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u重离子- - 原子碰撞中的多重电离和L壳层内部跃迁的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11005133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A3001.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
- 结题年份:2013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3-12-31
- 项目参与者:武晔虹; 杨变; 刘俊亮;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重离子- - 原子碰撞中内壳层电离截面的实验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物理工作,对离子X荧光分析(PIXE)、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目前国际上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非对称碰撞系统的L壳层的电离截面上。主要是因为3个L亚壳层的性质明显不同:(1)L2、L3壳层的波函数非常相似,但是束缚能却差别很大;(2)L1、L2亚壳层束缚能相近,但是波函数的形状却非常不同。.本项目拟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SFC实验终端,实验测量L壳层的电离截面。拟主要开展的研究包括:(1)分别用10至100MeV的 C和Ar束与Z>=58的固体单质薄靶碰撞,测量其发射的L-X射线和背散射离子,得出L-X射线的发射截面;(2)在ECPSSR-USA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多重电离(MI)和L壳层内部跃迁(IST)(或者说L亚壳层耦合)对电离截面的影响,给出L亚壳层的电离截面,修正ECPSSR-USA理论并与实验数据做比较。
结项摘要
本项目利用近代物理研究所的320kV高压平台提供的高电荷态离子,测量了1400-3500keV的Xeq+(q=12-29)离子与固体Al,Fe,Ni,Cu,Mo表面相互作用中发射的特征X射线。对于Al靶,实验结果表明当Xeq+离子的电荷态小于26时,Al的K壳电离截面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无关,而当离子的电荷态大于26时,截面增大了2至10倍。两体碰撞近似理论与电荷态小于26的实验结果符合的较好,而明显低于电荷态大于26的实验值结果。分析表明,Xeq+(q<26)离子在固体下表面形成的“空心原子”进一步与靶原子碰撞时,靶电离主要是由于直接库仑电离所致。当离子电荷态大于26时,除了直接电离,“空心原子”的M壳空穴还可以通过“准分子”跃迁方式直接转移到靶原子的K壳层,引起靶的K壳电离。由于当离子能量高于1MeV时,无法区分直接电离对Al的K壳电离的贡献,因此又研究了低能(350-600keV)Xeq+(q=25-30)离子与Al靶相互作用X射线发射。实验结果显示:(1)对于q=25与26(Xe离子的3d满壳),X射线产额在误差范围内几乎相同;当离子能量大于500keV时,产额开始增加。表明Xeq+-Al碰撞中Al的K壳电离存在“动能阈”。(2)当q>26(3d空穴开始增加)时,X射线产额随离子动能在误差范围内几乎相同,但随q指数增加。表明在所研究能区,Al的K壳空穴主要由于空穴转移机制所致。在德国期间,本人利用一台小型Penning离子源提供的He离子束与Ar靶碰撞,符合测量了反冲离子动量谱,重点研究了转移激发过程中的电子关联机制。实验的困难在于离子源不是很稳定,调束流比较困难。最终测得了可信的实验数据,并分析后撰写了论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低能电子在外层导电屏蔽的玻璃锥管中的传输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钱立冰;李鹏飞;靳博;靳定坤;宋光银;张琦;魏龙;牛犇;万成亮;周春林;Arnold Milenko Müller;Max Dobeli;宋张勇;杨治虎;Reinhold Schuch;张红强;陈熙萌
- 通讯作者:陈熙萌
低能电子穿越玻璃直管和锥管动力学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1
- 作者:万城亮;李鹏飞;钱立冰;靳博;宋光银;高志民;周利华;张琦;宋张勇;杨治虎;邵剑雄;崔莹;Reinhold Schuch;张红强;陈熙萌
- 通讯作者:陈熙萌
低速~(84)Kr~(15+,17+)离子轰击GaAs单晶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1
- 作者:杨变;杨治虎;徐秋梅;郭义盼;武晔虹;宋张勇;蔡晓红
- 通讯作者:蔡晓红
127°径向位置灵敏柱形静电离子能谱仪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原子核物理评论
- 影响因子:--
- 作者:于得洋;蔡晓红;王伟;宋张勇;卢荣春;阮芳芳;张明武;陈婧;邵曹杰
- 通讯作者:邵曹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宋张勇的其他基金
彗星X射线的辐射机理:电荷交换还是keV能量电子的韧致辐射?---实验室精密模拟测量彗星X射线的发射产额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20
- 资助金额:50 万元
- 项目类别:
太阳风中的高电荷态重离子在彗星、行星及卫星表面诱发的硬X射线的实验室模拟
- 批准号:11675279
- 批准年份:2016
- 资助金额:6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