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中氧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有效利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80202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208.无机非金属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Lack of high-capacity cathode materials has been the main technology bottleneck for developing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LIBs). Mn-based Li-rich cathodes are the ones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thodes for developing LIBs with 300 Wh/kg. Nowdays, research on the electrochemistry behaviors of the oxygen in this kind of cathode material is challenging but draws much atte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redox reaction of oxygen can afford more capacity, however, the oxidation of oxygen ion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oxygen gas evolution, resulting deteriorative bulk structure. Tracing and controlling this reaction is a big chanllenging task. This project proposes a pre-tunning combined with post-repair strategy to investigate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behaviors of the oxygen: producing oxygen with different fermi levels by doping with 4d/5d transition metals, towards controlling the reaction degree of oxygen ion; fabricating the surface of cathodes with an oxygen vacancy layer, followed by partily repair, forming a derived structure/oxygen vacancy layer, to suppress the oxygen gas release during the cycling. Based on which, we can find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ake the redox reaction of oxygen more reversible: not only achieve high-capacity from this reaction, but also realize stable cycling performances by stablizing the metastable state oxygen-ion groups, and finanlly develop novel Li2MnO3-based multi-electron cathode materials.
缺乏高比容量正极材料是目前构建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技术瓶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被认为是实现300Wh/kg以上比能量动力电池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研究这类材料中氧离子的电化学行为是目前的热点和难点。氧离子参与电荷补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比容量,但其氧化后往往以氧气形式逸出,导致材料结构的破坏;其难点在于难以检测以及控制氧离子参与反应时的电子供给数量。本项目拟通过第二、第三系过渡金属元素改造富锂锰基相,引入不同反应能级的非杂化态氧,以期调控晶格氧的反应能带控制其参与反应的程度;通过预处理在材料表面引入氧空位层,并部分修复该预构氧空位层,形成衍生结构层/预构氧化层的双结构,促进氧活性的同时抑制其逸出。通过以上前端调控与后端修复两方面的改性,充分利用氧离子反应活性的同时,提高亚稳态氧离子的稳定性,找到有效、可逆发挥氧离子反应活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富锂锰基相的新型多电子富锂正极材料。

结项摘要

缺乏高比容量正极材料是目前构建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技术瓶颈。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被认为是实现300Wh/kg以上比能量动力电池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研究这类材料中氧离子的电化学行为是目前的热点和难点。项目实施三年来,项目组结合了评审专家的建议和项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围绕富锂正极材料中氧的电化学行为调控,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稀土元素Yb在富锂材料中不同晶格位点的掺杂,及硫、氟离子的单元素掺杂和双元素共掺杂氧位的研究,探索了非杂化态氧反应能级的调整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作用机制,并将氟掺杂应用于新型无序结构的富锂材料,并发现氟取代氧后对氧的反应能级具有调控作用,使其氧化还原活性降低。2)通过气相及液相处理方式在富锂材料表面构建了氧空位层,并研究了其对富锂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生成的表面氧空位减少了氧气和其他高活性氧的产生,稳定了电极/电解液界面,同时不可逆氧损失的减少也使得其不可逆相变得到抑制,压降现象得到有效缓解。3)设计、合成了传统层状-新型无序结构混合型富锂正极材料,研究了其中不同组分材料比例、各组分所特有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及其对充放电过程当中不同电压区间产生各自组分材料相对应的电化学反应。4)通过外导离子内导电子的双导界面的构建、晶态/非晶态混合型磷酸锂表面修饰等界面相设计,稳定了富锂材料/电解液界面,进而改善了材料的循环及高温稳定性,并深入研究了富锂锰基材料界面相在长循环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尤其关注了磷酸锂颗粒对该界面相的调制机理;基于该认识通过电解液添加剂的方法,原位构建了稳定的、具有化学响应能力的富锂材料CEI层。项目实施三年来,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4篇,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2人,顺利完成各项研究内容和指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4)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1)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of LiNi0.8Co0.1Mn0.1O2 by Surface Perovskite-like La2Ni0.5Li0.5O4 Self-Assembling and Subsurface La3+ Doping
通过表面类钙钛矿La2Ni0.5Li0.5O4自组装和次表面La3掺杂提高LiNi0.8Co0.1Mn0.1O2的结构稳定性
  • DOI:
    10.1021/acsami.9b12595
  • 发表时间:
    2019-10-09
  • 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Wu, Feng;Li, Qing;Su, Yuefeng
  • 通讯作者:
    Su, Yuefeng
高镍正极材料中钴元素的替代方案及其合成工艺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Acta Physico - Chim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锋;李晴;陈来;王紫润;陈刚;包丽颖;卢赟;陈实;苏岳锋
  • 通讯作者:
    苏岳锋
Strategies of Removing Residual Lithium Compounds on the Surface of Ni-Rich Cathode Materials
富镍正极材料表面残留锂化合物的去除策略
  • DOI:
    10.1002/cjoc.202000386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5.4
  • 作者:
    Su Yuefeng;Li Linwei;Chen Gang;Chen Lai;Li Ning;Lu Yun;Bao Liying;Chen Shi;Wu Feng
  • 通讯作者:
    Wu Feng
ZrO_2包覆高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提高其循环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ZrO2 涂层对富镍 LiNi0.8Co0.1Mn0.1O2 正极的增强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 DOI:
    10.3866/pku.whxb20200506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物理化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岳锋;张其雨;陈来;包丽颖;卢赟;陈实;吴锋
  • 通讯作者:
    吴锋
UiO-66 typ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s a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 to enhance the interfacial stability of Ni-rich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
UiO-66型金属有机骨架作为多功能添加剂增强富镍层状正极材料的界面稳定性
  • DOI:
    10.1016/j.jechem.2020.03.04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13.1
  • 作者:
    Ruixue Xue;Na Liu;Liying Bao;Lai Chen;Yuefeng Su;Yun Lu;Jinyang Dong;Shi Chen;Feng Wu
  • 通讯作者:
    Feng W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嘧啶吡唑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评价
  • DOI:
    10.13320/j.cnki.jauh.2019.010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卫;李晓天;任达;赵国存;陈来;霍静倩;王彦恩;张金林
  • 通讯作者:
    张金林
吡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评价
  • DOI:
    10.13320/j.cnki.jauh.2020.011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天;任达;高卫;孙素素;陈来;张金林
  • 通讯作者:
    张金林
不同组分下富锂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Ni_(0.5)Mn_(0.5)O_2(x=0.1-0.8)的晶体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cta Physico - Chim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来;陈实;胡道中;苏岳锋;李维康;王昭;包丽颖;吴锋
  • 通讯作者:
    吴锋
元素掺杂碳基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化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赟†∗;史宏娟†;苏岳锋∗;赵双义;陈来;吴锋
  • 通讯作者:
    吴锋
采用基于乙醇体系的一步草酸共沉淀法制备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英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Acta Physico - Chim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寇建文;王昭;包丽颖;苏岳锋;胡宇;陈来;徐少禹;陈芬;陈人杰;孙逢春;吴锋
  • 通讯作者:
    吴锋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来的其他基金

表界面调控改善高镍正极材料热稳定性
  • 批准号:
    22179008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