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规模条带状铁建造十八亿年前终结的关键控制因素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7302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301.同位素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banded iron formations terminated at ca. 1.8 Ga. However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causing the termination is controversial, and the current opinion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Increasing marine oxygenation into deep sea makes Fe insoluble in seawater;(2) The seawater became sulfidic at c. 1.8 Ga, where iron forms insoluble iron sulfides; (3) demised hydrothermal supply of iron due to tectonic stability during that period.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use a set of geochemical tools including REE,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isotopes to investigate this issue, by comparing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presentative BIFs formed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Proterozoic.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随时间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从18亿年至7亿年间全球基本无成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发育。目前人们对全球大规模条带状铁建造于十八亿年前终结的关键控制因素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1)海洋氧化说,认为18亿年后海水完全氧化,海洋中不再有大量的可溶性铁;(2)硫化海洋说,认为18亿年起海洋变得富含硫化氢,海水中铁的形成了难溶的硫化物;(3)构造-热事件说,认为这个时段的地球构造较少,铁的热液供给不充分。本项目拟以稀土元素、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硫同位素、钕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示踪技术为主要手段,对元古宙不同时段 (23-20亿年、19-18亿年、中元古代、新元古代) 的代表性条带状铁建造进行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从盆地的氧化还原状态、硫化状态和物质来源三个方面入手,查明18亿年全球大规模条带状铁建造终结关键控制因素,深化对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形成机制的认识。

结项摘要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随时间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从18亿年至7亿年间全球基本无成规模的条带状铁建造发育。目前人们对全球大规模条带状铁建造于十八亿年前终结的关键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清楚。在相关地球化学方法研发和完善的基础上,项目以野外地质特征调查与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对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代表性铁建造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形成时的氧化还原状态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我国古元古代末期宣龙式铁建造及下伏砂岩中广泛发育有热液通道、热液喷口等热液活动遗迹,直接指示其成矿来源于浅海热液体系,类似的热液活动遗迹特征在豫西云梦山组铁建造中也有发现。(2)通过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铁同位素等研究,提出北美地区古元古代苏必利尔湖区铁建造以及我国三江地区新元古代富禄组含铁建造的铁源自于浅水环境局部热液喷口,就近在靠近氧化还原界面处沉积,而并未经过长距离运移。(3)对现代洋中脊采集的低温热液矿物开展矿物学、元素及铁同位素等研究,提出了现代热液系统微生物介导的低温流体矿物的形成机制,这对理解地球早期和中元古代铁硅建造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项目组通过刻画不同时期铁建造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出局部热液铁是控制含铁建造形成的关键因素,深化对前寒武纪铁建造的物质来源以及成因机制的认识,丰富了含铁建造的成矿理论,同时为研究前寒武纪表生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成矿效应提供了新思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nsights into hydrothermal controls and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Late Ediacaran Gaoyan stratiform manganese-carbonate deposit, Southwest China
深入了解中国西南埃迪卡拉晚期高岩层状碳酸锰矿床形成的热液控制和过程
  • DOI:
    10.1016/j.oregeorev.2021.10452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Ore Geology Reviews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Zhaofu Gao;Xiangkun Zhu;Dan Wang;Chenxu Pan;Bin Yan;Jin Li
  • 通讯作者:
    Jin Li
Shallow-water hydrothermal ven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Precambrian ironstones: Insights from the terminal-Paleoproterozoic Xuanlong ironstones in North China Craton
浅水热液喷口与前寒武纪铁岩的形成——来自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末期玄龙铁岩的认识
  • DOI:
    10.1016/j.precamres.2022.106667
  • 发表时间:
    2022-07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Xiangkun Zhu;Zhaofu Gao;Xun Wang
  • 通讯作者:
    Xun Wang
Iron isotope constraints on the genesis of magnetite skarns in the Huogeqi deposit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northern China
铁同位素对内蒙古霍格奇矿床磁铁矿夕卡岩成因的制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Ore Geology Review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Chuang Bao;Xiangkun Zhu;Zhaofu Gao
  • 通讯作者:
    Zhaofu Gao
Discriminate between magmatic- and magmatic-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using Fe isotopes
使用铁同位素区分岩浆矿床和岩浆热液矿床
  • DOI:
    10.1016/j.oregeorev.2020.103946
  • 发表时间:
    2021-03
  • 期刊:
    Ore Geology Reviews
  • 影响因子:
    3.3
  • 作者:
    Yue Wang;Xiangkun Zhu;Chao Tang;Jingwen Mao;Zhaoshan Chang
  • 通讯作者:
    Zhaoshan Chang
内蒙古炭窑口硫化物矿床Fe、S同位素组成及对硫化物成矿的制约
  • DOI:
    10.3975/cagsb.2020.070501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兆富;朱祥坤;孙剑;周子龙
  • 通讯作者:
    周子龙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学报》,28:405-410,200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学贤*;唐索寒;朱祥坤;王进
  • 通讯作者:
    王进
AG 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元素分离方法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现代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剑;朱祥坤;唐索寒;陈岳龙
  • 通讯作者:
    陈岳龙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b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质谱学报,2005,第26卷,61-62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祥坤;唐索寒;李世珍;何学贤
  • 通讯作者:
    何学贤
广西新元古代BIF的铁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闫斌;朱祥坤;唐索寒;朱茂炎
  • 通讯作者:
    朱茂炎
AG MP-1阴离子树脂元素分离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校地质学报》,12:398-403, 2006。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唐索寒*;朱祥坤
  • 通讯作者:
    朱祥坤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朱祥坤的其他基金

前寒武纪铁锰巨量沉积富集机制及其对地球表生系统演化的响应
  • 批准号:
    U2244210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4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战略研究类: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战略研究
  • 批准号:
    4214203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4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南华纪间冰期海洋环境演化的高分辨记录与重建
  • 批准号:
    41430104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3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海南石碌铁矿成矿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1273065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白云鄂博矿床成因再研究——铁镁同位素制约
  • 批准号:
    40973037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过渡族元素同位素分异理论体系及其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
    40331005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1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