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典型水稻土中秸秆降解的微生物代谢网络及其驱动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30859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4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Straw is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ic resource in paddy field ecosystem, but currently the straw returning ratio in China is at a very low level. An appropriate utilization of straw would be beneficial for th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he decomposition of straws in soils is driven by various microorganisms, the mechanism of which is not yet know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greatly affected by many environmental factors, further complicating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be spatial dependent. In this proposed project, we will use field experimental stations under hydrothermal gradients as research platforms via a series of modern molecular experiments such as isotope labeling and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straw decomposition and organic composition of paddy field. This investigation will allow us to clarify the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metabolic activities during the straw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and to elucidate the hierarch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e will identify the key microbial taxa an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groups to the straw decomposition. We will also draw the microbial metabolic network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metabolite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All together,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clarify the microbial mechanisms of straw decomposition in paddy soils in subtropics of China,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sourcialize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wastes.
秸秆是我国稻田最重要的有机资源,但目前直接还田率较低,秸秆的合理利用是我国农田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土壤中秸秆降解由微生物所驱动,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导致不同土壤中秸秆降解的物质转化过程十分复杂,空间变异性显著,且其微生物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依托我国亚热带代表性区域已经建立的多个野外长期试验站,通过布置田间定位试验进行联网观测,结合同位素示踪和高通量测序等现代生物分析手段,研究主要类型水稻土中秸秆降解过程和有机质组成的区域分异规律,探明秸秆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和代谢活性变化,确定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水稻土秸秆降解过程的主导微生物类群,阐释不同微生物类群对秸秆降解的相对贡献;通过解析水稻土中秸秆降解过程的代谢产物组成和代谢途径,描绘水稻土秸秆降解的微生物代谢网络。研究结果将阐明亚热带水稻土中秸秆降解过程的微生物学驱动机制,并为我国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秸秆是我国农田最重要的有机资源,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升地力,秸秆的资源化管理是我国农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紧迫任务。亚热带地区水稻土中参与有机物质转化的微生物存在时空变异。研究亚热带典型水稻土中秸秆降解过程的微生物代谢网络及其驱动机制,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以上目的,本项目系统的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水稻土秸秆降解及其微生物学驱动机制。首先揭示了区域尺度下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有机质转化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虽然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质过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分异规律,但是人类农业活动会降低区域尺度下的分异性。秸秆降解过程是一个受到秸秆化学性质调控的微生物群落接力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传统意义上的秸秆降解微生物参与,还有很多辅助型的物种通过提供氮素和传递电子等多种途径协同促进秸秆的降解。虽然参与秸秆降解的微生物物种在多个站点间的存在空间分异特性,但是在群落构建、代谢通路网络和功能基因层面,是一个高度一致和有序的微生物过程,主要受到秸秆化学性质的控制,同时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也有一定影响。最后,我们发现可以通过适当的农业措施,例如平衡施肥,调控微生物组,促进秸秆还田过程,加速土壤地力的提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Fertilization shapes a well-organized community of bacterial decomposers for accelerated paddy straw degradation.
施肥形成组织良好的细菌分解者群落,加速稻草降解
  • DOI:
    10.1038/s41598-018-26375-8
  • 发表时间:
    2018-05-22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Zhan Y;Liu W;Bao Y;Zhang J;Petropoulos E;Li Z;Lin X;Feng Y
  • 通讯作者:
    Feng Y
Two key features influencing community assembly processes at regional scale: Initial state and degree of change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影响区域规模社区组装过程的两个关键特征:环境条件的初始状态和变化程度
  • DOI:
    10.1111/mec.14914
  • 发表时间:
    2018-12-01
  • 期刊:
    MOLECULAR ECOLOGY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Feng, Youzhi;Chen, Ruirui;Lin, Xiangui
  • 通讯作者:
    Lin, Xiangui
Nitrogen Fertilizer Deep Placement for Increased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Recovery Efficiency in Rice Grown in Subtropical China.
氮肥深施提高亚热带水稻产量和氮素回收效率
  • DOI:
    10.3389/fpls.2017.0122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Wu M;Li G;Li W;Liu J;Liu M;Jiang C;Li Z
  • 通讯作者:
    Li Z
Effects of elevated ground-level ozone on paddy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and assembly mechanisms across four years
四年来地面臭氧升高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和组装机制的影响
  •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1.13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Zhang Jianwei;Tang Haoye;Zhu Jianguo;Lin Xiangui;Feng Youzhi
  • 通讯作者:
    Feng Youzhi
Function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has less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than taxonomic composition in straw-degrading bacteria
秸秆降解细菌中功能群落组成的环境变异性小于分类组成
  • DOI:
    10.1007/s00374-020-01455-y
  • 发表时间:
    2020-04-10
  • 期刊: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 影响因子:
    6.5
  • 作者:
    Bao, Yuanyuan;Guo, Zhiying;Feng, Youzhi
  • 通讯作者:
    Feng, Youzh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提取条件下红壤水稻土溶解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2005,37(5):512-51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忠佩;焦坤;吴大付
  • 通讯作者:
    吴大付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忠佩;王效举
  • 通讯作者:
    王效举
真菌对磺胺二甲氧嘧啶降解过程的转录组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 DOI:
    10.13671/j.hjkxxb.2020.0313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澜;刘云;陈瑞环;田坤;董元华;李忠佩
  • 通讯作者:
    李忠佩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氮分布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晓芬;李忠佩;刘明;江春玉
  • 通讯作者:
    江春玉
不同林地凋落物组合对土壤速效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忠佩;刘明;刘满强;江春玉
  • 通讯作者:
    江春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忠佩的其他基金

腐殖酸对设施菜地土传病原真菌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9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13C连续标记技术研究花生连作红壤中根际沉积碳的微生物转化机制
  • 批准号:
    4177129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和转化
  • 批准号:
    41171233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周转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批准号:
    4087112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4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溶性有机碳的周转动态及其与水分状况影响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关系
  • 批准号:
    40471066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