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流道造型控制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损失的机理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51406022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E0602.内流流体力学
- 结题年份:2017
- 批准年份:2014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5-01-01 至2017-12-31
- 项目参与者:李晓东; 管健; 李臣; 孙云; 薛嘉麒;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The ram-rotor is a new type of supersonic compressor based on shock compression technology, and the large scale flow separation induced by shock-shock and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s the main reason of flow loss in the ram-rotor. A good flow-path configuration can reconstruct th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shock in the ram-rotor, and then the shock-shock and shock-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will be improved, accordingly, the flow loss will be controlled. Based on this analysis, from the unsteady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m-rotor,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earch methods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flow loss by the three dimensional flow-path configuration in the ram-rotor. The rules of three dimensional shock structure and vortex structure a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flow loss and shock and vortex structure is also obtained. The effect mechanism of the flow-path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n the shock structure and flow loss will be revealed. The three dimensional flow-path configuration methods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flow loss are also explored.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ram-rotor.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是一种主要利用激波压缩技术实现气流增压的新型超声速压气机,其内部存在的激波-激波以及激波-附面层相互干涉所诱导的大范围气流分离等复杂流动现象,是造成流动损失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进气流道造型可以重构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内部三维激波系结构与强度分布,进而改善激波-激波和激波-附面层相互干涉作用,实现控制流动损失的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本项目从旋转冲压压缩转子非定常流动特征出发,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进气流道三维造型控制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损失的机理研究,获得不同工况下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内三维激波结构与涡系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流动损失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进气流道造型参数影响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激波系分布特征和流动损失的内在机理和作用机制,探求能有效控制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损失的进气流道三维造型方法,为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提高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是一种主要利用激波压缩技术实现气流增压的新型超声速压气机,深入清晰地认识其内部的流动特征并对其进气流道开展三维造型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并有助于研发更高性能的压缩系统。.首先,项目组开展了典型工况下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特征研究,重点分析了旋转冲压压缩转子内部激波/附面层以及激波/附面层/顶部泄漏流之间的相互干涉情况,为后续有针对性地通过三维进气流道造型控制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损失指明了方向。.其次,项目组相继开展了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轮毂面沿流向造型、隔板造型和子午面造型研究。在轮毂面沿流向造型研究中,主要完成了压缩面、扩压面和轮毂面局部造型研究。在隔板造型研究中,主要开展了隔板前段、后段与综合造型方案,以及隔板类型、最大厚度起始位置,隔板前缘掠方式以及掠角和隔板后部倾斜方式以及倾角研究。在子午面造型研究中,主要开展了子午面造型方案以及收缩角研究。通过以上研究,获得了不同轮毂、隔板和子午面造型方案与造型参数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流动特征与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未来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提高提供了指导方向。.最后,项目组开展了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研究,完成了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设计和其通流部分在设计与非设计转速下的流场与性能研究。此外,针对转子上下游部件,相继开展了导叶开度、根部间隙、轴向间隙,排气支板安装角与支板部分添加分流叶片的研究,并加工了旋转冲压压缩压缩转子试验件,为后续旋转冲压压缩转子的试验研究提供了保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2)
隔板型式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的影响
- DOI:10.13675/j.cnki.tjjs.2017.03.030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韩吉昂;孙云;钟兢军;管健
- 通讯作者:管健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激波/附面层/泄漏流干扰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工程热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管健;韩吉昂;钟兢军;苑辰光
- 通讯作者:苑辰光
Effect of vane opening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ram-rotor test system
叶片开度对冲压转子试验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
- DOI:10.1007/s11630-016-0852-0
- 发表时间:2016-06
- 期刊: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 影响因子:2.5
- 作者:Han Ji-ang;Guan Jian;Zhong Jingjun;Yuan Chenguang
- 通讯作者:Yuan Chenguang
轮毂组合抽吸对旋转冲压压缩转子性能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热能动力工程
- 影响因子:--
- 作者:韩吉昂;薛嘉麒;钟兢军;管健
- 通讯作者:管健
旋转冲压压缩转子试验系统变工况数值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韩吉昂;管 健;钟兢军;苑辰光
- 通讯作者:苑辰光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超声速膨胀器变工况特性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中国科技论文
- 影响因子:--
- 作者:杨凌;黄振宇;钟兢军;韩吉昂
- 通讯作者:韩吉昂
Simulation study on effect of throat contraction ratio and strake stagger angle on flow field and performance of scrampressor
喉部收缩比和列板交错角对超压压缩机流场及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杨凌;钟兢军;韩吉昂
- 通讯作者:韩吉昂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