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掺杂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及其对烯丙基类卤代物的选择性电羧化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90200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205.电化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CO2 is a major greenhouse gas and a cheap, abundant and renewable C1 resource.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CO2 into high value-added carboxylic acid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utilize CO2. In this project, new organic doped metal nanocomposite will be designed and prepared towards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allyl halid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s,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catalytic materials and reactions is reveale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tion of organic doping materials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catalytic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of CO2 and the selectivity of target products are improved. Moreover , the mechanism will be explored through monitoring the surface states and reaction intermediates during the electrolysis, combined with DFT calculations. All of the these studied w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CO2 and designing of new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廉价、丰富、可再生的C1资源。利用电化学方法活化CO2合成高附加的有机羧酸是CO2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本项目拟针对CO2与烯丙基类卤代物的选择性电羧化反应,设计制备有机掺杂金属纳米催化材料。通过对电催化材料的形貌、组成表征以及电催化活性、选择性的研究,揭示有机掺杂金属纳米复合材料与反应间的构效关系。结合有机掺杂材料的调控和催化反应条件的考察,提高CO2的羧化效率及产物的选择性。同时利用原位表征技术监测反应过程,获得反应中间体信息。通过DFT理论计算,了解电催化剂与烯丙基类卤代物及其相关中间体的吸附特性,阐明电催化反应机理,为发展高效的电催化剂提供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一种可再生的C1资源。电化学固定CO2合成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料是减少CO2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本项目针对CO2与烯丙基卤代物的选择性电羧化反应,设计制备了有机掺杂金属纳米催化材料[Cu]@Ag、[Co]@Ag和[Ni]@Ag。通过循环伏安法对材料的电催化活性的研究,揭示了有机掺杂金属纳米复合材料与反应间的构效关系。以[Cu]@Ag为催化电极,肉桂基氯为反应原料时,可以获得立体选择性的β,γ-不饱和羧酸。优化条件下,羧酸总产率为98%,目标产物(E)-4-苯基-3-丁烯酸的选择性为74%。以烯丙基氯为反应原料,[Ni]@Ag复合材料为阴极可以获得单一构型的3-丁烯酸,优化条件下产率为95%。并且[Ni]@Ag复合电极即使在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性没有明显的降低,其产率保持在95%左右。在循环伏安研究及DFT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探讨了[Cu]@Ag催化肉桂基氯反应的可能历程。本项目采用有机掺杂纳米银复合材料为催化电极,以CO2为主要原料,一步合成具有重要用途的3-丁烯酸类衍生物,不仅固定了CO2,还获得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1)
Nickel-catalyzed electrocarboxylation of allylic halides with CO2
镍催化烯丙基卤化物与 CO2 的电羧化反应
  • DOI:
    10.1039/d1nj02006d
  • 发表时间:
    2021-07
  • 期刊: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Wu La-Xia;Deng Fang-Jie;Wu Lin;Wang Huan;Chen Tai-jie;Guan Ye-Bin;Lu Jia-Xing
  • 通讯作者:
    Lu Jia-Xing
Cu-In双金属电极催化烯丙基氯电羧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方杰;吴腊霞;郭畅;汪小红;武琳;潘雨欣;官叶斌
  • 通讯作者:
    官叶斌
In situ synthesis of the Fe3O4@poly(4-vinylpyridine)-block-polystyrene magneti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via dispersion RAFT polymerization
分散RAFT聚合原位合成Fe3O4@聚(4-乙烯基吡啶)-嵌段-聚苯乙烯磁性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DOI:
    10.1080/20550324.2023.2170003
  • 发表时间:
    2022-12
  • 期刊:
    NANOCOMPOSITE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n Wu;Tao Pang;Laxia Wu;Yebin Guan;Liwei Yin
  • 通讯作者:
    Liwei Yi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ussian Blue Coated Polymeric Nanoparticles via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Template
分散聚合模板法制备普鲁士蓝涂层聚合物纳米粒子并表征
  • DOI:
    10.1007/s10904-020-01625-3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Lin Wu;Tao Pang;Laxia Wu;Yebin Guan;Liwei Yin;Yiguo Li
  • 通讯作者:
    Yiguo L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丙三醇碳酸酯的电合成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电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腊霞;徐晓明;赵学如;陆嘉星
  • 通讯作者:
    陆嘉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