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LC的新型阻性电极研制及其在μRWELL探测器中的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905273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804.粒子探测技术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icro-Pattern Gaseous Detectors (MPGDs) are required to be operated stably in extremely high-rate environments with intense radiation. This places stringent demands on the resistive electrodes, a key component of modern MPGDs. The traditional resistive electrodes made by carbon pastes can hard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PGD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high performance resistive electrodes with new materials.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to develop a novel type of composite resistive electrode of high performance using the magnetron sputtering deposition, try to figure out how the microcosmic structure acts on the surface resistivity by researchi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paring parameters and the foil properties. The resistive electrode will be sparking tolerant with excellent reliability and controllable on surface resistivity. We will also develop a high-rate Micro-Resistive WELL (μRWELL) detector with the "Cu+DLC"composite resistive electrode using a fast-grounding design. The μRWELL detector can reach a rate capability of higher than 1MHz/cm2, with an efficiency better than 98% and a spatial resolution better than 100μm for minimum ionizing particles..The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work proposed in this project will not only facilit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μRWELL detector in extremely high rate environments, but also provide new technical support for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PGDs.
新一代微结构气体探测器(MPGD)需在强辐照和超高计数率环境下稳定工作,这对作为关键部件的阻性电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碳浆料的传统阻性电极已经难以满足新一代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发展需求,因此开发新型阻性电极显得十分迫切。本项目拟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铜和类金刚石碳(DLC)的多层复合薄膜,通过研究工艺参数对膜基结合强度和内应力的影响规律以及探索微观结构对面电阻率的影响机理,开发一种抗打火能力强、可靠性好、面电阻率可控的“Cu+DLC”新型阻性电极,同时应用在阻性微井型(μRWELL)探测器上,研制出快速接地型μRWELL探测器原型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实现对带电粒子的探测效率高于98%,计数率能力高于1MHz/cm2,位置分辨优于100μm的性能指标。本项目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推动μRWELL探测器在极高计数率环境下的应用,也将为新一代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结项摘要

新一代微结构气体探测器(Micro-Pattern Gaseous Detectors, MPGD)的研发和应用对阻性电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项目基于学科交叉优势,研发出一种结合力好、性能可靠的“Cu+DLC”新型复合阻性电极及其制备工艺,并系统研究了面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刻度+补偿”法实现小批量制备。随后采用这种新型阻性电极设计、制作出高位置分辨的μRWELL探测器原型,其对带电粒子探测效率的实验测试值最高为97%,计数率为1MHz/cm2,位置分辨优于70um。此外,研究中针对现有快速接地技术中的工艺缺陷,与CERN开展合作并提出将DLC阻性电极与PCB板粘接再进行快速接地结构和井型放大结构制备的PEP(Patterning-Etching-Plating)工艺并完成快速接地大面积μRWELL探测器构型的设计,将为μRWELL探测器的发展和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用于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类金刚石碳阻性电极制备研究
  • DOI:
    10.7538/yzk.2020.youxian.006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尚伦霖;周意;吕游;张广安;李文生
  • 通讯作者:
    李文生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类金刚石薄膜在腐蚀介质中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 DOI: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9.10.02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表面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苟成学;王顺花;尚伦霖;张广安;吴志国
  • 通讯作者:
    吴志国
高承载高耐磨Cr3C2-NiCr/DLC复合涂层制备及摩擦学行为
  • DOI:
    10.16078/j.tribology.2021274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摩擦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尚伦霖;何东青;李文生;张广安
  • 通讯作者:
    张广安
硼掺杂DLC薄膜在海水环境中的腐蚀磨损性能
  • DOI:
    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9.08.03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表面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健;曹磊;万勇;尚伦霖;蒲吉斌
  • 通讯作者:
    蒲吉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尚伦霖的其他基金

基于DLC电极的阻性微槽型探测器的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DLC电极的阻性微槽型探测器的研究
  • 批准号:
    12275330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