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体基因组学的孟氏隐唇瓢虫引进地适应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205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406.生物防治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 is native to Australia, and has been worldwide introduced as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due to its ability to control mealybugs. However, its environmental risk as an introduced agent has not been evaluated, and its genetic pattern of local adaptation is still unclear. This research is aim to explore the genetic adaptation of the introduced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in genome-level based 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he native, lab/factory reared and locally established populations will be collected and studied. The RAD sequencing will be used to discover SNP markers. The genetic diversity, divergence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will be analyzed. The genes under selection and related ecological factors will be identified.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curely used of the introduce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原产澳大利亚,作为粉蚧类害虫的捕食性天敌,自1891年起被广泛引进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至目前还没有对引进孟氏隐唇瓢虫的生态风险作评估,对孟氏隐唇瓢虫在引进地的适应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将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从基因组的水平揭示孟氏隐唇瓢虫在人为引进后适应性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将收集孟氏隐唇瓢虫的澳大利亚原产地种群、全球实验室和商品化饲养种群以及引进地定殖种群,采用RAD标记测序技术,从基因组里挖掘SNP位点,分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种群的动态历史,以及分析表达基因的突变来推测选择压力水平及相关的生态因子,从而探讨该引进天敌的遗传变异模式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为引进天敌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瓢虫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包括瓢虫在内的天敌在生物防治应用中会因遗传漂变或选择压力变化而发生性状进化,影响天敌的生物防治效果。本研究以原产澳大利亚、用于防治粉蚧类害虫的孟氏隐唇瓢虫为例,分析孟氏隐唇瓢虫引入全球各地后的种群进化,以及长期取食替代猎物蚜虫时的适应进化。研究测试的孟氏隐唇瓢虫各地种群在基因组水平发生显著的强遗传分化。高分化系数的位点分布在多种功能基因上,可能影响瓢虫生理的多个方面。排除受选择位点后所得结果与所有位点计算的相似,说明中性漂变是瓢虫进化的主要力量。食性是决定捕食性瓢虫使用价值的最重要性状,但目前我们对瓢虫的取食范围和对新食物适应能力的认识仍然不足。之前我们发现以粉蚧为主要食物的孟氏隐唇瓢虫,也能够取食常见蚜虫,但各项表现力均下降。本项目我们继续以孟氏隐唇瓢虫对研究对象,发现其持续食蚜的种群表现力在第四代即有回升。尤其是在繁殖力方面,持续食蚜的支系返回取食粉蚧后繁殖力得到提高;相对应地,一个卵黄蛋白原稀有基因型在F4里变成唯一的基因型。更广的取食范围意味它们对本地生态系统带来更多影响。由于存在这种短期适应新猎物的可能,使用捕食性瓢虫时需要根据其非靶标攻击的潜力评估其使用的风险。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4)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pisodic positive selection at mitochondrial genome in an introduce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在引入的生物控制剂中线粒体基因组的间歇性正选择
  • DOI:
    10.1016/j.mito.2016.03.00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Mitochondrion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Li Hao-Sen;Liang Xin-Yu;Zou Shang-Jun;Liu Yang;De Clercq Patrick;Slipinski Adam;Pang Hong
  • 通讯作者:
    Pang Hong
An artificial diet containing plant pollen for the mealybug predator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一种含有植物花粉的人工饲料,供粉虱捕食者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食用。
  • DOI:
    10.1002/ps.4309
  • 发表时间:
    2017-03
  • 期刊: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Xie Jiaqin;Wu Hongsheng;Pang Hong;De Clercq Patrick
  • 通讯作者:
    De Clercq Patrick
Physi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Changes in a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During Prey Shifts Over Several Generations.
几代猎物转移过程中生物防治剂的生理和进化变化
  • DOI:
    10.3389/fphys.2018.0097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Chen ML;Wang T;Huang YH;Qiu BY;Li HS;Pang H
  • 通讯作者:
    Pang H
New EST-SSR markers reveal strong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native and introduced populations of the mealybug destroyer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新的 EST-SSR 标记揭示了粉蚧消灭者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的本地和引进种群之间的强烈遗传分化
  • DOI:
    10.1016/j.biocontrol.2017.03.008
  • 发表时间:
    2017-06
  • 期刊:
    Biological Control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Li Hao-Sen;Liang Xin-Yu;Zou Shang -Jun;Liu Yang;De Clercq Patrick;Slipinski Adam;Pang Hong
  • 通讯作者:
    Pang Hong
孟氏隐唇瓢虫气味结合蛋白ComOBP1基因的克隆和时空表达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环境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宇宏;谢佳沁;李浩森;庞虹
  • 通讯作者:
    庞虹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头喙亚目(昆虫纲:半翅目)的地质历史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环境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姝;王莹;庞虹;任东
  • 通讯作者:
    任东
小麦-玉米蚜-龟纹瓢虫载体植物系统的构建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环境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姝;王甦;张帆;庞虹
  • 通讯作者:
    庞虹
孟氏隐唇瓢虫成虫自残幼虫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环境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红胜;刘平;谢佳沁;庞虹
  • 通讯作者:
    庞虹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the common pheasant Phasianus colchicus using RAD-Seq
使用 RAD-Seq 开发和表征普通雉雉的新型微卫星标记
  • DOI:
    10.1186/s40657-017-0060-y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v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1.8
  • 作者:
    王标;谢璇;刘思敏;王雪婧;庞虹;刘阳
  • 通讯作者:
    刘阳
孟氏隐唇瓢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环境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宇宏;郑基焕;毛润乾;庞虹
  • 通讯作者:
    庞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庞虹的其他基金

红瓢虫的系统发育研究(鞘翅目:瓢虫科:短角瓢虫族)
  • 批准号:
    31970439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蜻蜓目昆虫的起源、演化及其在古翅类系统进化上的意义
  • 批准号:
    31372243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1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孟氏隐唇瓢虫与粉蚧在极端环境下互作的行为机制与分子机理
  • 批准号:
    31171899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瓢虫科(Coccinellidae)系统进化的研究
  • 批准号:
    30770266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