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高分子正极材料的纸电池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07601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401.半导体材料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纸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对环境低污染的优点,而且其全固态、柔性薄膜结构的特点使其良好兼容于便携显示器件的集成制造和应用要求。本课题基于我们前期研发的大面积柔性自支撑聚苯胺纳米结构薄膜制备方法,构造锂离子纸电池。相对于导电高分子块体材料,导电高分子纳米材料在锂电池领域将会有更高的性能,因为其独特的纳米尺寸效应:(1)高导电率;(2)大比表面积;(3)短的离子输运长度;(4)更好地释放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材料膨胀和收缩产生的应力,改善电化学循环寿命;(5)重量轻,具有更高的比功率。采用导电高分子低维结构作为电极材料可有效提高锂离子纸电池器件的性能和实现柔性化。本课题将尝试制备以柔性自支撑聚苯胺纳米结构薄膜作为正极材料,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纸蓄电池,探索此类器件中低维电活性高分子电输运与离子输运的物理本质,发现提高锂离子纸电池性能的可能途径,为锂离子纸电池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

结项摘要

项目执行过程中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CS Nano等著名学术期刊在内的SCI论文2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美国专利2项。研究进展如下:1)石墨烯/无机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及其锂离子电池电极性能研究;石墨烯是世上最薄也是强度最高的纳米材料 ,常温下其电阻率只有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可用在柔性纸状锂电池中作为更薄、更轻、电导率更高的电极和集流体材料。然而由于低电化学活性,石墨烯存在容量偏低、不具备稳定放电平台电压等缺点。我们系统研究了在石墨烯上负载高比容量、具有稳定放电平台的Co3O4、NiO、CuO2、SnS2等介孔无机纳米颗粒。柔性石墨烯纳米片起到了支撑无机纳米结构的作用,有效分散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并提供了良好的导电通道,而无机材料起到提高比容量和稳定放电平台电压的作用。介孔结构也有益于充放电过程中的离子的传输。所研究负载在柔性集流体上的材料具有高比容量、高速率放电性能和优良的循环稳定性等。2)镶嵌硅纳米颗粒导电高分子水凝胶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研究;硅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拥有最高的理论容量(比石墨高10倍)。然而硅在嵌锂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高达4倍,降低了硅颗粒与电极的电学接触,影响其循环性能。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将商业化的硅纳米颗粒镶嵌在导电高分子凝胶的三维框架中。导电高分子起到了导电粘接剂的作用,提供了快速的离子和电子传输通道,以及硅纳米颗粒膨胀的空间,保证了在充放电时硅的大体积形变情况下仍然保持硅颗粒和电极的良好电学接触。所获得的电极具有高的比容量和稳定的循环放电性能。实现了2,500 mAh/g的高容量,以及在6C的深度充放电下高达5000次循环而容量只衰减90%的优良锂电池性能,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标明资助。3)新型导电高分子水凝胶及其在超级电容、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我们研究发现通过水凝胶方式可以实现导电高分子材料快速纳米化、形成薄膜结构和图形化。研制的导电高分子凝胶具有优良的超级电容性能及生物传感性能,发表于PNAS 2012,标明资助。研制了基于微空心球结构弹性的导电高分子薄膜的新型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发表于Nature Com. 2014,标明资助。撰写了相关综述文章3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n situ growth of CuO nanoparticles on graphene matrix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石墨烯基体上原位生长 CuO 纳米粒子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DOI:
    10.1016/j.matlet.2013.04.030
  • 发表时间:
    2013-08-15
  • 期刊:
    MATERIALS LETTER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Qiu, Danfeng;Zhao, Bin;Shi, Yi
  • 通讯作者:
    Shi, Yi
A Molecular Understanding of the Gas-Phase Reduction and Doping of Graphene Oxide; Nano Research; 5, 361-368;
氧化石墨烯气相还原和掺杂的分子理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Nano Research
  • 影响因子:
    9.9
  • 作者:
    Shenglong Xu;Jiawei Dong;Lijia Pan;Xifeng Que;Youdou Zheng;Yi Shi;Xinran Wang
  • 通讯作者:
    Xinran Wang
Fabrication of lateral electrodes on semiconductor nanowires through structurally matched insulation for functional optoelectronics
通过结构匹配的绝缘在半导体纳米线上制造横向电极以实现功能光电子学
  • DOI:
    10.1088/0957-4484/24/2/025204
  • 发表时间:
    2013-01-18
  • 期刊:
    NAN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Sheng, Yun;Sun, Huabin;Shi, Yi
  • 通讯作者:
    Shi, Yi
Template Synthesis of Freestanding Nanostructural Membrane of Polyaniline
聚苯胺自支撑纳米结构膜的模板合成
  • DOI:
    10.1246/cl.2011.644
  • 发表时间:
    2011-05
  • 期刊:
    Chemistry Letters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Liu, Zhao;Zhai, Dongyuan;Pan, Lijia;Qiu, Hao;Li, Wenbo;Ding, Xiaomei;Shi, Yi
  • 通讯作者:
    Shi, Yi
An ultra-sensitive resistive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hollow-sphere microstructure induced elasticity in conducting polymer film
基于导电聚合物薄膜空心微结构诱导弹性的超灵敏电阻式压力传感器
  • DOI:
    10.1038/ncomms4002
  • 发表时间:
    2014-01-01
  •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Pan, Lijia;Chortos, Alex;Bao, Zhenan
  • 通讯作者:
    Bao, Zhen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非挥发浮栅存储器用PtAu纳米颗粒单层膜的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力佳;濮林;闾锦;陈裕斌;郑有炓;施毅
  • 通讯作者:
    施毅
PAM溶液中合成核/壳结构花生状碳酸钙粒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陶杰;蒋锡华;潘力佳;陈惠钦;郑明波;曹洁明
  • 通讯作者:
    曹洁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潘力佳的其他基金

增强电子传递的导电高分子水凝胶及其在生物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 批准号:
    61674078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冻结p-i-n结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 批准号:
    60706019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