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探测技术“窥探”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疾病相关蛋白团聚的动力学以及药物筛选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57101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124.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信息处理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Nanopore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 techniqu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s in future third generation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gene sequencing research, which aims to fulfill one person genome sequencing in 24 hours by less than 1000 US dollars.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ensitivity, high throughput, no need to make markers or amplification. Solid-state nanopores made by micro/nano fabrication method can tune the nanopore size and are more stable in solution, therefore, they can be used to detect protein molecules other than DN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have much damage to human brains and health. Research states that those diseases develop with the aggregation process of certain protein. Until now, the method that can detect the related protein aggregation needs markers and takes much time and efforts. In this project, we plan to use solid-state nanopore biosensors to do fast, label-free and single molecule detection the protein system associated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 and Parkinson’s disease. By translocating those proteins through solid-state nanopores, we can detect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protein molecul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protein aggregation. We can also provide an effective interference-free method to screen and select effective medicine, whic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human health and medical level of our country.
纳米孔单分子探测技术凭借其超高响应灵敏度、高通量和无需标记、扩增等优点成为第三代高速、低成本基因测序技术中最强力的竞争者之一。利用微纳加工手段人工制备的固态纳米孔具有尺寸可控、结构稳定等优点,扩展了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探测范围,使之能探测除DNA分子之外的蛋白分子。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兹海默综合症、帕金森综合症等与人类的健康休戚相关。研究发现这类疾病的病程发展都伴随着特定蛋白的纤维化团聚过程。目前,对这类蛋白纤维化团聚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所主要采用的荧光标记检测等方法均耗时费力,成本较高。本项目创新性地提出利用固态纳米孔传感器的单分子探测技术来探测与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纤维化蛋白体系,无需标记、快速地探测待测体系中蛋白的团聚程度,研究团聚的动力学过程,并提供一种高效、无干扰的药物筛选手段以期得到新的有效药物,这对国民健康和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大的前沿科学研究意义。

结项摘要

纳米孔技术作为一种无需标记的单分子方法,非常适合研究非匀质系统蛋白的实时团聚动力学过程,对于研究中间体的形成和相互转化过程非常便捷,对于认知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蛋白的团聚以及病理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我们将a-synclein蛋白进行了不同天数的培育,然后利用纳米孔技术对其进行探测,发现穿孔信号随着培育天数的增加而增大,充分说明了此类蛋白的团聚本质。然后对数据进行多高斯峰拟合之后,发现a-synclein蛋白在团聚过程中有四种中间体,而且四种中间体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关系。大的中间体是由消耗小的中间体逐步增加的,小中间体作为大中间体长大的种子存在。并且我们指出了磷脂层可以加速蛋白团聚的机理。通过简单的tween 20修饰,纳米孔可以在pH 4.0-13.0 的巨大跨度下,对不同分子(DNA,蛋白,生物复合体)等诸多不同待测物进行单分子探测,大幅拓展了固态纳米孔的适用范围,提供了一种普适有效的探测技术。通过纳米孔实验充分证明了N端乙酰化有效阻止了a-synclein蛋白的团聚。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用直径与蛋白质直径相似的纳米孔探测不同蛋白时得到的阻塞电流深度分布半高宽并不相同,我们推测这种分布的差异是由于不同蛋白灵活度不同而造成的结构上涨落一种反映。在随后的分析中我们发现阻塞电流深度分布的半高宽FWHM随着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含量增加而增加,而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含量高的蛋白灵活度更大。提出并发展了用固态纳米孔测量蛋白质灵活度的方法,此研究扩宽了纳米孔研究蛋白质的领域,证明了纳米孔不仅可以用来得到蛋白结构尺寸和带电量的信息,也能通过电流阻塞深度分布的半高宽得到体系中蛋白结构的分布,即蛋白的灵活度。它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无需标记,易于集成的检测方法,将在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机制,以及蛋白抑制剂,激活剂的筛选上有重要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on-sticky translocation of bio-molecules through Tween 20-coated solid-state nanopores in a wide pH range
在较宽的 pH 范围内,生物分子通过 Tween 20 涂层的固态纳米孔进行非粘性易位
  • DOI:
    10.1063/1.4964117
  • 发表时间:
    2016-10-03
  • 期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Li, Xiaoqing;Hu, Rui;Zhao, Qing
  • 通讯作者:
    Zhao, Qing
Tiny protein detection using pressure through solid-state nanopores
利用压力通过固态纳米孔检测微小蛋白质
  • DOI:
    10.1002/elps.201600410
  • 发表时间:
    2017-04-01
  • 期刊:
    ELECTROPHORESI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i, Ji;Hu, Rui;Zhao, Qing
  • 通讯作者:
    Zhao, Qing
Intrinsic and membrane-facilitated α-synuclein oligomerization revealed by label-free detection through solid-state nanopores.
通过固态纳米孔的无标记检测揭示内在和膜促进的 α-突触核蛋白寡聚化
  • DOI:
    10.1038/srep20776
  • 发表时间:
    2016-02-11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Hu R;Diao J;Li J;Tang Z;Li X;Leitz J;Long J;Liu J;Yu D;Zhao Q
  • 通讯作者:
    Zhao Q
Probing conformational change of T7 RNA polymerase and DNA complex by solid-state nanopores
通过固态纳米孔探测 T7 RNA 聚合酶和 DNA 复合物的构象变化
  • DOI:
    10.1088/1674-1056/27/11/118705
  • 发表时间:
    2018-11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B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Xin Tong;Rui Hu;Xiaoqing Li;Qing Zhao
  • 通讯作者:
    Qing Zhao
Label-free detection of early oligomerization of α-synuclein and its mutants A30P/E46K through solid-state nanopores
通过固态纳米孔无标记检测α-突触核蛋白及其突变体 A30P/E46K 的早期寡聚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Nanoscale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Xiaoqing Li;Xin Tong;Wenlong Lu;Dapeng Yu;Jiajie Diao;Qing Zhao
  • 通讯作者:
    Qing Z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脂、臂踝脉波传速、踝肱指数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营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振宇;李莉华;柳和春;赵清;胡乔晟;孙桂菊
  • 通讯作者:
    孙桂菊
热注射法制备金属硒化物纳米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仪柯;唐雅琴;魏静;赵清;俞大鹏;刘芳洋;蒋良兴
  • 通讯作者:
    蒋良兴
巨型射电望远镜索网结构的优化分析与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工程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鹏;王启明;赵清
  • 通讯作者:
    赵清
Bioremediation of environmenta
环境生物修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俊;陈济安;赵清;李祥;舒为
  • 通讯作者:
    舒为
低矿物质饮水对兔血清矿物质水平和血液酸碱度的影响
  • DOI:
    10.16016/j.1000-5404.20161208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佳;谭瑶;张亮;黄玉晶;张勇燕;王大华;陈济安;赵清;舒为群
  • 通讯作者:
    舒为群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赵清的其他基金

基于界面同质结的高填充因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 批准号:
    5227217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界面同质结的高填充因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籽晶诱导的两步法制备含Cs的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 批准号:
    51872007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石墨烯纳米孔器件的DNA单分子探测研究
  • 批准号:
    51272007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ZnO纳米结构的原位生长和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研究
  • 批准号:
    50902004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