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Na+p共振散射的厚靶实验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1117526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A2702.核反应与重离子核物理
- 结题年份:2015
- 批准年份:2011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2-01-01 至2015-12-31
- 项目参与者:金孙均; 刘鑫; 李云居; 张春利; 黄悟真;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22Na是重要的宇宙伽马射线发射体,在伽马射线天文学上受到广泛关注。不少新星模型预言在新星爆发阶段会合成大量的22Na,因为寿命不长,其衰变所产生的1.275 MeV伽马射线可用作甄别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灵敏探针。.新星环境下摧毁22Na的最重要的反应是22Na(p,g)23Mg,对新星爆发所喷发介质中的22Na的丰度起关键作用。太空伽马射线望远镜对近期银盘上的五个新星观测表明,22Na的上限仅为太阳质量的3.7E-8,与不少模型预言差距较大。造成这一分歧的最大因素可能是22Na(p,g)23Mg反应数据有问题。.为了澄清与22Na(p,g)23Mg反应相关的23Mg共振能级的性质,我们计划在日本东京大学核研究中心的CRIB装置上,利用1H(22Ne,22Na)n反应产生高品质的22Na次级束,开展22Na+p共振散射的厚靶实验研究。此实验的束流申请已获批准,获得了11天的束流时间。
结项摘要
22Na是重要的宇宙伽玛射线发射体,在伽玛射线天文学上受到广泛关注。它有2.6年的半衰期,衰变到22Ne的第一激发态旋即发射1.275MeV的特征伽玛射线。1972年在低密度的碳粒陨石中发现,22Ne的丰度比地球上的比例约高2个数量级,其来源确认是已经灭绝的22Na放射性。新星特别是Ne-型新星爆发会产生大量22Na,其相对较短的半衰期使人们有可能在新星爆发的现场观测到22Na,其1.275MeV特征伽玛射线的通量将对约束新星等天体模型起重要作用。为此,欧洲航天局于2002年发射升空INTEGRAL伽玛射线轨道望远镜,很快在银河系发现了共约2.8个太阳质量的26Al。26Al和22Na同属高温NeNa-MgAl循环,是新星和X-射线爆等天体事件所涉及的快速质子俘获过程的必经之路;但INTEGRAL伽玛射线轨道望远镜迄今未观测到明显的22Na。..在新星所涉及的核合成反应网络中,与22Na丰度相关的四个反应分别是20Ne(p,g)21Na,21Ne(p,g)22Na,21Na(p,g)22Mg,22Na(p,g)23Mg。前三个反应与22Na的产生相关;最后一个反应因直接消灭22Na,其反应率对新星喷发介质中的22Na的丰度非常敏感。因为23Mg是奇A核,其质子分离阈附近的共振能级结构非常复杂,22Na(p,g)23Mg反应的反应率目前的不确定度依然很大。为了研究23Mg质子分离阈上的共振能级,在日本东京大学核研究中心的CRIB次级束流线上,通过1H(22Ne,22Na)n反应产生了高品质的22Na次级束。利用22Na次级束轰击氢气体靶,通过逆运动学厚靶实验方法研究了22Na+p共振散射,得到了Ec.m.= 0.8-1.6 MeV区间22Na(p, p)的激发函数。对实验的激发函数进行R-矩阵拟合分析,导出了复合核23Mg质子分离阈上三条共振能级的共振参数。结合壳模型理论计算,对其中两条s-波共振能级的共振俘获反应率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在温度高于2 GK的天体环境中,本工作确立的两条s-波共振能级使22Na(p, g)23Mg反应的总反应率提高约5%。为了研究23Mg更高激发能级,我们又在中科院兰州近物所的RIBLL次级束流线上产生了更高能量的22Na次级束,采用(CH2)n固体靶实验方案,将22Na+p共振散射的激发函数拓展到4MeV,发现23Mg许多新共振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用长气体靶研究~(22)Na+α共振散射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原子核物理评论
- 影响因子:--
- 作者:金孙均;王友宝;苏俊;颜胜权;李云居;郭冰;李志宏;曾晟;连钢;白希祥;柳卫平;山口英齐;久保野茂;胡钧;D.Kahl;郑孝顺;文俊永;寺西高;王宏伟;石山博信;岩佐直人;小松原哲郎;李二涛;张健
- 通讯作者:张健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6He+p elastic scattering
6He p 弹性散射角分布
- DOI:10.1088/1674-1137/36/8/006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Chinese Physics C
- 影响因子:3.6
- 作者:LIU Xin;WANG You-Bao;LI Zhi-Hong et al
- 通讯作者:LI Zhi-Hong et al
~(22)Na次级束的产生与应用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岩佐直人;小松原哲郎;李二涛;张健
- 通讯作者:张健
Resonant scattering of Na-22 + p studied by the thick-target inverse-kinematic method
厚靶逆运动学方法研究Na-22 p的共振散射
- DOI:--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Physical Review C
- 影响因子:3.1
- 作者:Ishiyama, H.;Iwasa, N.;Komatsubara, T.;Brown, B. A.
- 通讯作者:Brown, B. 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Revisiting the beta-decay of 53,54Ni, 52,53Co, 51Fe and 50Mn
重新审视 53,54Ni、52,53Co、51Fe 和 50Mn 的 β 衰变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Physics Review C
- 影响因子:--
- 作者:苏俊;金孙均;刘鑫;王友宝;连钢;李云居;陈永寿;白希祥;王建松;杨彦云;陈若富;柳卫平;许世伟;胡均;陈思泽;马少波;韩建龙;马朋;胡强;马军兵;曹喜光;金仕纶;舒能川;白真;杨昆;石福栋;章卫;陈泽;刘龙祥;林青勇;严鑫帅;章学恒;付芬;颜胜权;何建军;李湘庆;何超;M. S. Smith;李志宏;郭冰;黄悟真;曾晟;李二涛
- 通讯作者:李二涛
6He(p,g)7Li反应的实验设计与束流准备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蒋超;连钢;李志宏;白希祥;王友宝;苏俊;郭冰;王宝祥;曾晟;赵维娟;李云居;柳卫平;秦星
- 通讯作者:秦星
天体物理重要反应13N(p,g)14O的实验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苏俊;陈永寿;颜胜权;王友宝;王宝祥;郭冰;白希祥;柳卫平;江厉阳;连钢;李志宏;常宏伟;曾晟;舒能川
- 通讯作者:舒能川
Radii of the bound states in 16N from the asymptotic normalization coefficients
来自渐进归一化系数的 16N 束缚态半径
- DOI:10.1088/1674-1137/40/11/114104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Chin. Phys. C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二涛;郭冰;李志宏;王友宝;李云居;苏俊
- 通讯作者:苏俊
2H(6He,7Li)n反应角分布和7Li的质子谱因子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原子能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志宏;方晓;赵维娟;王友宝;连钢;李云居;苏俊;曾晟;柳卫平;李二涛;郭冰;颜胜权;白希祥;王宝祥
- 通讯作者:王宝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王友宝的其他基金
利用23Na+p逆运动学厚靶方法研究12C+12C熔合反应
- 批准号:U2267205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55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核子分离阈附近的原子核能级性质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296 万元
- 项目类别:
利用23Na+p逆运动学厚靶方法研究12C+12C熔合反应
- 批准号:12275361
- 批准年份:2022
- 资助金额:55.0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0Na的β-γ-α奇异衰变模式研究
- 批准号:11875322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5.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基于北京放射性离子束装置的衰变谱学终端
- 批准号:11327508
- 批准年份:2013
- 资助金额:300.0 万元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17F次级束引起的质子弹性共振散射实验研究
- 批准号:10875173
- 批准年份:2008
- 资助金额:47.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利用次级束共振散射反应研究23Mg 和26Si的共振态
- 批准号:10575136
- 批准年份:2005
- 资助金额:38.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利用厚靶方法测量核天体物理7Be(alpha,gamma)11C反应的激发函数
- 批准号:10445004
- 批准年份:2004
- 资助金额:10.0 万元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