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作为底物时好氧颗粒污泥中聚羟基脂肪酸酯积累情况及其对于氯代短链烃共代谢效率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0812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1002.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Aerobic granule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hows unique advantages in removing toxic and recalcitrant pollutants.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could contain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cell inclusions-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 which could be used as endogenous NADH source for resting state aerobic co-metabolism of recalcitrant short-chain chlorin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Short-chain chlorinated aliphatic compounds, e.g. trichloroethylene (TCE) can hardly support aerobic microbial growth, but can be totolly degraded via co-metabolic pathways.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a toxic substrate, phenol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to cultivate aerobic granules, and to co-metabolize TCE with the phenol hydroxylase expressed in this process. Reactor operational conditions, e.g. influent phenol concentration, C/N ratio, and dissolved oxygen level, will be changed to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granular sludge stability, level of PHA accumulation and TCE co-metabolic activities. Furthermore, the dominant microbial communities under various oper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 and conditions for PHA synthesis with toxic substrates will be tentatively explored. This study aims at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cellular PHA accumulatio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optimizing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multiple toxic/recalcitrant substances.
好氧颗粒污泥是很有前景的废污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好氧颗粒污泥中可以含有相当量的细胞内聚物- -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可以作为胞内NADH源,在饥饿期内促进难降解物质- - 氯代短链烃的好氧共代谢。以三氯乙烯(TCE)为代表的氯代短链烃很难支持好氧条件下的微生物生长,但是可以通过共代谢过程被完全降解。本研究拟使用有毒底物苯酚作为碳源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使用相应表达的苯酚羟化酶共代谢去除TCE。拟通过改变各种反应器操作条件如进水苯酚浓度、C/N比、溶解氧水平等,研究污泥的稳定性和其中PHA积累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相应的TCE共代谢活性。其次研究各操作条件下颗粒污泥中优势菌群和其相应的生化特性,并进一步探索使用有毒底物时PHA的合成机理和其控制条件。本课题旨在拓展胞内PHA积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并优化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以同时去除多种有毒难降解物质。

结项摘要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研究使用有毒工业废弃物苯酚在微生物中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可能性;第二、探讨此过程对于好氧颗粒污泥及其工艺的影响;第三、探索PHA积累对于三氯乙烯共代谢效率的效果。为了实现这些目的,首先进行了对于普通好氧活性污泥的驯化,使其逐步适应高浓度苯酚,并且开展了以苯酚为碳源的颗粒化过程。发现在驯化过程中使用双碳源(醋酸钠+苯酚)可以得到较为稳定的污泥,而使用单碳源(苯酚)则可加快颗粒化过程,为好氧颗粒污泥应用于有毒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指导。接下来研究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使用前期得到的颗粒污泥进行反应器操作,分别实验了苯酚负荷与进水碳氮比(C/N)对于污泥稳定性、PHA含量、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其二则使用从反应器中得到的絮状污泥,系统性地研究了各个操作条件包括pH和溶解氧水平、C/N、无机营养物、负荷(F/M比)、投料方式、盐度和温度对于胞内PHA积累的影响。在前一项研究中,发现过低的苯酚负荷和过高的C/N对于颗粒污泥皆有负面效果,应当在实际操作中进行避免。从后一项实验中则整理得到了一整套使用苯酚为底物、批序式工艺为操作方式时、有利于胞内PHA积累的工艺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将有毒芳香族物质转化为可降解塑料的过程,为污染控制、废弃物再利用、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接下来初步进行了颗粒和絮状污泥中PHA含量与其三氯乙烯降解效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其PHA含量并不是降解速率和容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最后则使用了分离纯化和遗传学手段,对驯化过程中的絮状污泥、各种条件下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了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得到了若干具有苯酚降解能力的纯种菌,并系统性地研究了它们的苯酚和三氯乙烯降解能力。整体上来说本项目基本达到初步目的,在应用性和基础研究领域都有所建树。其突出贡献集中于工业化应用方向,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建立、稳定和边界条件探索、以及有毒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ect of sodium alginate on UVC inactivation of coliphage MS2
海藻酸钠对大肠杆菌噬菌体 MS2 UVC 灭活的影响
  • DOI:
    10.1039/c5ra22304k
  • 发表时间:
    2015-12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Song, Anan;Liu, Xiang;Zhang, Yi;Liu, Yan
  • 通讯作者:
    Liu, Yan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aerobic granules: formation, properties,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biosorption of metals
细菌和真菌好氧颗粒的全面比较:形成、性质、表面改性和金属的生物吸附
  • DOI:
    10.1039/c5ra20103a
  • 发表时间:
    2015-12
  • 期刊:
    Rsc Advances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Lee, Duu-Jong;Tay, Joo-Hwa;Zhang, Yi;Wan, Chun-li
  • 通讯作者:
    Wan, Chun-l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辨识性统计特征的PQ隐密图像识别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通信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卢记仓;刘粉林;罗向阳;张轶
  • 通讯作者:
    张轶
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LS-1对糠醛抑制物的耐受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粮油加工(电子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志忠;张曼芳;任海伟;王永刚;张轶
  • 通讯作者:
    张轶
高压脉冲气-液同步放电降解甲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38(11), 1520-1525, 200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卞文娟;张轶;雷乐成(
  • 通讯作者:
    雷乐成(
白酒丢糟制备微晶纤维素工艺优化及结构特性
  •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3.10.035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现代食品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任海伟;李金平;张轶;张飞;李志忠;向双全
  • 通讯作者:
    向双全
支持套件的产品定制架构模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尹小庆;刘伟;张轶
  • 通讯作者:
    张轶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