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多毛类的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0615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4.生物海洋学与海洋生物资源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Southwest Indian Ocean Ridge (SWIR) is an ultraslow-spreading ridge system connecting the Central Indian Ridge and Mid-Atlantic Ridge. It is hypothesized to be the corridor for the dispersal of vent faunal betwee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vent fields. Studies of vent fauna along the SWIR would shed new light on the knowledge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of vent species at global scale. Polychaete is one of the dominant taxa in hydrothermal vent communities, however, we know little about its situation in SWIR. This project will focus on the diversity and phylogeny of polychaetes from 3 vent fields along the SWI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Detailed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will be done and a data bank of DNA barcodes will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phylogenetic analysis, species taxonomy, a species list and atlas of the specimens will be accomplished. Further more, this study will reveal their phylogenetic status within every corresponding group, as well as thei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 related species from other regions, and help to understand biological connectivity between SWIR and other regions.
西南印度洋中脊属超慢速扩张洋脊,因连接中印度洋和大西洋洋脊被认为是联系太平洋/中印度洋和大西洋热液生物的走廊地带,因此对该洋脊段热液口底栖生物的研究在热液口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海底热液口生物群落的重要优势类群,西南印度洋中脊底栖多毛类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项目拟结合形态和分子手段对西南印度洋中脊三个热液区的多毛类样品开展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针对每个物种,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和建立相关DNA条形码库,在系统分析基础上完成物种分类鉴定、编制物种名录和对应形态图谱,揭示各物种在所属各类群中的系统发生地位,进一步研究该区域多毛类与其它近缘物种的系统演化关系,并探讨西南印度洋中脊与其它区域间的生物连通性。

结项摘要

多毛类动物是印度洋热液区的三个优势类群之一,在热液口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地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毛类也是其中相关研究最少的类群。针对此研究上的不足,本项目基于中国大洋调查在西南印度洋三个热液区(龙旂、断桥和天成)采集的样品,选择多毛类这一优势类群,开展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进展和结果如下:(1)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研究区多毛类开展分类研究,初步摸清热液区多毛类的物种组成,发现多毛类17种,仅一种已命名。(2)结合其它类群物种组成,对印度洋、大西洋和南大洋的热液区生物群落开展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作为单独一个分区,但印度洋内部的组成差异仍然较大,西南印度洋北部和南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次级区域。(3)对部分样品较完整、采集数量较多的物种开展深入的分类学鉴定,描述、命名6个新种,报道西南印度洋1新种、1新科。(4)结合多个分子标记,对Branchinotogluma、Ophryotrocha、Amphisamytha和Osedax等类群开展系统发育分析,厘清Branchinotogluma bipapillata属级阶元的划分;发现Ophryotrocha jiaolongi与南大洋物种有最近共同祖先;表明印度洋Amphisamytha共有4个物种,分布于两个方向相反的进化支系,且在西北印度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存在一条未发现的进化路径;认为西南印度洋Osedax样品属于O. rubiplumus,表明这可能是一个全球广布种。(5)O. rubiplumus的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西南印度洋群体的祖先可能是由太平洋群体经由南大洋散布而来,很可能已形成一个单倍型组成较为独特的群体,证明南大洋在深海底栖生物跨洋散布过程汇总的作用。因此,本项目在厘清印度洋热液区多毛类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认识,为我国履行硫化物合同区环境业务、区域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new species of Ophryotrocha (Annelida, Eunicida, Dorvilleidae) from hydrothermal vents on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
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喷口发现的 Ophryotrocha 新种(环节动物门、Eunicidae、Dorvilleidae)
  • DOI:
    10.3897/zookeys.687.1304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ZooKeys
  • 影响因子:
    1.3
  • 作者:
    Zhang DS;Zhou YD;Wang CS;Rouse GW
  • 通讯作者:
    Rouse GW
Description of a new branchiate scale-worm (Polychaeta: Polynoidae) from the hydrothermal vent on Southwest Indian Ocean Ridge
西南印度洋海脊热液喷口的一种新的枝状鳞虫(多毛类:Polynoidae)的描述
  • DOI:
    10.11646/zootaxa.4282.1.7
  • 发表时间:
    2017-06-23
  • 期刊:
    ZOOTAXA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Zhou, Yadong;Zhang, Dongsheng;Wang, Chunsheng
  • 通讯作者:
    Wang, Chunsheng
First report of Osedax in the Indian Ocean indicative of trans-oceanic dispersal through the Southern Ocean
印度洋食骨虫的首次报告表明食骨虫通过南大洋跨洋传播
  • DOI:
    10.1007/s12526-019-01034-x
  • 发表时间:
    2020-01-14
  • 期刊:
    MARINE BIODIVERSITY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Zhou, Yadong;Wang, Yuan;Wang, Chunsheng
  • 通讯作者:
    Wang, Chunsheng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a slit limpet Pseudorimula sp. (Vetigastropoda: Lepetodrilidae) from hydrothermal vent on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
狭缝帽贝的线粒体基因组。
  • DOI:
    10.1080/23802359.2019.1591206
  • 发表时间:
    2019-01-02
  • 期刊: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RESOURCES
  • 影响因子:
    0.5
  • 作者:
    Zhou, Yadong;Chen, Hong;Wang, Chunsheng
  • 通讯作者:
    Wang, Chunsheng
Amphisamytha (Annelida: Ampharetidae) from Indian Ocean hydrothermal ven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来自印度洋热液喷口的 Amphisamytha(Annelida:Ampharetidae):生物地理学意义
  • DOI:
    10.1016/j.dsr.2019.103148
  • 发表时间:
    2019-12
  • 期刊:
    Deep-Sea Research Part I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adong Zhou;Chong Chen;Yanan Sun;Hiromi Kayama Watanabe;Ruiyan Zhang;Chunsheng Wang
  • 通讯作者:
    Chunsheng W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金属环境下超高频RFID系统前向链路分析
  • DOI:
    10.13873/j.1000-9787(2018)12-0028-0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传感器与微系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兵;周亚东;林建州;何怡刚
  • 通讯作者:
    何怡刚
微博消息传播中意见领袖影响力建模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软件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晨旭;管晓宏;秦涛;周亚东
  • 通讯作者:
    周亚东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综合安全威胁与防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自动化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烃;田决;王稼舟;吴宏宇;孙利民;周亚东;沈超;管晓宏
  • 通讯作者:
    管晓宏
非饱和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
  • DOI:
    10.16285/j.rsm.2017.180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土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亚东;邓安;鹿群
  • 通讯作者:
    鹿群
一种突发性热点话题在线发现与跟踪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峰;周亚东;高峰;刘霁;赵俊舟;党琪
  • 通讯作者:
    党琪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周亚东的其他基金

深海硫化物矿区典型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及保护/管理单元识别——以印度洋龙旂枝鳃鳞虫为例
  • 批准号:
    42376118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1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