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纳米结构的催化合金表面防结蜡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07101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103.金属材料使役行为与表面工程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结蜡是采油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通常采用光滑涂层、磁防蜡等减少石油结蜡,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申请是基于前期研究发现微纳米微观粗糙结构与合金催化元素协同作用进行防结蜡的现象,通过电化学方法制备的合金表面的微纳米结构尺度影响和催化元素抑制蜡的形成(改变流体静电位,防止蜡的形成),实现了油管中的防结蜡。所制备的一种纳米球微米柄的特殊结构合金表面(含锌、锡、铁、铜、锰等元素),以及在通过含催化元素(镍、磷等)的化学转化处理,得到了微纳米的垂直片层结构,这种结构和催化元素的共同作用很好的实现了防结蜡的研究目的。.为此,本申请拟通过在采油钢管表面获得的锌、锡、铁、铜、锰等元素构成的微纳米及化学转化形成微纳米垂直片层结构的规律,探讨这种纳米球微米柄结构及微纳米垂直片层微观粗糙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合金催化元素及微纳米粗糙结构的防结蜡协同作用机制。为采油过程中油管防结蜡新方法提供理论支撑。

结项摘要

原油管道中的结蜡现象是石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沉积的石蜡会堵塞集输油管道,导致减产甚至停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决结蜡问题,人们开发了多种清防蜡技术,然而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耗力、效果不突出、成本高等缺点。功能膜层防蜡方法因为其制备简便、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其防结蜡性能仍待提高。因此,发展具有高防蜡性能的功能表面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自行设计的防结蜡测试装置,对不同种类的金属和合金表面以及金属转化膜在含水原油环境中的结蜡特点与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讨论了不同成分的合金膜层防蜡的主要原因及机理。得到主要结果如下:制备了不同成分的合金膜层并进行防结蜡试验,发现不同成分合金膜层的防结蜡效果差别很大。单金属膜层、两元锌镍合金膜层、四元锌镍锡锰合金膜层的防蜡效果较差,防蜡率大多在20%-40%左右变化;二元锌磷合金膜层的防蜡效果较好,防蜡率在70%-80%左右;而三元锌镍磷合金膜层和五元锌镍锡锰磷合金膜层的防蜡效果明显,防蜡率基本控制在90%以上。.铜经过强碱钝化和铬钝化、镍经过铬钝化、锌经过单宁酸、铬盐、钼酸盐、钴盐等溶液转化后的表面质量结蜡率相对于处理前的表面质量结蜡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锌经硅酸盐化学转化处理后,表现出亲水疏油的特性,具有优异的防结蜡性能。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在碳钢表面构造了花状结构的转化膜,转化膜在水中表现出超疏油且低粘附的润湿特性。面积防蜡率达到80%。化学温度对碳钢表面转化膜防结蜡性能有较大影响,经过常温转化的表面面积防结蜡率可达80%~95%。碳钢表面化学转化膜的组成成分对防结蜡性能也有较大影响,其中不含锰元素的转化膜防蜡率接近100 %,而含锰元素的则结蜡严重。.采用电化学转化的方法,在碳钢表面制备了具有类似菊花形貌的电化学转化膜。转化膜在空气中超亲水,在水中表现出超疏油的特性,且滚动角约为3°。分析了转化膜的润湿机理并讨论了电化学转化过程。碳钢表面电化学转化膜的面积防蜡率接近100%,并且转化后的油管也具有优异的防结蜡效果。分析并提出了含水原油中的“水膜”防结蜡机制,原油中的水对转化膜的防结蜡性能起到关键作用。转化膜的超亲水成分和三维微纳米结构使得转化膜表面形成了稳定的水膜,这层水膜可以有效阻止析出石蜡的吸附与沉积,达到防结蜡的效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alvanic corrosion of Ni-Cu-Al composite coating and its anti-fouling property for metal pipeline in simulated geothermal water
模拟地热水中金属管道Ni-Cu-Al复合涂层的电偶腐蚀及其防污性能
  • DOI:
    10.1016/j.surfcoat.2012.02.054
  • 发表时间:
    2012-05-15
  • 期刊: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4
  • 作者:
    Wang, G. G.;Zhu, L. Q.;Li, W. P.
  • 通讯作者:
    Li, W. P.
Rapid Reversible Superhydrophobicity-to-Superhydrophilicity Transition on Alternating Current Etched Brass
交流蚀刻黄铜的快速可逆超疏水性到超亲水性转变
  • DOI:
    10.1021/am400299f
  • 发表时间:
    2013-06-12
  • 期刊: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影响因子:
    9.5
  • 作者:
    Wang, Zhiwei;Zhu, Liqun;Liu, Huicong
  • 通讯作者:
    Liu, Huicong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on brass with controllable water adhesion
黄铜上的超疏水表面具有可控的水附着力
  • DOI:
    10.1016/j.surfcoat.2013.07.054
  • 发表时间:
    2013-11
  • 期刊: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4
  • 作者:
    Zhiwei Wang;Liqun Zhu;Weiping Li;Huiren Xu;Huicong Liu
  • 通讯作者:
    Huicong Liu
碳钢材料表面化学转化膜的防结蜡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材料热处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玉珍;李卫平;朱立群;刘慧从
  • 通讯作者:
    刘慧从
基于表面成分和微观结构防结蜡的膜层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材料热处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立群;翟军云;李卫平;刘慧从
  • 通讯作者:
    刘慧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锆溶胶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晓芳;李卫平;刘慧从;朱立群
  • 通讯作者:
    朱立群
超声作用下的电铸铜微观结构与机械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慧丛;朱立群;李卫平;廖强
  • 通讯作者:
    廖强
含有液体微胶囊的复合电沉积铜镀层性能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材料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立群;张 玮;刘 锋
  • 通讯作者:
    刘 锋
含润滑油微胶囊复合镀铜机理和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化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立群;张玮
  • 通讯作者:
    张玮
含微胶囊的溶胶—凝胶复合膜层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航空材料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立群;任强;常衍彦
  • 通讯作者:
    常衍彦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朱立群的其他基金

环境条件影响膜层中液体微胶囊释放过程及表面微观重构作用的研究
  • 批准号:
    50771010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镁合金低温扩散层与晶界阻挡层形成及腐蚀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0541003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8.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液体微胶囊复合电沉积与自修复作用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0171002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