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瘤胃微生物组的变异与牦牛高原适应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120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607.基因组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yaks are the largest mammals only living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yaks themselves do not produce fiber-degrading enzymes, but they harbors microorganisms (including bacteria, fungi, and protozoa) that can. The yaks provide the microorganisms with a suitable habitat for growth, and the microbes supply protein, vitamins, and short-chain organic acids for the yaks. However, to 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ome variation of yak rumen microbiome and the adaptation of the yak to high-altitude remains poorly elucidated, especially that associated with energy metabolism. For this reason, across key scientific issue 'genomic variation of yak rumen microbiome and the adaption of yak to extreme environment', this project will be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our discovered variation pattern of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amongst yak population from three different altitudes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Firstly, we will obtain yak rumen microbial metagenomic data from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also collect known cow rumen microbiome data. Secondly, via tools of comparative metagenomics and population genomics, we will large-scale dig yak-specific rumen microbial components and function genes (including metabolic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adaptation to high-altitude. Finally, aross energy metabolism, we will deeply reveal the patterns of both adaptive evolution and gene-gene interaction of yak rumen microbiome and further perform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ose of low-altitude cow rumen microbiome. Collectively, across the yak rumen microbiome, we expect that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much more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genomic mechanism of yak adaption to high altitude.
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哺乳动物,其自身不能产生纤维素降解酶,必须依赖瘤胃微生物协助消化纤维类食物,进而获得自身所需能量物质。然而,牦牛瘤胃微生物组的变异与牦牛高原适应性的关系知之甚少,尤其在能量代谢方面。为此,本项目将在前期已揭示的三个不同海拔下牦牛群体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牦牛瘤胃微生物组的变异及牦牛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这一重大科学问题,通过获取不同海拔下牦牛群体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结合已知的黄牛瘤胃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运用比较宏基因组学和群体基因组学手段,规模化发掘牦牛物种特异的、与高原适应相关的瘤胃微生物类群、功能基因及代谢通路,着重从能量代谢角度出发,来探究牦牛瘤胃微生物组的演化规律及基因互作模式,并与近缘种黄牛进行比较。在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之上,该项目有望从新的视角(即牦牛瘤胃微生物组)出发,为更加全面地阐述牦牛高原适应基因组学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结项摘要

本项目围绕“肠道微生物组和动物适应性进化”国际学术热点问题,整合宏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法,取得以下两个方面的突破性进展:1. 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组趋同进化是同域哺乳动物(牦牛和藏绵羊为例)适应进化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动物宿主和其共生肠道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为全面理解自然选择下动物适应性进化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见解;2. 进一步发现熊蜂肠道微生物存在两种保守的生态型,这是继发现哺乳动物(人类和大猩猩)的肠道微生物存在特定生态型后首次在传粉昆虫熊蜂上发现的,表明昆虫和哺乳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组是平行进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领域顶级杂志Current Biolology发表SCI论文2篇,明确了肠道微生物组是动物适应性进化研究的新视角。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群遮效应对海上结构物波漂移力的低减作用
  • DOI:
    10.11990/jheu.20160700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广华;张志刚;张子豪;张世军
  • 通讯作者:
    张世军
Redox Reaction: A New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Water-Miscible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s
氧化还原反应:合成水混溶性咪唑鎓离子液体的新路线
  • DOI:
    10.1055/s-0036-1589402
  • 发表时间:
    2016-11
  • 期刊:
    Georg Thieme Verlag Stuttgart · New York — Synthesi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文秀;戴尚武;李冬;张亲亲;范洪涛;张弢;张志刚
  • 通讯作者:
    张志刚
玉龙雪山冰川沉积序列OSL定年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冰川冻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则;何元庆;张志刚;和丽华;齐翠姗;刘婧
  • 通讯作者:
    刘婧
湿式离合器接合压力对接合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志刚
  • 通讯作者:
    张志刚
Ti_2AlNb基合金表面磁控溅射Al/Al_2O_3薄膜及扩散处理对其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材料保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文萍;徐一;杨晶晶;张志刚
  • 通讯作者:
    张志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志刚的其他基金

人体乳酸菌物种多样性分布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1100916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