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波三重震相到时反演的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岩石圈速度结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90409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7.地球内部物理和地球动力学(含地热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onsidered a natural laboratory for study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s, tectonic movements, and continental dynamics. Bangong-Nujiang suture is an important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Tibet, along which are Lhasa and Qiangtang Blocks.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beneath this area is still open for discussion. Th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whether the lithosphere is thinned and the scope and extent of lithospheric destruction are lacking. Also the sudden jump in lithospheric thickness beneath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is controversial.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disagreement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high-resolution and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within study area. The reliable lithospheric velocity 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ve mechanisms of the central Tibet,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obtain reliable and high-resolution structures of lithosphere. Based on the seismic data recorded by CDSN (China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and ChinArray, we will develop a new method to inverse the velocity structure using relative triplicated P waves arrival time and apply it to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and its adjacent area. The acquired detailed lithospheric structure will provide more geophysical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al evolution of Indian plate subdu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the central Tibet.
青藏高原被认为是研究大陆碰撞,构造运动和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室。班公怒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南北方向重要的分界线,其两侧拉萨和羌塘地块的岩石圈速度结构至今存在激烈的争论。关于岩石圈是否减薄,破坏范围和幅度缺乏详细的认识,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方岩石圈是否存在突跳现象也尚存争议。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尚缺乏来自于岩石圈速度结构高分辨率的直接约束。而可靠的岩石圈速度结构是认识和理解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变形的重要地球物理资料,因此获取拉萨和羌塘地块可靠且具有高分辨率的岩石圈速度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项目将充分利用中国区域台网固定台站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流动台阵资料,开展基于三重震相相对到时反演方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获取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岩石圈速度结构的研究中去,为研究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印度板块的俯冲及其相应的岩石圈变形机制等动力学演化模式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球物理依据。

结项摘要

青藏高原是研究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及其动力学机制的天然实验室。目前关于高原中部地区班公怒江缝合带下方岩石圈厚度的探测结果相对较少,且不同方法所得结果仍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岩石圈-软流圈边界深度特征及其两侧的拉萨和羌塘地块的岩石圈速度结构等。本项目通过P波三重震相对青藏高原中部拉萨和羌塘地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P波三重震相相对到时反演上地幔速度结构的方法,并且理论测试效果良好。受限于波形数据质量,部分数据三重震相到时拾取存在困难,故采用传统三重震相波形拟合技术获取了拉萨和羌塘地块岩石圈和地幔过渡带速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和南羌塘地块下方地幔过渡带都存在高速异常,推测可能是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板片的残余,同时也揭示了印度板块的俯冲前缘已到达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关于拉萨和羌塘地块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的分析表明,从拉萨到羌塘地块岩石圈厚度逐渐变小,但岩石圈厚度并不存在“突跳”现象。由南向北,岩石圈高速盖层的速度逐渐变小,推测可能是羌塘地块岩石圈受小规模地幔对流或者热不稳定性的影响,使得此前增厚的欧亚岩石圈底部发生了拆沉,造成软流圈物质的上涌。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及其发震构造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苗苗;常利军;鲁来玉;刘嘉栋;吴萍萍;郭慧丽;曹学来;丁志峰
  • 通讯作者:
    丁志峰
Seismogenic environments of earthquakes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vealed by double-difference tomography
双差层析成像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震孕震环境
  • DOI:
    10.1016/j.tecto.2022.229603
  • 发表时间:
    2022-10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吕苗苗;丁志峰;徐小明
  • 通讯作者:
    徐小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宁夏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苦豆子内生真菌多样性及生态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草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星辰;孙牧笛;吕苗苗;顾沛雯
  • 通讯作者:
    顾沛雯
异氟醚预处理在脑缺血半暗带保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美艳;LV Miao-miao;ZHANG Yu-ming;LV Hai-gang;GA0 Chang-jun;SUN Xu-de;赵晓勇;吕苗苗;张玉明;吕海港;高昌俊;孙绪德;SUN Mei-yan;ZHAO Xiao-yong
  • 通讯作者:
    ZHAO Xiao-yong
基于区域协同的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创新模式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苗苗;倪少权;张强峰
  • 通讯作者:
    张强峰
基于机车运用成本优化的多机型机车周转图编制模型和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铁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杰;倪少权;吕苗苗;吴黄桂
  • 通讯作者:
    吴黄桂
新旧列车运行图交替期客车车底运用方案的编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吕苗苗;倪少权
  • 通讯作者:
    倪少权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