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裂谷区深地震活动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项目摘要

Seismogenic mechanism for continental earthquake is always the core issue of seismological study. The reliable hypocenter depth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study of seismogenic mechanism for continental earthquake. High-quality near-filed seismic data and high-precision crust-mantle velocity model are essential to obtain accurate hypocenter depth information. Based on seismic data of >1.0 earthquakes collected from dense temperay stations and fixed stations in the Linfen rift area and using the crust-mantle discontinuity information from receive function study as a constraint, this project is planned to inverse high-resolution crust-mantle velocity structrue by joint inversion of background noise and earthquake surface waves. Based on high-precision 3D velocity information, we further locate the precise position of earthquakes, especially the focal depth information, happened in the Linfen rift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temperary station deployed using absolute position method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algorithms. For deep-focus earthquake,we compare the actual data and theoretical waveform and receiver function to check its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fine 3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high-precision focal depth data, we further discuss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deep-focus earthquakes. We hope our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deep-focus earthquakes in rifts in China.
大陆地震发震机理一直是地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可靠的震源深度为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精确的震源深度定位需要高质量的近震数据和高精度的壳幔速度模型。本项目拟基于布设在临汾裂谷及其周边密集的流动地震台站和固定台网记录到的1.0级以上的中小地震资料,利用接收函数获得的壳幔间断面信息作为约束,采用背景噪声和地震面波联合反演该区高分辨率的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基于精细的三维速度结构信息,利用绝对定位方法线性和非线性反演临汾裂谷区流动台阵布设期间发生的地震的震源参数信息,尤其是震源深度。对于深源地震,采用实际数据与理论波形以及与远震接收函数波形对比确认其可靠性。结合精细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深度资料,探讨临汾裂谷地区深震的成因及其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为我国裂谷区的深地震研究提供参考。

结项摘要

大陆地震发震机理一直是地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震源深度为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可靠的震源深度需要高质量的近震数据和高精度的壳幔速度模型。越来越多观测表明,在大陆裂谷区,比如东非裂谷地区,发生过下地壳和上地幔等深源地震,但其孕震成因和发生构造还存在争议。形成于新生代的临汾裂谷地震活动性高,具有与东非裂谷相似的壳幔结构,对其深震及其相关的孕震构造背景研究价值重大。本项目拟在临汾裂谷区布设密集流动地震台以及搜集该区已有的地震观测资料,成像该区高分辨率的壳幔速度结构,并对流动台记录的地震进行重定位,进一步探讨临汾裂谷区深震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理论对比分析了核幔边界P波反射震相对接收函数的影响,为提取可靠的接收函数和进一步的壳幔结构反演提供方法支撑;发展了接收函数Vp/k叠加方法,为获取浅层结构提供方法支撑;采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临汾裂谷地区27个地震台站下方地壳的S波速度;在临汾裂谷区布设了23个密集流动地震台,重定位其记录到的超过20km的地震。结果发现,临汾裂谷区发震层深度由南往北逐渐从~25km增加到~34km,大致对应着壳内低速体的底界面;重定位地震大都位于高低速体过渡带区域,最深的达到32km;临汾M7.75级(1695)地震位于高速体内,洪洞M8.0级(1303)地震位于高速体底部。我们认为临汾裂谷区下方上涌的地幔物质持续给地壳供热,但还没有显著影响发震层底部和上地幔顶部之间的速度结构,临汾裂谷区可能不存在切穿Moho的深大断裂以及地幔地震事件。通过该基金资助,我们发表了1篇SCI和3篇核心期刊文章,以及2篇Online状态的SCI期刊文章。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汉中盆地及邻区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危自根;储日升;杨小林;谢军;田忠华;凌媛;董非非
  • 通讯作者:
    董非非
$飑线对定点地形变观测的影响特征与机理-以陕西关中盆地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地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小林;危自根;杨锦玲;王党席
  • 通讯作者:
    王党席
核幔边界反射P波对接收函数影响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传茂;钱韵衣;危自根
  • 通讯作者:
    危自根
Crustal structure in the middle-southern segments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adjacent regions constrained by multifrequency receiver function and surface wave data
多频接收函数和面波数据约束的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及邻区地壳结构
  • DOI:
    10.1016/j.pepi.2020.106470
  • 发表时间:
    2020-04
  • 期刊: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Zigen Wei;Risheng Chu;Ling Chen;Shanshan Wu
  • 通讯作者:
    Shanshan Wu
利用近震高频接收函数研究四川理县西山村滑坡体结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危自根;储日升;李志伟;盛敏汉;张海江;王宝善
  • 通讯作者:
    王宝善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东北地区至华北北缘地壳结构的区域差异:地壳厚度与波速比的联合约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危自根;陈 凌
  • 通讯作者:
    陈 凌
基于地震和重力观测的深地超宽频带背景噪声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和平;陈晓东;危自根;张苗苗;张赓;倪四道;储日升;徐建桥;崔小明;邢乐林
  • 通讯作者:
    邢乐林
四川省理县西山村滑坡运动变形过程中的微震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盛敏汉;储日升;危自根;包丰;郭爱智
  • 通讯作者:
    郭爱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