮丽丽;张海燕;杨悦锁
  • 通讯作者:
    杨悦锁
Gram-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promotes deposition of polymer-capped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saturated porous media
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促进聚合物包覆的银纳米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沉积
  • DOI:
    10.1039/c8en00067k
  • 发表时间:
    2018-06-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 影响因子:
    7.3
  • 作者:
    Chen, Fangmin;Yuan, Xuemei;Yang, Xinyao
  • 通讯作者:
    Yang, Xinyao
腐植酸和Cd2+对黏土胶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章;杨新瑶;闫馨予;张海燕;杨悦锁
  • 通讯作者:
    杨悦锁
Transport of an antibiotic resistance plasmid through iron-oxide-coated sand: Influence of the anionic Hofmeister effect and coexisting kaolinite colloids
通过氧化铁包被的沙子运输抗生素抗性质粒:阴离子霍夫迈斯特效应和共存高岭石胶体的影响
  • DOI:
    10.1021/acsestwater.0c00148
  • 发表时间:
    2020-12
  • 期刊:
    ACS ES&T Water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芳敏;杨新瑶;赵方园;Xu Shangping;杨悦锁
  • 通讯作者:
    杨悦锁
发酵松树皮和花生壳对地下水中砷的减毒效应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章;杨新瑶;闫馨予;陈芳敏;付晶晶;黄丽红;杨文娴;杨悦锁
  • 通讯作者:
    杨悦锁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光照、硫化和浓度效应对水环境中胞外聚合物 与银离子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沈毅;陈芳敏;杨悦锁;杨新瑶
  • 通讯作者:
    杨新瑶
天然水环境中纳米银的来源、分析与转化
  •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6.01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悦锁;王 晨;袁雪梅;安长伟;杨新瑶
  • 通讯作者:
    杨新瑶
纳米银在地下水环境中的转化过程研究
  • DOI:
    10.13218/j.cnki.csdc.2017.02.00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日用化学工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晨;杨新瑶;袁雪梅;杨悦锁
  • 通讯作者:
    杨悦锁
雌激素在地下环境中的归宿及其生态调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晓明;杨悦锁;温玉娟;M.Adeel;王园园;杨新瑶
  • 通讯作者:
    杨新瑶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悦锁;王园园;宋晓明;于彤;杨新瑶
  • 通讯作者:
    杨新瑶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新瑶的其他基金

适应性改变和异质聚凝影响下沙门氏菌在拟南芥根系区的迁移、耐受性与控制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21774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46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纳米银与细菌和有机物在地下水中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共迁移
  • 批准号:
    41471409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