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演替对土壤有机碳和溶解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机理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61106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5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6.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is the major source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s DOC is the moving and active part of SOC, it influences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of soil. DOC also impacts the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 the acid-basic balance of soil, and the movement of heavy metals,such as mercury and chromium in ecosystem. Currently, the whole dynamic processes of SOC and DOC, forest growth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and soil biogeochemistry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systematicall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processes of DOC production and decomposition, DOC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y soil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DOC production in forest floor and DOC concentration dynamics in soil following forest succssion by field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will be used to extend the DOC mathematical model developed by the applicant earlier. The results could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soil,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e carbon storage and the flux of DOC in soil under the impact of forest vegetation succession and climate change.
溶解有机碳(DOC)是土壤有机碳(SOC)的主要来源。由于DOC是SOC中运动且易反应的部分,它影响着土壤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于碳循环、土壤酸碱性调节及重金属的运移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DOC的研究未系统地将DOC在土壤中的产生、积累、耗散过程与植被演替动态、SOC变化及土壤生物地质化学过程联系起来。本项研究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室内实验枯枝落叶分解释放DOC、DOC分解、矿质土壤对于DOC吸附解析附和野外调查天然林演替对于这些过程的影响来弄清随着森林植被演替土壤有机层向矿质层DOC输入动态、土壤DOC动态及其对SOC动态的影响机理。利用实验数据,进一步扩展申请人以前开发的DOC模型,使其能够模拟DOC的分解过程及土壤中DOC浓度的季节动态。其成果为研究森林干扰后回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动态过程提供依据;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预测森林演替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溶解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全球变暖和酸雨是目前人类生存面临的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影响了凋落叶分解和DOC释放,对弄清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酸碱性调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微生物重要的能量来源。通过对大兴安岭天然林演替和人工林生长DOC浓度测定,了解DOC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壤中DOC吸附、分解作用。结果显示,随着森林演替,有机质层和土壤层中DOC浓度变化均表现为随着森林演替DOC浓度在演替早期逐渐升高,在落叶松白桦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然后下降;随着人工林不同生长阶段有机层中DOC浓度升高,且随着不同深度,DOC平均浓度变化不同;对树干径流DOC分析,发现树干径流中DOC浓度最大,且落叶松树干径流中DOC浓度高于白桦;对森林演替有机质层中DOC浓度月变化研究,表明DOC浓度在6月份最高,7、8月份最低,而9月份又升高。.项目实验还选取了大兴安岭的八个树种的凋落叶,研究不同树种凋落叶分解释放溶DOC的影响。另选取了大兴安岭火烧后各演替阶段取L层、F层和H层的凋落物,探究凋落物分解释放DOC随森林演替的变化。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的DOC含量也是不同的,项目还选取了大兴安岭火烧后各演替阶段的0-10cm、10-20cm、20-30cm的土壤,探究土壤对DOC的吸附能力随演替序列呈现出先下将再升高再下降的变化。另外项目还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生长过程对于土壤碳氮磷含量做出了研究。即对不同林龄的兴安落叶松林进行土样采集分析,从而得到出天然兴安落叶松土壤碳氮磷含量随森林演替均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趋势。.项目对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做出了分析研究,研究得在天然林演替和人工林的生长两类植物群落随时间动态变化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研究森林演替和人工林生长对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可为研究天然林保护和人工造林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影响增添新的认识,对森林演替和人工林生长土壤释放DOC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模拟酸雨对大兴安岭3个树种凋落叶分解速率和溶解有机碳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浙江林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晶晶;杜其霖;国润才;刘志强;程宇琪;王雨晴;杜浩;张成福
  • 通讯作者:
    张成福
大兴安岭森林火烧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细菌多样性动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晓燕;刘志强;赵晶晶;王雨晴;程宇琪;杜浩;张成福
  • 通讯作者:
    张成福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放牧制度草地径流中氮流失及模拟研究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5.01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樊才睿;张成福;史小红;孙标
  • 通讯作者:
    孙标
基于SWAT模型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降水-径流特征及不同水文年径流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锦荣;张成福;綦俊谕;吴用
  • 通讯作者:
    吴用
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抗剪特性对比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成福;蒙仲举;斯琴;吴映东
  • 通讯作者:
    吴映东
基于ArcGIS和SWAT的山区、平原区复合地貌流域划分方法研究
  • DO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6.02.02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干旱区地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用;李畅游;张成福;史小红;赵胜男;林涛涛
  • 通讯作者:
    林涛涛
杨柴根系提高土体抗剪特性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左志严;蒙仲举;张成福;王娟
  • 通讯作者:
    王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