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山地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219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is mainly composed of Proterozoic basement and Paleozoic volcano-sedimentary unit. Lots of geological progress on the Paleozoic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has been achieved. However, its Precambrian geology is poorly known, especially for the Neo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sm in the western region, leading to the uncentainty of the Precambrian tectonic affinity of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We are planning to undertake more detailed and extensiv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the western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to evaluate the scale,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regime of Neoproterozoic granitoid plutons by using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geology, deformational kinematics,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geology.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of outcrop occurrence, petrological and deformational features, we intend to classify the mafic dyke swarm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to identify the Neoproterozoic mafic dykes. If there is existence of Neoproterozoic mafic dyke in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their petrogenesis and formation setting will be defin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geology.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Neo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sm of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will be discus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available data, as well as their comparison with the synchronous equivalents in Kuruqtagh (NE Tarim). The achievements will not only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n the Neo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sm of Chinese Central Tianshan and its tectonic affinity with the basement of Tarim, but also shed some light on the Neoproterozoic tectonic framework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arim.
中天山地块主要由元古代基底和古生代盖层组成。该区古生代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明显不足,尤以西段的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作用研究最为薄弱,造成了中天山地块前寒武纪构造属性的不确定性。本项目以中天山西段为主研究区, 深入进行点-线-面式的野外地质调查,运用构造地质学、变形运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综合手段,开展新元古代花岗质岩体规模、变形特征和形成背景的研究;对中天山西段重点地段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产状、岩石学和变形特征的统计分类,甄别出侵位时代可能为新元古代的岩墙,结合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探讨其成因和构造背景。综合所有资料,梳理中天山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时空分布,并与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厘定中天山地块新元古代构造-岩浆作用属性,诠释中天山地块与塔里木板块亲缘性,重建塔里木北缘新元古代构造格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传统上认为中国主要陆块在1.0-0.9 Ga期间参与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聚合,晚于全球性的1.3-1.1 Ga格林威尔造山(Grenville orogeny)。本项目通过对中天山胜利达坂、伊犁达根别里940-930 Ma花岗岩进行系统分析,并对中天山地区新元古代早期(1.0-0.9 Ga)岩浆岩进行全面整理,发现这些岩浆岩有如下特点:1)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或花岗闪长岩很少;2)所有的岩体都比较小,没有大的岩基;3)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基本未见角闪石;4)同位素都较为富集;5)含有大量捕获老锆石;6)全岩SiO2含量>65%;7)高钾钙碱性(high-K calc-alkaline)和过铝质(peraluminous)特征;8)构造背景判别为后造山环境。这些特征与典型的大陆边缘弧如藏南冈底斯、南美安第斯和北美西海岸岩基的辉长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合,岩基或岩体群形式出露,矿物组合富集角闪石,单矿物和全岩同位素较为亏损,物质源区主要为受俯冲流体改造和交代的地幔楔熔体,显著的幔源物质贡献等特征明显不同。此外,锆石Ti温度计(Ti-in-zircon)和全岩Zr温度计(Zr-in-whole rock)揭示中天山1.0-0.9 Ga的岩体结晶温度都比较高,普遍在800℃附近。在后造山环境,形成岩浆的高温热源很可能来自热毯效应(thermal blanket effect)。在新元古代早期,中天山或原塔里木很可能已经位于超大陆内部,而超大陆又像热毯一样,诱发巨量的放射性热,这些热又反过来作用于岩石圈或下地壳,从而诱发岩石圈或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这些后造山花岗岩。.这些综合特征说明中天山或原塔里木板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已经进入后造山阶段,不是传统上认为的超大陆边缘环境。换言之,中天山或原塔里木板块可能更早地(>1.0 Ga)参与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因此,1.0-0.9 Ga的岩浆作用不是中天山或原塔里木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的最直接记录。这一研究进展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去理解中天山或原塔里木板块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的历史。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片麻岩穹窿与找矿前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志琴;付小方;马绪宣;戚学祥;吴婵;侯立伟;赵中宝
  • 通讯作者:
    赵中宝
青海共和盆地结构构造与能源资源潜力
  • DOI:
    10.13745/j.esf.sf.2022.8.35
  • 发表时间:
    2023
  • 期刊:
    地学前缘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碧竹;郑孟林;贠晓瑞;蔡志慧;焦存礼;陈希节;郑勇;马绪宣;刘若涵;陈辉明;张盛生;雷敏;付国强;李振宇
  • 通讯作者:
    李振宇
中天山、伊犁及塔里木地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过程早于新元古代?
  • DOI:
    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1924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志慧;马绪宣;何碧竹
  • 通讯作者:
    何碧竹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若干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志琴;杨经绥;侯增谦;张泽明;曾令森;李海兵;张建新;李忠海;马绪宣
  • 通讯作者:
    马绪宣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马绪宣的其他基金

尼木杂岩体亚岩浆构造揭示早始新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前缘变形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